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瑙魯
  • 趙少峰
  • 3992字
  • 2019-01-04 23:54:37

第一節 國土與人口

一 國土面積

瑙魯共和國(Republic of Nauru,瑙魯語為Ripublik Naoero)通常簡稱瑙魯。有些學者將其翻譯為諾魯。瑙魯位于瑙魯島上。瑙魯島是一個橢圓形珊瑚島,全島長6千米,寬4千米,海岸線長約30千米。最高海拔70米。瑙魯國土面積只有21.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其國土面積僅大于梵蒂岡和摩納哥,居世界倒數第三位。瑙魯專屬經濟區面積32萬平方千米。瑙魯島最北端是埃瓦區的安娜角(Anna Point),最東端是伊朱布區的伊朱布角(Cape Ijuw),最南端是梅南區沒有命名的山,最西端是艾沃區的艾沃港口(Aiwo Harbour)。

二 地理位置

瑙魯是一個島嶼國家,位于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北距赤道約42千米http://www.naurugov.nr/about-nauru/our-country.aspx.。北鄰馬紹爾群島,東近基里巴斯,東南是圖瓦盧,南面靠所羅門群島,西南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北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距離瑙魯最近的是基里巴斯的巴納巴島(Banaba Island),距離是300千米。東北距夏威夷島4160千米,西南隔所羅門群島距澳大利亞悉尼4000千米。

三 地形與氣候

1.地形

瑙魯島位于太平洋板塊,是由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形成的凸起珊瑚環礁。大約在始新世中期(mid Eocene),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噴發點受到太平洋板塊的運動擠壓,形成了由玄武巖組成的海山。海山高度超過4300米。海山頂部的珊瑚礁不斷生長,使海山的頂部向上延伸了500米。漸漸的,珊瑚礁升到海平面以上約30米,形成了由白云巖、石灰巖構成的石峰。在海平面以下由火山噴發形成的海山,由于長期在海水中浸泡,部分石灰石已溶解形成洞穴。

因為國內土地面積極少,瑙魯被稱為“無土之邦”。瑙魯地表幾乎全是磷酸鹽層,國內沒有河流。全島略呈橢圓形,四周被珊瑚礁環繞,海岸地帶是一片銀白色的海灘,由外而內地勢逐漸升高。海灘里側是種植有農作物的環狀帶,這是全島土地較肥沃的地區,再往里是10~70米高度不等的珊瑚峭壁。珊瑚峭壁環繞瑙魯的中央高原。最高點被稱為命令谷(Command Ridge),海拔70米。峭壁之上的地形較為平坦,占全島總面積的85%左右。在陸地上,除了布阿達湖周圍有些低地可以進行農耕以外,其他地區寸草不生,包括蛇類在內的動物都無法生存。

2.氣候

瑙魯靠近赤道,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炎熱、潮濕。白天酷熱,氣溫為26°C~35°C。晚上海風習習,氣溫下降,較為涼爽舒適,氣溫為22°C~34°C。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受季風影響,降雨量大而且集中,但并不會受到颶風的襲擊。受厄爾尼諾現象和南方濤動的影響,年降雨量有很大的變化。有些年份降雨量偏少,不足300毫米,導致出現嚴重的干旱;有些年份降雨量偏多,達到4500毫米。由于在赤道附近,加之受強對流天氣的影響,瑙魯容易出現極端天氣。此時太陽高照,忽然飄過來一片云,頃刻便是大雨傾盆,稍后又是雨過天晴。瑙魯2015年氣溫變化與降雨情況見表1-1。

表1-1 瑙魯2015年氣溫與降雨情況一覽

資料來源:瑙魯統計局(Nauru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5年9月,見太平洋共同體網站(http://www.spc.int)。

四 行政區劃

瑙魯全國共有169個村莊,分屬于14個行政區,每一個行政區包含數量不等的村莊。按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人口最多的地區是德尼高莫都區,共有1804人。2011年瑙魯各區面積及人口數量見表1-2。

表1-2 2011年瑙魯各區面積及人口數量一覽

資料來源:自2011年以來,瑙魯沒有公布按區統計的人口數據,現依據2011年數據匯總。http://www.city population.de/Nauru.html

艾沃區位于瑙魯島的西部。據統計,艾沃區2015年人口為1300人,平均海拔26米,最高海拔70米,面積1.1平方千米。艾沃區有瑙魯共和國磷酸鹽公司、旅社、電影和文娛中心、橢圓形體育場、電力供應站、中國人聚集區、艾沃大道、郵政局、加油站、學校等。

阿納巴爾區位于瑙魯島的東北部。此區有小面積的農田。阿納巴爾區的東北面鄰太平洋,西方與安鄂灘區、埃瓦區、白帝區相連接,南方為伊朱布區和阿尼巴雷區。平均海拔25米,最高海拔40米。

安鄂灘區位于瑙魯島的北部。北面毗鄰太平洋,西面為埃瓦區,東面與阿納巴爾區相接。最高海拔40米。安鄂灘區原有一片森林,由于磷酸鹽礦的開采,森林遭到破壞并逐漸消失。該區有一所學校,以及一座氣象觀測站。

阿尼巴雷區位于瑙魯島的東部,它和梅南區是瑙魯面積最大的兩個行政區,它也是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區。阿尼巴雷區東臨阿尼巴雷灣,平均海拔30米。2002年,在日本的援助下,阿尼巴雷灣內興建了阿尼巴雷港口,作為島中央高原地區磷酸鹽礦石的外運港口。

白帝區位于瑙魯島的西北部。西北與太平洋相鄰,東北臨埃瓦區,東臨阿納巴爾區,東南方為阿尼巴雷區,西南方是瓦博埃區,最高海拔45米。

泊區位于瑙魯島的西南部。西南臨太平洋,北面與艾沃區相鄰,最高海拔50米。泊區有許多英式舊建筑。瑙魯國際機場跑道有一部分位于該區。泊區是瑙魯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區。

布阿達區位于瑙魯島的西南部,是唯一不鄰太平洋的內陸中央高原區。布阿達湖位于該區,該湖是一個咸水湖泊,是瑙魯最美麗和浪漫的地方。這里的植被比其他地區多,由于磷酸鹽礦大量開采,植被大部分遭到破壞。最高海拔60米,最低海拔-5米。布阿達區北與尼柏區相連,東為阿尼巴雷區,南為亞倫區,西與泊區相鄰。

德尼高莫都區位于瑙魯島的西部。平均海拔20米,最高海拔57米。此區有磷酸鹽公司醫院、瑙魯總醫院、瑙魯氣象站、美國大氣輻射測量站、磷酸鹽公司外國雇員宿舍、磷酸鹽公司規劃建設辦公室等。

埃瓦區位于瑙魯島的北部,是瑙魯最北端的行政區。北臨太平洋,西南面與白帝區相接,東面為安鄂灘區,東南面為阿納巴爾區。最高海拔40米。此區有1902年建立的瑙魯第一所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凱澤學院。它是南太平洋大學的瑙魯校區,也是瑙魯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埃瓦區還有島上最大的購物中心。

伊朱布區位于瑙魯島的東北部。東面毗鄰太平洋,北面與阿納巴爾區相連,南面為阿尼巴雷區。最高海拔40米。

梅南區位于瑙魯島的東南部,它和阿尼巴雷區是瑙魯行政區中面積最大的兩個區。梅南區東南臨太平洋,東北接阿尼巴雷區,西北與布阿達區相連,西與亞倫區相鄰。最高海拔45米。梅南區的基礎設施較多,這里有國家觀光飯店、足球場、前總統官邸、國家印刷局、兒童花園、電報站、澳大利亞瑙魯難民處理中心等。

尼柏區位于瑙魯島的西部。最高海拔50米。尼柏區有一所幼兒園、一座教堂,瑙魯磷酸鹽公司所屬的進礦列車軌道經過此區。

瓦博埃區位于瑙魯島的西部,最高海拔50米。

亞倫區位于瑙魯島的西南部,是瑙魯的行政管理中心。

瑙魯14個區有各自的社區委員會(community committee)。社區委員會的代表由選舉產生,負責社區事務,經常代表本社區參加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各種論壇的活動。這些社區委員會不是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產生的,也不受法律監管。社區委員會的成員以女性為主。

五 民族、人口、語言

瑙魯的人口以瑙魯人為主,瑙魯人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的密克羅尼西亞人同外來的波利尼西亞族群的湯加人、圖瓦盧人、薩摩亞人以及美拉尼西亞族群的斐濟人、瓦努阿圖人長期混血的混合體。大約3000年前,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已在瑙魯定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2個部落,它們分別是:Eamwit、Eamwitmwit、Ranibok、Irutsi、Iruwa、Eamwidara、Eaoru、Emangum、Deiboe、Eano、Emea、Iwi。這12個部落都有各自的領袖(酋長)。當一個孩子出生時,他或她會從母方繼承他們部落的權力。每個個體被賦予的權力源于其部族。瑙魯政府網,http://www.naurugov.nr/about-nauru/the-people.aspx, 2015年10月25日。瑙魯獨立后,國旗上有一個十二角星,代表最初成立的12個部落。

瑙魯人具有密克羅尼西亞人的特征,體格健壯,頭發濃黑,面龐寬大,嘴唇不厚,鼻梁較高,眼睛較大,皮膚為棕色,男子身高平均在1.7米以上,女子稍矮一些。

2011年,瑙魯人占瑙魯總人口的94%,斐濟人占1%,華人占1%,所羅門群島人占1%,其他人占3%。

1968年獲得獨立后,瑙魯擁有了相當穩定的發展環境,人口數量穩步上升。1977年,瑙魯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約為7000人。自1992年以來,瑙魯的人口出生率超過死亡率。2006年,瑙魯政府遣返數千名來自圖瓦盧和基里巴斯的雇傭工人,瑙魯島上的人數有所下降。此后,瑙魯人口雖不斷增加,但增幅較小。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瑙魯人口為9945人。2013年,瑙魯出生人口366人,人口出生率為38.8‰(見表1-3)。2015年,人口出生率為29‰,人口死亡率為8.3‰,嬰兒死亡率為2.9‰。2015年,瑙魯總人口為1128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

表1-3 2007~2013年瑙魯人口變化一覽

資料來源:亞洲開發銀行(ADB)。

在人口構成中,25~54歲人口為瑙魯人口的主體,約占全國人口的一半(見表1-4)。

表1-4 2015年瑙魯人口年齡結構情況

資料來源:亞洲開發銀行(ADB)。

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瑙魯人的平均壽命偏低。瑙魯人整體的平均壽命是65.65歲。男性預期壽命為61.9歲,女性預期壽命為69.4歲。瑙魯人年齡中位數是21.5歲。人口性別比是0.91∶1。瑙魯城市人口比例為100%。

瑙魯的當地語言是瑙魯語。瑙魯語為密克羅尼西亞語言,屬于南島語系,它由12個輔音和5個元音字母組成,是一門非常難以理解的語言。這種語言集中在瑙魯使用,瑙魯人在家喜歡使用當地語言交流。官方語言為英語,在政府和商業活動中廣泛使用。約有66%的人會說英語,有12%的人在瑙魯使用其他語言。

六 國名、國旗、國徽、國歌

語言學家認為,英文的Nauru一詞,很可能來自瑙魯語Anáoero,意思是“到海邊去”(I go to the beach)Barbara West, “Nauruans: nationality”,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sia and Oceania, Infobase Publishing, 2010, pp.578-580.

瑙魯國旗啟用于1968年1月31日,呈橫向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它由三種顏色組成,分別是藍色、黃色和白色。旗底為藍色,中央有一道黃條橫貫旗面,左下方有一顆白色的12角星。黃條象征赤道,其上半部的藍色象征藍天,下半部的藍色象征海洋,12角星象征瑙魯最初的12個部落。

國徽的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半部由小方格組成,其中的十字聯結三角形圖案是磷酸鹽礦采礦者的標志,表明瑙魯人以開采磷酸鹽礦為生。盾面下半部左邊是軍艦鳥,右邊為一支“托馬諾”綠枝和花朵。盾徽上端是一顆白色12角星,星上的綬帶用瑙魯語寫著“NAOERO”,兩側裝飾物有綠色椰樹葉和藍色芭蕉葉。下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GOD'S WILL FIRST”(上帝的意旨第一)。

瑙魯的國歌為《瑙魯之歌》,歌詞大意為:

 

瑙魯我們的家園,我們熱愛的土地,我們全在為你祝禱,并且歌頌你的名字。自古以來你就是我們偉大祖先的家園,并將傳承給世世代代的子孫。我們全在一起向著你的旗幟致敬,同時一起歡欣地呼喊:瑙魯萬古長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通辽市| 华安县| 莒南县| 乌拉特前旗| 牙克石市| 饶平县| 玉田县| 安化县| 拉萨市| 延津县| 定日县| 滕州市| 新平| 吉安县| 观塘区| 北川| 六安市| 莒南县| 泗水县| 云南省| 昌乐县| 宜都市| 化州市| 邓州市| 拜泉县| 金华市| 泰来县| 思南县| 蕲春县| 苍南县| 容城县| 南丹县| 全南县| 乌兰县| 崇阳县| 乌拉特后旗| 资溪县| 溧阳市| 丽江市|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