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什么會在20世紀中葉出現增長高峰?

盡管本書的主要任務是超越GDP范疇,拓展我們對經濟增長的理解,但是美國實際GDP增長的歷史仍然有一個方面需要我們予以解釋。如圖1.2所示,為什么全要素生產率在1920—1970年比其他時期增長得更快?第16章提供了一個解釋,并探討了有關“大跨越”之謎的其他解釋。如圖16.5所示,當1890—2014年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被分成12個單獨10年時,1920—1970年的超凡增長表現在20世紀中葉達到一個更加突出的高峰。為什么全要素生產率在20世紀中葉增長如此迅速?

第16章給出的答案出乎意料,就是大蕭條和“二戰”直接造就了大跨越。如果沒有大蕭條,就可能不會出現羅斯福新政,也就沒有推動工會發展的《國家工業復興法案》(NIRA)和《瓦格納法案》(Wagner Act),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真實工資的急劇上升和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的減少。反過來,更高的實際工資和更短的工作時間有助于推動生產率的提高:更高的實際工資促進了1937—1941年的資本替代勞動,而更短的工作時間則能夠減少疲勞并提高效率。

對于“二戰”高壓經濟中出現的“干中學”所引起的生產率提高,人們思考分析得較少。1941—1945年的生產奇跡教會企業和工人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業務,而從戰爭時期的生產奇跡中學到的知識在戰后并未消失:生產率在1945—1950年繼續提高。除了提高已有工廠和設備的效率之外,聯邦政府資助了整個制造業的新部門,資助了新建工廠和新購生產設備。第16章表明,戰爭期間安裝了數量驚人的新資本設備——其實際購置成本等于1941年已有私人設備存量的一半,并且這些設備比舊設備更加先進,更有生產力。

1937—1941年以及戰爭期間投入的新資本的生產效率,讓我們再次回到保羅·大衛對1882年第一個發電廠與1919—1929年集中發生的工業電氣化之間有一個長期時滯的解釋。他將20世紀20年代作為突破性的10年,但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現代裝備的全面擴張(不僅是制造業,而且包括其他經濟部門)集中在1929—1950年。經濟學家如此集中關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產出減少,以至于忘記了那10年發生了多少創新。亞歷克斯·菲爾德重新引起人們對20世紀30年代創新的關注,而本書則提供了那10年中多個維度快速進步的證據,包括收音機、電影以及汽車質量的大幅提高。參見Field(2003,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宝清县| 鸡西市| 平顶山市| 罗平县| 睢宁县| 泰顺县| 宕昌县| 峡江县| 金乡县| 西和县| 福安市| 靖西县| 沐川县| 南澳县| 开原市| 泗洪县| 凉城县| 洪湖市| 桃园市| 库尔勒市| 蓬溪县| 穆棱市| 珲春市| 贵定县| 衡水市| 荃湾区| 麻城市| 定兴县| 广灵县| 老河口市| 文登市| 绥滨县| 监利县| 湟源县| 桦川县| 龙口市| 南江县| 兴安县| 洛浦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