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政治謀略 (6)

  • 謀略的故事
  • 振北編著
  • 4683字
  • 2013-08-03 04:34:43

這點小事,一經(jīng)傳開,全國軍民無不鼓舞。人們都認(rèn)為越王對小小青蛙的勇氣都如此敬重,何況對他的部下呢!因此人人都在戰(zhàn)斗中勇往直前,奮勇殺敵,樂意為他效死。

最后,越國終于戰(zhàn)勝吳國。

大謀略:在上位者一個真心贊許的眼神或動作,可以使部屬感到理解、信任、體貼和關(guān)懷,可以激起“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感,那么想要成就的事業(yè),有什么辦不成的呢?

衛(wèi)靈公納諫行善

有一年冬天,衛(wèi)靈公下令調(diào)集民工在宮中挖一個大池塘。天氣嚴(yán)寒,百姓勞作非常辛苦,但卻敢怒不敢言。

大臣宛春知道了這件事后,便勸諫衛(wèi)靈公:“天氣如此寒冷,還要興辦工程,恐怕會損害老百姓。”

“我不覺得天很冷呀。”衛(wèi)靈公不以為然地說。

宛春說:“國君您穿著狐皮裘,坐著熊皮席,屋里又有火爐,當(dāng)然不會覺得冷了。而現(xiàn)在老百姓的衣服捉襟見肘,破舊不堪,鞋子壞了都來不及修補。您是不覺得冷,而百姓卻感到冷得很!”

衛(wèi)靈公稱贊地點點頭道:“你說得很好,我馬上下令停工。”他立即下令停止了修池工程。

宛春告退后,侍從們都在一旁勸說道:“國君您下令要民工挖池,如果百姓知道是因為宛春勸諫大王,而下令停止工程,這樣做會使百姓感激宛春,而怨恨您的。這恐怕對國君您不利吧!”

衛(wèi)靈公對此不以為然,淡然一笑地說:“你們太過慮了,怎么會這樣呢?宛春不過是魯國的一個平民而已,而我任用了他,老百姓對他的了解還很少。現(xiàn)在我要讓老百姓通過這件事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善行一樣,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嗎?”

大謀略:一個人要想取得很多人擁護(hù)的話,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品德,沒有仁德的人必然會眾叛親離的。

扁鵲怒責(zé)秦武王

名醫(yī)扁鵲拜見生病求醫(yī)的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的病處指給扁鵲看,扁鵲要求動手術(shù)進(jìn)行根治。

這時武王身邊的一名侍臣說:“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邊,動手術(shù)不一定好得了,而且將會使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武王把侍臣們的話告訴扁鵲。扁鵲氣憤地把醫(yī)具扔在了地上,說:“大王跟懂醫(yī)術(shù)的人商量治療,卻又讓不懂醫(yī)術(shù)的人來壞事。假如用這種辦法去管理國家的政事,那么,大王一次失當(dāng)?shù)呐e動就足以叫秦國滅亡啊!”

大謀略:謀事必須擇人,不可以不看對象。裝腔作勢,油腔滑調(diào)者,不足與謀正事,“當(dāng)心小人”應(yīng)該是你時時謹(jǐn)記在心的律條。

威公痛哭曉國危

蔡國的威公關(guān)起門來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得眼淚都干了,血都流了出來。

他的鄰居從墻外看見他這副傷心樣子,就問他說:“你為什么哭得這樣傷心呢?”

威公答道:“哎,我們國家就要滅亡了,我怎么能不難過呢?”

鄰居奇怪地問道:“你怎么知道呢?”

威公解釋道:“因為我聽說,病得快要死的人,良醫(yī)也束手無策;快要滅亡的國家,再高明的謀略對它也不起作用。我曾多次勸諫我們的國君,國君都不采納,所以我知道國家快要滅亡了。”

鄰居聽了威公的話,立即采取行動,不久全宗族的人都搬到楚國去了。

經(jīng)過幾年,楚王果然起兵討伐蔡國,而威公當(dāng)年的鄰居則身居楚國的將軍,帶著士兵回來征討,俘虜了很多人。

這時,他忽然想到:“會不會有兄弟老朋友在俘虜中呢?”他仔細(xì)一查看,果然看見威公被綁在俘虜群中。

于是,他走上前去詢問威公:“既然你早就知道蔡國會滅亡,為什么不趕快逃往,竟然落到這個地步呢?”

威公慨然答道:“我為什么不落到這個地步呢?我聽說過:能說的人是能做的人的仆役,能做的人是能說的人的主人。你能行動,我能談?wù)摚阅闶侵魅耍沂瞧腿耍以趺磿宦涞竭@個地步啊!”

威公這位鄰居就去向楚王求情,把威公給放了,并和他一起到楚國去為楚王效力。

大謀略:先知而不行者,等于后知;后知而先行者,等于先知。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掌握先機(jī),因此才能稱雄于當(dāng)代。

馮諼智助孟嘗君

戰(zhàn)國時,孟嘗君在齊國擔(dān)任相國。跟以前相比,孟嘗君變得更加富有了,養(yǎng)的門客最多達(dá)3000人。他為了養(yǎng)活這些門客,就向他的封地薛城的百姓放高利貸。一年過后,由于薛城的收成不好,貸款的人都無力償還利息。孟嘗君就把自己的門客召到一起,問道:“有誰能夠替我到薛城去收債?”

有個叫馮諼的門客說自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wù)。孟嘗君非常高興,叫總管把合同契據(jù)給馮諼裝載在車子上,讓他到薛城去收賬。

臨行前,馮諼問孟嘗君:“債收齊后,買些什么東西回來?”

孟嘗君答道:“看我家里缺少的買吧!”

馮諼驅(qū)車到了薛城,那里的百姓聽說有人來收利息了,叫苦之聲不斷。馮諼就假托孟嘗君的命令,當(dāng)眾焚毀了那些契據(jù),說是那些錢不用還了,老百姓非常感動,齊呼萬歲:

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問他:“你買了些什么東西啊?”

馮諼答道:“你說過:‘家里缺什么東西就買什么。’我想,你庫里堆滿了錢財,畜欄里養(yǎng)滿了牲畜,堂下站滿絕色美人。你家里所缺少的只有‘義’,所以我就替你買回了‘義’。”

盂嘗君感到不解:“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

馮諼說:“借你錢的,很多都是窮苦的老百姓,當(dāng)下利滾利,他們越來越窮,即使去向他們逼債,也不會討到分文錢,要是將他們逼急的話,他們就會逃走。因此,這些借據(jù)就相當(dāng)于無用的廢紙,燒毀這些無用的東西,主動放棄不可得的空帳,就會讓您的封地的人民擁護(hù)您,親近您,我認(rèn)為收回民心比收回利息更有用啊!”

“先生的目光真是遠(yuǎn)大呀。”孟嘗君無可奈何地拱拱手說。

后來齊王聽信讒言,解除了孟嘗君的職位。除馮諼外,其余的門客都棄他而去了。在萬般無奈之下,孟嘗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在離薛城百里遠(yuǎn)的地方,薛城的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歡迎他的到來。孟嘗君對馮諼說:“先生替我買的‘義’,到今天終于見到了他的作用。”

馮諼說:“狡兔準(zhǔn)備了三個洞穴,方能免于一死。您至少也得有三個安身的地方,才能高枕無憂。”

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到秦國去游說。他對秦昭襄王說:“齊國之所以能變得這么強大,全靠齊國的相國孟嘗君。現(xiàn)在齊王免了他的宰相之職。如果秦國能重用孟嘗君,他一定會全力輔助大王,讓秦國變得更加強盛。”秦王就準(zhǔn)備了2000兩黃金,派了10輛車子,去迎接孟嘗君。

馮諼回到齊國,對齊王說:“臣下聽說秦王準(zhǔn)備了2000兩黃金、10輛車子,要來迎接孟嘗君去秦國。如果孟嘗君去了秦國,就會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大王還是搶在秦國使者之前,去薛城把他請回來,恢復(fù)他的宰相職位,增加他的封邑,那么秦國的陰謀就會被挫敗。”齊王派人到邊境去打探消息,證實馮諼沒有說假話,就馬上按照馮諼的話去恢復(fù)了孟嘗君的宰相職位。

這時,馮諼又對孟嘗君說:“你還得去向大王要一些祭器,在薛城建立宗廟,那么您的地位才不會被動搖。”宗廟在薛城建好后,馮諼對主人說:“一切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您將不會有什么憂患了。”

此后,孟嘗君在齊國當(dāng)了幾十年相國,再也沒有遭受過禍難。

大謀略:民心是統(tǒng)治者維護(hù)自己統(tǒng)治的基礎(chǔ),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時,統(tǒng)治者為了使自己的統(tǒng)治更加穩(wěn)固,也要為自己作好長遠(yuǎn)的打算。

言行如一事可成

魏武侯派吳起擔(dān)任西河的太守,西河西邊就是秦國,秦國有個城池靠近秦魏邊境。駐守這個地方的秦國士兵經(jīng)常來西河騷擾邊民,西河百姓久受其害,對秦軍士兵恨之入骨。因此,吳起一來,就決心一定要將這座秦城攻下。

可是,吳起手下兵力不足,臨時征兵又很難征到。怎么辦呢?他經(jīng)過一番思考,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

一天,吳起叫人把一根車轅子搬到北門外面,并把它斜靠在北門的一側(cè),旁邊貼著一張告示:“如果有人能將這根車轅子搬到南門外面,本太守將賞給他良田二十畝,上等住宅一套。”落款處是吳起的親筆簽名,并赫然蓋著“西河太守”的大印。

消息很快傳開了,許多人圍著車轅子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可就是沒有人動手去搬。

一直到傍晚時分,北門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看了看告示,又看了看車轅子,將信將疑地問那負(fù)責(zé)監(jiān)守的士兵:“這是真的嗎?”

“你沒看見太守的大印嗎?”那士兵回答。

小伙子心里還有些狐疑,但他鼓起勇氣決定試一試。于是,他扛起車轅子,邁開大步,穿過繁華的鬧市區(qū),一直送到南門外面。小伙子身后跟著一大群看熱鬧的人,他們一方面嘲笑小伙子白日做夢,想得到飛來的橫財,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事情的究竟。

負(fù)責(zé)監(jiān)守的士兵看見車轅子送到了指定地點,就領(lǐng)著小伙子進(jìn)了太守府。不一會兒,小伙子出來了,他滿心歡喜,手里拿著太守賞給的田契和房契。看熱鬧的人見了,眼紅得不得了,后悔這么簡單的事,當(dāng)初自己為什么就沒有試一試呢。

第二天,吳起又叫人把一石豆子放在東門之外,出告示說:“假如有人把這石豆子送到西門外面,本太守將像昨天一樣給予獎賞。”落款處依然是吳起的親筆簽名和西河太守的大印。

這一次,人們都爭著去搬豆子了。搬運的人同樣得到了賞賜。自此以后,西河百姓人所共知,新來的太守言出必行,很守信用。

吳起發(fā)現(xiàn)時機(jī)已經(jīng)成熟,就出了第三張告示:“本太守明天將領(lǐng)兵攻打秦國的那個城,為西河百姓除害。現(xiàn)在大量征收壯丁,希望大家積極參軍。攻打那時,首先攻上去的,將封為國家的大夫,并賞給上等的住宅和田地。”落款處當(dāng)然還是吳起的親筆簽名以及西河太守的大印。

百姓見了告示,爭先恐后的報名參軍,不一會兒就征集了足夠的兵丁。第二天,吳起率領(lǐng)人馬向秦國那個城發(fā)起猛攻,將士們個個奮勇爭先,勢不可擋,僅僅一個早晨的時間就把秦國那個城拿下來了。

大謀略:賞罰分明,言出必行。雖然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如果沒有誠信做資本,賞雖重矣,少有勇夫。由此可見,講究誠信是執(zhí)政者取得成功的一個基本條件。

陳軫借虎諫秦王

戰(zhàn)國時期,陳軫來到秦國,正趕上秦惠王為一件事發(fā)愁呢。當(dāng)時韓、魏兩國互相攻打,打了一年也沒分出勝負(fù),而且戰(zhàn)爭也沒有停止。

秦國是當(dāng)時的一個大國,秦惠王想憑借自己的實力來阻止這場戰(zhàn)爭,一是彰顯一下自己的實力;二是以阻止戰(zhàn)爭為借口,然后乘虛消滅兩國。于是他就問左右的大臣,大臣們的都各執(zhí)一詞,有的認(rèn)為阻止這場戰(zhàn)爭好,有的認(rèn)為不該阻止這場戰(zhàn)爭,秦惠王沒有決定下來。惠王見眾官的說法都不一樣,一時間不能決定,所以就想聽聽陳軫的想法。

陳軫聽秦惠王訴說完自己的煩惱以后,先不談這場戰(zhàn)爭,而是給秦惠王講了一則《兩虎相爭》的寓言故事:

從前,有個人叫卞莊子,以開旅館為業(yè),因此人們也叫他館莊子,他還雇了一個小伙計。卞莊子為人喜好勇武,而且自己也很厲害,只身敢同老虎搏斗。

有一天,一個牧童跑來,對卞莊子說:“不好了!兩只老虎正在爭吃我的牛呢!你快幫幫忙把老虎趕跑吧?”

卞莊子聽到后,渾身熱血沸騰,好像在燃燒,馬上就提著寶劍隨著牧童跑到山上。到了山上,只見一大一小兩只老虎正咬住一頭牛,牛拼命地掙扎著。卞莊子二話不說,拔出寶劍就要去刺殺老虎。

這時,跑來的旅館小伙計一把拉住卞莊子說:“兩只老虎正爭著要吃牛,吃到了甜頭,必然爭搶起來,爭搶起來必然互相搏斗。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死。’死的那一只肯定是小老虎。等小老虎死了以后,大老虎肯定也要受傷。到時候你刺殺那只受傷的老虎,輕而易舉。這樣一來,你只要刺殺一只老虎,就可以獲得刺殺兩只老虎的美名。”

卞莊子認(rèn)為小伙計說得有道理,于是他們就站在那里等著。

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因為怎樣分得食物的問題互相搏斗起來,果然不出小伙計所料,小老虎被大老虎咬死了,大老虎被小老虎咬傷了。這時卞莊子拿起寶劍刺死了受傷的大老虎,果然一舉兩得,獲得了刺殺雙虎的美名。

陳軫講完了故事,對秦惠王說道:“現(xiàn)在韓魏兩國相攻,一年也沒停止。這必然使大國受傷,小國滅亡。大王討伐受傷的大國,這不是一舉消滅了兩個國家嗎?這同卞莊子刺虎是同樣的道理。”

大謀略:在各種競爭中想成功,就得善于利用對方的內(nèi)部矛盾,利用矛盾,抓住時機(jī),以逸待勞,才能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士尹池勸諫楚王

士尹池為楚國出使到宋國,司城子罕留住他,請他喝酒。子罕的家,南面鄰家的墻壁擋在前面,把房子前面都遮蓋了;而西面鄰家所排泄出來的臭溝水,則流經(jīng)他的房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陈巴尔虎旗| 马尔康县| 攀枝花市| 胶州市| 齐河县| 湖北省| 新平| 罗江县| 海宁市| 新沂市| 根河市| 中阳县| 疏附县| 宁远县| 双峰县| 克东县| 晋宁县| 双牌县| 广灵县| 漳浦县| 福建省| 威宁| 武川县| 濮阳县| 长治市| 安顺市| 吉林省| 海南省| 庆城县| 浦江县| 怀化市| 临潭县| 丰台区| 大丰市| 汶川县| 肇州县| 新沂市| 建昌县| 清苑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