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袁氏當國
  • 唐德剛
  • 2941字
  • 2019-01-04 22:04:22

 

 

 

唐德剛(1920—2009)

安徽合肥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后任職于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并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著有《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史學與紅學》、《書緣與人緣》、《五十年代的塵埃》、《戰爭與愛情》等,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中華民國共和紀念(1912)明信片。上貼中華民國郵政袁世凱頭像郵票,下貼大清國郵政蟠龍郵票加蓋“中華民國”四字。明信片印有宣統皇帝退位公告“奉旨朕欽奉隆裕太后懿旨……”以及隆裕太后、宣統皇帝、孫逸仙、袁世凱像。

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死去以后,醇親王載灃擁一對寡婦孤兒入承大統。圖為末代皇帝溥儀與其父攝政醇親王載灃、弟弟溥杰,及生母瓜爾佳氏合影。

溥儀遜位十年后,在英文老師莊士敦的勸導下剪掉辮子。據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遜位之前,小皇帝記得隆裕太后在哭,跪在她面前的一個老頭子,也淚流滿面。這時太后的確在哭,老頭子袁世凱淚流滿面勸退,就是在演戲了。

袁世凱巡撫山東期間,震懾拳民,傾向洋務,頗受歐美各國公使滿意。

1903年,青睞新式教育的袁世凱視察京師大學堂,與管學大臣張百熙(右)、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朱啟鈐(左)留影。

兩宮突然晏駕,小皇帝即位之后,攝政王載灃一紙文書,便把袁世凱開缺,他就乖乖地回籍養病去了。圖為韜晦待機的袁世凱,披蓑戴笠,垂釣洹上。

近代中國軍事轉型史,民國時代的軍隊系統,從袁世凱的小站開始,哪一路武裝不是子弟兵?當然這樁封建殘余,在歷史轉型的過程中,最后一定會被轉掉的。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下詔辭位,命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次日孫大總統向參議院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薦袁自代。1912年3月,法國報紙以袁世凱剪辮這一場景,對整個事件進行了概括,告示一個舊時代的終結。

《天壇憲法》,近代中國憲法史上的第一部憲法草案。可是此時的袁世凱,不管是天壇、地壇,他都沒有興趣了。因此,這部憲法雖經國會三讀通過,但最終還是成了一張廢紙。那時他真正感興趣的只是正位做大總統,怕的是名不正,則言不順也。圖為袁世凱在稱帝之前的天壇祭天隆重儀式。

袁世凱像明信片。

鹽業銀行袁世凱戎裝黑色雕版印樣。鹽業銀行是北方四大銀行之一,1914年由袁世凱姑表兄張鎮芳創辦,北京政府協助籌辦,1915年正式開業。當時鈔票圖案多為袁世凱頭像,并交由美國鈔票公司印刷,但此鈔設計稿尚未出世,袁世凱便已去世。

袁世凱當年對隆裕太后(中坐者)的策略,第一步便是以軍費無著為借口,把這對可憐的寡婦母子的私房錢,一舉花光。后來,袁氏又告訴她,太后如贊成共和,將來的民國政府會優待皇室,優待費可多至一年四百萬兩,足可安度晚年。

1912年1月1日(民國元年元旦),孫中山由上海北火車站乘車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與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等職員合影。

1912年2月,孫中山率文武官員到南京紫金山祭明孝陵朱元璋墓。緊鄰孫中山右手側拄杖者為黃興。

1912年2月26日,臨時大總統孫文卸任之后,袁世凱上任之前,以蔡元培為首的南京迎袁專使團抵達北京,在貴胄堂行館合影。前排左一為汪兆銘,二為劉冠雄,四至六為魏宸組、蔡元培、鈕永建。

1912年2月,北京軍樂隊歡迎蔡元培專使團一行。

1912年,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和他的僚屬在外務部合影。

1912年,袁世凱令唐紹儀組織中華民國首任內閣,圖為其中部分閣員合影。前排右起為國務總理唐紹儀、署外交總長胡惟德、海軍總長劉冠雄、署工商總長王正廷、教育總長蔡元培;后排右起為國務院秘書長魏宸組、司法總長王寵惠、陸軍總長段祺瑞、交通總長施肇基、農林總長宋教仁。

1913年,中華民國臨時總統袁世凱(前排右四)、陸徵祥(前排右二)等人在北京總統府,與曾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凱、后來承認中華民國的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恒(前排右三)等人合影。

民國初年最早的中國國會的雛形便如同有上院而無下院、有參議院而無眾議院的美國國會。這個開始,是值得理解的。美國立國之初,也正是這樣的。

1912年1月,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并決議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此圖即為孫中山、黃興等人與參議院議員合影。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咨文臨時參議院辭臨時大總統職,推薦袁世凱繼任。3月31日,袁世凱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統轄南方軍事。4月6日,留守府成立,6月14日解散。圖為黃興(前排中執帽者)與留守府人員合影。

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北京新落成的眾議院議場開幕典禮。

民國成立之前,孫中山(中左)與黃興(中右)等人在上海討論組建臨時政府等事宜。

1913年3月,孫中山(前中)、黃興(前左二)、戴季陶(后左二)等人,在上海正金銀行召集會議,商討應付時局辦法。對袁世凱,孫主張武力討伐,黃主張法律途徑,國民黨出現和戰兩派。

1913年,宋教仁被刺案與袁世凱善后大借款,激起孫中山(前排中)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在民國史上政爭不循法律途徑,而用槍桿,這是第一次。一錯、再錯之后,此例一開,接著三錯、四錯隨之而來,就變成武力至上、軍閥混戰了。

1915年,袁世凱幕僚楊度發表《軍憲救國論》欲改變國體,引發護國軍興。圖為護國軍首腦在廣東肇慶合影。右起依次為高爾登、李耀漢、李烈鈞、梁啟超、岑春煊、譚浩明、莫榮新、蔣方震、李根源、林虎。

1915年5月,“二十一條要求”簽字時,外交總長陸徵祥(左二)、次長曹汝霖(左一)等代表與日方合影。日本雖費盡心機,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弄得臭名昭著,后來也只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收場,為天下笑。

袁世凱斗垮國民黨之后,當上了既可傳子,亦可傳妻的終身大總統,美國憲法顧問古德諾教授(前排中),竟適時地提出了一篇《共和與君主論》的宏論。這一下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袁總統就真的訂制龍袍,雕嵌寶座,要做起皇帝來了。

1917年7月,辮帥張勛避難荷蘭駐華公使館,懷抱著姨太太所生幼子留影。此時,復辟失敗、擬逃天津的張勛,正被京城段祺瑞軍士搜查之中。

1918年,張勛持贈荷蘭駐華使館羅勝達參謀照片,當時是民國七年,其上特意題字“宣統十年仲冬”。

溥儀盛服留影。據說1917年張勛身跪謁溥儀,恭請幼主復辟時,廢帝溥儀雖只是個幼童,但是面諭群臣,議論國事,態度沉著,見識深遠,有模有樣。

民國臨時政府中許多根本大法,如《臨時政府組織法》、《臨時參議院組織法》和《臨時約法》,差不多都是宋教仁一手起草的。宋教仁是個搞行動的理論家和有野心也有理論基礎的組織家。

孫中山遺墨《建國大綱》(宋慶齡題)。孫中山直到臨終之時,在病榻之上還要慨嘆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并苦口婆心地囑咐:“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按計劃靈柩從北京運往河南安陽安葬。北洋政府特行國葬之禮,送葬隊伍正是從皇帝通行的中華門中間門洞出來。圍觀者極多,其中不乏外國人。靈柩隨后穿過仍由美國軍隊駐守的正陽門。為讓棺槨抵鄉,這一天平漢線被勒令停駛。

民國時期袁世凱墓景象。此墓位于河南安陽洹水北岸,又稱袁林。陵園中西結合,前面部分采取清代皇家陵墓建筑方式,三孔大門則是典型的歐式墓門,墓室以鋼筋水泥澆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忻城县| 德昌县| 济阳县| 屯昌县| 兴国县| 通河县| 承德市| 历史| 安塞县| 黄大仙区| 长子县| 板桥市| 韶关市| 中阳县| 子长县| 桑植县| 泰州市| 肃北| 修文县| 启东市| 吉隆县| 乾安县| 安塞县| 凤台县| 收藏| 盘山县| 中江县| 江孜县| 秦皇岛市| 庄河市| 辽中县| 哈尔滨市| 那坡县| 申扎县| 嘉义市| 边坝县| 荔波县| 从江县| 南江县|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