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少年中國之精神 (7)

一句話,一句格言,都能影響人。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兩千五百年前,離尼泊爾不遠地方,路上有一個乞丐死了,尸首正在腐爛。這時走來一位年輕的少爺叫Gotama,后來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位少爺是生長于深宮中不知窮苦的,他一看到尸首,問這是什么?人說這是死。他說:噢!原來死是這樣子,我們都不能不死嗎?這位貴族少爺就回去想這問題,后來跑到森林中去想,想了幾年,出來宣傳他的學說,就是所謂佛學。這尸身腐爛一件事,就有這么大的影響。飛機在萊特兄弟做試驗時,是極簡單的東西,經(jīng)四十年的功夫,多少人聰明才智,才發(fā)展到今天。我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點行為都可以有永遠不能磨滅的影響。幾年來的戰(zhàn)爭,都是由希特勒的一本《我的奮斗》闖的禍,這一本書害了多少人?反過來說,一句好話,也可以影響無數(shù)人,我講一個故事:民國元年,有一個英國人到我們學堂講話,講的內容很荒謬,但他的O字的發(fā)音,同普通人不一樣,是尖聲的,這也影響到我的O字發(fā)音,許多我的學生又受到我的影響。

在四十年前,有一天我到一外國人家去,出來時鞋帶掉了,那外國人提醒了我,并告訴我系鞋帶時,把結頭底下轉一彎就不會掉了,我記住了這句話,并又告訴許多人,如今這外國人是死了,但他這句話已發(fā)生不可磨滅的影響。總而言之,從頂小的事情到頂大的像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等,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盡管看不見,影響還是有。在孔夫子小時,有一位魯國人說: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最偉大的人格,像耶穌孔子等。立功就是對社會有供獻。立言包括思想和文學,最偉大的思想和文學都是不朽的。

但我們不要把這句話看得貴族化,要看得平民化,比如皮鞋打結不散,吐痰,O的發(fā)音,都是不朽的。就是說:不但好的東西不朽,壞的東西也不朽,善不朽,惡亦不朽。一句好話可以影響無數(shù)人,一句壞話可以害死無數(shù)人。這就給我們一個人生標準,消極的我們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為。積極的要使這社會增加一點好處,總要叫人家得我一點好處。再回來說,人生就算是做夢,也要做一個像樣子的夢。宋朝的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詩,題目是“夢”。說:“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定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不要丟掉這夢,要好好去做!即算是唱戲,也要好好去唱。

工程師的人生觀

今天要趕十點四十分鐘的飛機到臺東,所以只能很簡單地說幾句話,很為抱歉。報上說我作學術講演,這是不敢當。我是來向工學院拜壽的。昨夜我問秦院長希望我送什么禮物。晚上想想,認為最好的禮物,是講講工程師的思想史同哲學史。所以我便以此送給各位。

究竟什么算是工程師的哲學呢?什么算是工程師的人生觀呢?因為時間很短,我當然不能把這個大的題目講得滿意,只是提出幾點意思,給現(xiàn)在的工程師同將來的工程師作個參考。法國從前有一位科學家柏格生(Bergson)說:“人是制器的動物。”過去有許多人說:“人是有效力的動物。”也有許多人說:“人是理智的動物。”而柏格生說:“人是能夠制造器具的動物。”這個初造器具的動物,是工程師的老祖宗。什么叫做工程師呢?工程師的作用,在能夠找出自然界的利益,強迫自然世界把它的利益一個一個貢獻出來;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以減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這是工程師哲學的簡單說法。

大家都承認:學作工程師的,每天在課堂里面上應該上的課,在試驗室里面作應該作的試驗,也許忽略了最大的目標,或者忽略了真正的基本——工程師的人生觀。所以這個題目,是值得我們考慮的。

昨天在工學院教授座談會中,我說:我到了六十二歲,還不知道我專門學的什么。起初學農(nóng);以后弄弄文學、弄弄哲學、弄弄歷史;現(xiàn)在搞《水經(jīng)注》,人家說我改弄地理。也許六十五歲以后七十歲的時候,說不定要到工學院作學生;只怕工學院的先生們不愿意收一個老學徒,說“老狗教不會新把戲”。今天在工學院作學生不夠資格的人,要來談談現(xiàn)在的工程師同將來的工程師的人生觀,實屬狂妄,就是,有點大膽。不過我覺得我這個意思,值得提出來說說。人是能夠制造器具的動物,別的動物,也有能夠制造東西的,譬如:蜘蛛能夠制造網(wǎng),蜜蜂能夠制造蜜糖,珊瑚蟲能夠制造珊瑚島。

而我們人同這些動物之所以不同,就是蜘蛛制造網(wǎng)的絲,是從肚子里出來的,它肚子里有無窮無盡的絲;蜜蜂采取百花,經(jīng)一番制造,作成的確比原料高明的蜜糖:這些動物,可算是工程師;但是它的范圍,它用的只是它自己的本能。珊瑚蟲能夠做成很大的珊瑚島,也是本能的。人,如果只靠他的本能,講起來也是有限得很的!人與蜘蛛、蜜蜂、珊瑚蟲所以不同,是在他充分運用聰明才智,揭發(fā)自然的秘密,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控制自然,為的是什么呢?不是像蜘蛛制網(wǎng),為的捕蟲子來吃;人的控制自然,為的是要減輕人的勞苦,減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使人類的生活格外的豐富,格外有意義。這是“科學與工業(yè)的文化”的哲學。我覺得柏格生這個“人”的定義,同我們剛才簡單講的工程師的哲學,工程師的人生觀,工程師的目標,是值得我們隨時想想,隨時考慮的。

這個話同這個目標,不是外國來的東西,可以說是我們老祖宗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就有了這種理想了。目前有些人提倡讀經(jīng);我倒很愿意為工程師背幾句經(jīng)書,來說明這個理想。

人如何能控制自然,制造器具呢?人控制自然這個觀念,無論東方的圣人賢人,西方的圣人賢人,都是同樣有的。我現(xiàn)在提出我們古人的幾句話,使大家知道工程師的哲學,并不是完全外來的洋貨。我常常喜歡把《易經(jīng)?系辭》里面幾句話翻成外國文給外國人看。這幾句話是:“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看見一個意思,叫做象;把這個意象變成一種東西——形,叫做器;大規(guī)模的制造出來,叫做法;老百姓用工程師制造出來的這些器具,都說好呀!好呀!但是不曉得這器具是從一種意象來的,所以看見工程師便叫做神。

希臘神話,說火是從天上偷來的;中國歷史上發(fā)明火的燧人氏被稱為古帝之一——神。火,是一個大發(fā)明。發(fā)明火的人,是一個大工程師。我剛才所舉《易經(jīng)?系辭》,從一個觀念——意象——造成器具,這個意思,是了不得的。人類歷史上所謂文化的進步,完全在制造器具的進步。文化的時代,是照工程師的成績劃分的。人類第一發(fā)明是火;大體說來,火的發(fā)現(xiàn)是文化的開始。下去為石器時代。無論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都是人類用智慧把石頭造成功器具的時候。再下去為青銅器時代。用銅制造器具,這是工程師最大的貢獻。再下去為鐵的時代。這是一個大的革命。后來把鐵煉成鋼。再下去發(fā)明蒸汽機,為蒸汽機時代。再下去運用電力,為電力的時代;現(xiàn)在為原子能時代:這都是制器的大進步。每一個大時代,都只是制器的原料與動力的大革命。從發(fā)明火以后,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電力時代、原子能時代;這些文化的階段,都是依工程師所創(chuàng)造劃分的。

這種理想,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了的。工學院水工試驗室要我寫字,我寫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荀子?天論》篇里面的。《荀子?天論》篇,是中國古代了不得的哲學,也就是西方柏格生征服自然,以為人用的思想。《荀子?天論》篇說:“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制裁之?”這個文字,依照清代學者校勘,稍須改動。但意思沒有改動。“從天而頌之”,是說服從自然。“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兩句話聯(lián)起來說,意思是:跟著自然走而歌頌,不如控制自然來用。“大天而思之”,是問自然是怎樣來的。“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制裁之?”是說:問自然從哪里來的,不如把自然看成一種東西,養(yǎng)它、制裁它。把自然控制來用,中國思想史上只有荀子才說得這樣徹底。從這兩句話,也可以看出中國在兩千二三百年前,就有控制天命——古人所謂天命,就是自然——把天命看作一種東西來用的思想。

“窮理致知”四個字,是代表七八百年前——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宋朝的思想的。宋代程子、朱子提倡格物——窮理——的哲學。什么叫做“格物”呢?這有七十幾種說法。今天我們不去研究這些說法。照程子、朱子的解釋,“格物”是“即物而窮其理。……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這樣的格物致知,可以擴大人的智識。程子說,“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習而久之,自然貫通”。有人以范圍問他;他說,“上自天地之高大,下至一草一木,都要格的”。這個范圍,就是科學的范圍,工程師的范圍。

兩千二三百年前,荀子就有“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七八百年前,程子、朱子就有格物——窮理——的哲學。這是科學的哲學,可算是工程師的哲學。我們老祖宗有這樣好的思想、哲學,為什么不能作到科學工業(yè)的文化呢?簡單一句話,我們不幸得很,二千五百年以前的時候,已經(jīng)走上了自然主義的哲學一條路了。像《老子》、《莊子》,以及更后的《淮南子》,都是代表自然主義思想的。這種自然主義的哲學發(fā)達的太早,而自然科學與工業(yè)發(fā)達的太遲:這是中國思想史的大缺點。

剛才講的,人是用智慧制造器具的動物。這樣,人就要天天同自然界接觸,天天動手動腳的,抓住實物,把實物來玩,或者打碎它、煮它、燒它。玩來玩去,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走上科學工業(yè)的一條路。比方“豆腐”,就是把豆子磨細,用其他的東西來點、來試驗;一次、二次,……經(jīng)過許多次的試驗,結果點成漿,做成功豆腐;做成功豆腐還不夠,還要作豆腐干,豆腐乳。豆腐的做成,很顯然的,是與自然界接觸,動手、動腳、多方試驗的結果,不是對自然界看看,想想,或作一首詩恭維自然界就行了的。

頂好一個例子,是格物哲學到了明朝的一個故事。明朝有一位大哲學家王陽明,他說,“照程子、朱子的說法,要做圣人,要‘即物而窮其理’。‘即物窮理’,你們沒有試驗過,我王陽明試驗過了。”有一天,他同一位姓錢的朋友研究格物,并由錢先生動手格竹子;拿一個凳子坐在竹子旁邊望,望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來,病了。王陽明說:“你不夠做圣人,我來格。”也端把椅子對著竹子望;望了一天一夜,兩天兩夜,……到了七天七夜,王陽明也格不出來,病了。于是王陽明說:“我們不配作圣人;不能格物。”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不動手動腳,拿天然實物來玩的習慣。今天工學院植物系的學生格竹子,是要把竹子劈開,用顯微鏡來細細的看,再加上顏色的水,作各種的試驗,然后就可以判定竹子在工業(yè)上的地位。為什么王陽明格不出來,今天的工程師可以格出來?因王陽明沒有動手動腳作器具的習慣,今天的工程師有動手動腳作器具的習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哲學,終敵不過老子、莊子“錯(措)人而思天”的哲學。故程、朱的格物窮理的思想,終不能應用到自然界的實物上去,至多只能在“讀書”上(文史的研究上)發(fā)生了一點功效。

今天送給各位工程師哲學的人生觀,又約略講了講我們老祖宗為什么失敗;為什么有了這樣好的征服天然的理想,窮理致知的哲學,而沒有造成功科學文化、工業(yè)文化。我們可以了解我們老祖宗讓西方人趕上去了。同時,從西方人后來實現(xiàn)了我們老祖宗的理想,我們亦就可以知道,只要振作,是可以迎頭趕上的。我們只要二十年、三十年的努力,就可以同世界上科學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站在一樣的地位。

二十年前,中國科學社要我作一個《社歌》;后來請趙元任先生作了樂譜。今天我把這個東西送給各位工程師。這個《社歌》,一共三段十二句。

我們不崇拜自然。他是一個刁鉆古怪;

我們要捶他、煮他,要叫他聽我們的指派。

我們要他給我們推車;我們要他給我們送信。

我們要揭穿他的秘密,好叫他服事我們人。

我們唱天行有常;我們唱致知窮理。

明知道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大宇宙中談博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花莲市| 项城市| 信阳市| 北川| 永安市| 惠州市| 宜春市| 大悟县| 贵州省| 正安县| 仁化县| 留坝县| 泽普县| 淳安县| 宁国市| 慈溪市| 文水县| 乌拉特前旗| 鹤山市| 永嘉县| 汉阴县| 南木林县| 毕节市| 牡丹江市| 两当县| 界首市| 和平区| 柳州市| 山丹县| 漯河市| 桂林市| 和龙市| 富宁县| 华安县| 辰溪县| 丰城市| 屯留县| 滕州市| 彝良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