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自己的憤怒
當你產生憤怒并要表現出來的時候,請多想想“低調做人”這幾個字。低調做人強調以平穩的心態面對憤怒等負面情緒,人的想法不能過于偏激,只有盡量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才能更有利于生存和發展。
在日常與人發生摩擦時,如不能克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就很可能導致矛盾激化,使事情越來越糟。約束自己的情緒,是解決爭端的前提,也能夠使雙方理智地解決問題,才不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造成負面的影響。
憤怒是人的一種情緒,也許很難控制,但這種負面的情緒常常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乃至事業的發展。當你產生憤怒并要把這種憤怒表現出來的時候,請多想想“低調做人”這幾個字。低調做人強調以平穩的心態面對憤怒等負面情緒,人的想法不能過于偏激,只有盡量把自己的心態放平穩,才能使自己的表現有利于生存和發展。
在工作中,兩個人可能為了一點兒小事情吵得不可開交,影響了和氣。當你與人產生矛盾的時候,恰恰是更應該平靜的時候。要想到只有低調一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贏得對方的讓步和諒解,繼而使雙方重歸于好,建立更加良好的關系。低調也是一種智慧。低調一點兒,是給自己和對方一點兒空間去思考。
迪特毛料公司的創始人迪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這個人之所以能成為他的朋友,與他很巧妙地處理了一件事情有很大的關系。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朋友以前只是迪特的一個普通的客戶。有一段時間,他收到迪特公司的好幾封來信,內容是催促他把欠迪特公司的15美元賬給結了。收到信,他很氣憤,認為一定是迪特公司弄錯了,于是就打算找迪特公司去理論。
一天早上,他來到迪特的辦公室,把心里憋了很久的怒氣發泄了出來。并再次指出一定是公司弄錯了,最后他說他將會因這件事而中斷與迪特公司的生意往來。迪特耐心地聽完了他的牢騷和氣話,不但沒有生氣,還夸獎了他一番,說他這樣做對自己的公司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和警示。最后迪特還向他介紹了其他的毛料生產廠家,說如果他不想使用迪特公司的毛料,可以使用其他公司的毛料。
他對迪特的表現有些驚訝,他沒有想到對方面對自己如此惡劣的態度竟還會這樣的平靜和理智。
迪特隨后又請他共進午餐,他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后來他在重看賬單的時候發現是自己弄錯了。于是他又特意給迪特公司寄了一張15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致歉信。
從此以后,這個客戶就成了迪特的好朋友、好伙伴,直到他去世。
通過這個事例,我們不難看出來,當我們約束自己的憤怒、保持低調的時候,就能阻止事態的惡化,就能讓事情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面對批評,保持平常心
當別人對自己的是是非非作出評判時,自己能夠處亂不驚,積極地接受,這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在面對別人的批評和不一致的意見時,低調一點兒,能促進批評者的進一步指正,也是自己謙虛積極的表現,更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喜歡和那些性情溫和的人共事,因為他們很少與人爭執,不會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事情而耿耿于懷。和這樣的人相處,你會經常感覺到一種積極的力量。他們很少去找借口,從不為自己開脫,總是值得人信賴。
許多看似“糟糕”的事情,實際上主要是心理作用,如果能換個角度,或站到更高的位置上去考慮,自己的心態就不容易被干擾。這樣也就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更好地與人交流。
很多人在面對別人的批評或建議時,有的會說出一大堆自己的理由或借口,有的甚至會毫不留情地反唇相譏。無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往往會有抵觸或反感的情緒,這樣一來,溝通就很難進行下去了,彼此的關系也會惡化。
如果一個人一意孤行,不聽勸說,最終會因自己的高傲和狂妄而失去許多東西。如果你能夠低調、平和地去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意見,就很容易消除彼此之間的隔膜,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即使是你真的犯了錯誤,當你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時,也會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認可,并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
胡佛是美國第31任總統,他曾是美國政壇的元老級人物,受到兩大政黨的尊敬,是最受人尊敬的總統之一。不過他也曾因為處理經濟危機不利和一些其他的問題,成為美國歷史上具有很大爭議的人,一度受到人們的批評和指責。面對過去人們對他的不同的看法和爭議時,胡佛泰然處之:“每個人一生都需運用自己的頭腦。當我決定從政時,我已仔細思考過從政對我意味著什么。我已掂量過將付出的代價。”
“在從政之前,我已預感我將遇到民眾尖銳的批評和指責,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從政之路。所以當我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我不會不知所措,而是能夠平靜地去面對批評。”
人無完人,沒有人會永不犯錯。在批評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積極地接受批評并積極改正。在批評到來時,心中作好準備認真分析自己的過失與責任,你便能積極地去面對它,而不會給精神上帶來壓力或使自己的心靈受到傷害。
當別人對自己的是是非非作出評判時,自己能夠處亂不驚,積極地接受,這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在面對別人的批評和不一致的意見時,低調一點兒,一方面能促進批評者的進一步指正,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謙虛積極的表現,更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林肯做美國總統時,陸軍部長斯坦頓曾非常生氣地找到了林肯,因為他認為前幾天一個少將侮辱了他,他希望林肯能教訓一下對方。
林肯給他想了個主意,他讓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讓那個人也嘗嘗被侮辱的滋味。斯坦頓接受了林肯的建議,義憤填膺地開始寫信。他把全部的憤怒都寫到信紙上,然后他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這時林肯叫住了他。問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啊!”斯坦頓說。
“不必了”林肯說,“你剛才寫信的時候,你已經解氣了,現在感覺好多了吧,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看這封信就燒了吧。”
即使是一些惡意的攻擊、誹謗,也最好能采用一些低調的方式來處理。在《圣經》里有一句這樣的話:“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的人禱告。這樣就可以做天父的兒子,因為他讓陽光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好人,也給不義之人。”
而你能遵照《圣經》上所說的去做,低調又充滿善意地去處理事情,你會發現自己在面臨這些責難的時候就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別人也會看到你的善意,從而會對你轉變看法,成為欣賞你的人。
人都有惻隱之心,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有時候面對別人的錯誤,我們更多的時候不要以惡制惡,而要以德報怨,這樣才更能讓對方信服,更快地贏得對方的寬恕。
保持一顆平常心,低調做人并不是要人意志消沉,灰心沮喪,而是平和積極地去待人接物。當我們學會接受他人誠摯的批評,真正地去愛他人時,我們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放低心態,才能走向高處
一定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不要總是沉浸在對未來迷茫的幸福的期待當中,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才能幸福;放低心態,這樣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精神生活似乎越來越匱乏。許多人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明天將走向何方。不可否認,一些失利、挫折可能導致我們有怨言,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這時我們就應該有個低調的心態,要把人世間的一些名利看得淡一些,把成敗榮辱看得淡一些。這樣我們才能找到自己內心的平衡,走好自己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面臨各種各樣的事情時都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比如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對社會產生怨氣,認為是一些不正之風在作祟,從而對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對自己的遭遇深感憤慨;夫妻產生矛盾,就認為自己的命不好,沒有一個賢惠溫柔的女人與自己生活,才會導致這樣的后果,從而讓自己更加痛苦。其實人生的幸福和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強加的。只要自己把心態調低一些,開朗一些,就能感受到生活中還有許多值得慶幸值得回憶的地方。而如果我們整日都生活在悲憤當中,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平,命運對我們多么不公,那我們就會整天生活在煩惱當中,整日被生活中的陰影包圍著。
在生活中,我們喜歡和別人“攀比”,別人有的東西,我們沒有,我們就無法快樂。其實這是我們自己的心理作用,我們只看到了別人有的東西,而沒有看到自己擁有的東西,從而失去了自信。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結果就會不一樣了。比如鄰居發財了,我想他能靠本事賺錢,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取得和他一樣的成績,其實他是給我樹立了一個榜樣。這樣想,自己的心也就平穩了,也就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生活中不要老是看到別人,也要經常看到自己,要學會平平淡淡地生活,多想一些美好的東西,這樣才能拋開一些私心雜念。
法國有位著名畫家,平時只能坐在輪椅上,他手指變形,只能用指尖握筆畫畫。但他仍然堅持作畫,而且堅韌不拔地畫了許多精美的作品。
有人問他:“你生活那么不便,為什么還要作畫呢?”畫家回答:“有一天痛苦會結束,然而美的效果卻永遠長存。”
這位身殘志堅的畫家正是由于看到了現有的美好和對未來美好的期望才使人們感到幸福的存在。不會珍惜現在的幸福,也就很難得到幸福。
有兩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輕人一同去尋找工作。一天路過一個大街時,他們同時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幣,其中的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理想遠大,去撿一個硬幣真是不值得,于是他頭也不回地走開了。另一個人看到硬幣,顯得很激動,他俯身撿起了那枚硬幣,他不愿看到錢就這樣在他眼前白白地溜走。
兩個人又同時來到了一家公司。那個狂妄一點兒的人嫌棄公司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過了一段時間就離開了。而那個撿硬幣的人沒有埋怨這一切,他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后,兩人又相遇了,那個留下來工作的人已成了老板,而和他一塊兒找工作的人,如今還在找工作。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定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不要總是沉浸在對未來迷茫的幸福的期待當中,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才能幸福;放低心態,這樣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少一點兒欲望,就會多一些快樂
貪婪是不幸的根源,對付貪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放棄。因為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棄一些東西,你的心靈一定會越來越沉重,快樂就真的離你而去了,因此要學會自我放棄、自我解脫,少一點兒欲望,就會多一些快樂。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每時每刻都在為金錢奔忙著。人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人的欲望過度膨脹,就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鋌而走險。看到那些生活條件好的人,許多人不禁羨慕,于是便想達到和他們一樣的生活標準。
當代社會,為了金錢偷竊、搶劫,做一些非法生意的人大有人在,正是欲望地驅使,讓他們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在那些貪婪的人的眼中,他們看到的是有錢人揮金如土的生活,看到的是有錢人醉生夢死的生活。于是他們也就把金錢、美女、豪宅當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有的人因為不滿現實生活,因而悲觀厭世,憂郁憤懣。
各種各樣的欲望摧殘著人們的身心,也讓人們迷失了人的本性。可是在追逐欲望的過程中,人們從來沒得到過他們想要的快樂和滿足,而是得到了許多的負面的情緒,甚至畸形的心理。
每個人在面對自己的欲望時,不要讓欲望成為自己走向罪惡的借口,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欲望,杜絕貪得無厭的心理。要知道適當地放棄一些欲望,摒棄貪欲才能獲得快樂的生活。
有一個婦人,她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但是她不滿足,還想再要一個。于是她就去問別的人說:“誰有方法使我再生個兒子呢?”
當時有一個老巫婆對她說:“我倒有個辦法讓你再生個兒子,但是必須要祭祀天神。”于是婦人問巫婆:“到底用什么東西來祭祀天神呢?”
那個老巫婆說:“把你的兒子殺掉,用他的血來祭祀天神,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再得到一個兒子了。”這個愚蠢的婦人,真的很相信老巫婆的話,于是就想去殺死兒子,用他的血來祭祀天神。
幸好旁邊有人阻止了,并責罵她說:“你真太愚笨了。你希望再得到一個兒子,但是現在還沒有得到,將來到底能不能得到,還不一定呢,而你卻要把現在的兒子殺死了。你想要得到兩個兒子,會不會連一個兒子也沒有了呢?”
這個貪心的婦人已經有一個兒子了,但是她卻不知道好好地珍惜,而是一味地貪多,甚至愚蠢到要殺死已有的兒子,以求天神賜給自己新的兒子。
如果當時沒有人阻止她的話,她很可能會殺死自己的兒子,這樣他就會白白失去已有的兒子。其實,很多人和這個婦人一樣,妄想未知的東西,卻在不知不覺中把現在也耽誤了。
貪婪使人變得喪失理智,所以,要時刻告訴自己,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定要有一顆知足的心,過多的貪欲不但滿足不了不斷增長的欲望,反而會毀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