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你最大的懼怕,尤其應當注意。你為你的名譽而恐懼,為你的考試而恐懼,為你已成功的愛情或戰爭而恐懼,為交朋友或賺錢而恐懼。從小至老整個的人生,便是冒險。懼怕穿過人的一生,造成我們復雜的心理。
五、懼怕的心理
人類實在是構造得可怕而奇怪。人類全部構造之復雜,足以引起一種畏懼和尊敬之心。但是人類自己也是有懼怕的;說得直截了當一點,便是充滿了懼怕。懼怕在人類生性中已種下很深的根,可以保護生命,躲避危險。怕危險的情緒,足以擾亂人生的安靜。過分的或失常態的懼怕,謂之恐懼癥(Phobia)但是我們不可將此種與強烈的嫌憎相混,如某人看見某種東西或聞著某種氣味時,便感覺難受不舒服,不過在看見蛇或某種特性的人看見貓犬時,懼怕和憎惡便同時發生,至于何以像老鼠這樣柔順的動物會使人驚懼(依諷刺畫家的意見,只有婦女怕老鼠),以及何以蝙蝠會有這樣的壞名聲,連神話中都說它是吸人血的,這我們都不大明了。怕動物,怕打雷閃電,怕黑暗,以及我們的始祖怕空谷的回聲等——這些懼怕,雖則普通,但是還不如關于身體方面的懼怕更為平常。而此種懼怕中最普通的,便是懼怕傾跌。
在木架上行路,或是站在木板上橫渡一條溪水,或是立在懸崖的邊上,都能立時引起這種懼怕的,這便是常有的失平衡或失重心的懼怕。距離越高則懼怕越大。如果在危險的地方,更特別注意,則懼怕更真切。這時思想便成為一種沖動的,懼怕你的身體會從很高的地方,或鐵架上跌下來。
另外很普通的恐懼癥,可分為兩種:(一)被禁錮而無逃脫希望的懼怕;(二)飄泊迷失,無家可歸的懼怕。這種懼怕,或是由于禁錮在地道下,或是由于坐在邊廂下面的一個座位,或是由于離出去的地方距離太遠。還有一些人,只敢在一塊地方沿邊彎過去,而不敢斜著對穿走過去。
恐懼癥以及想象而成的懼怕,人類都免不了的。但是土木工人在現代的高橋上或高矗人云的建筑上,處如此危險的地位,卻能表示處之泰然的態度,不是天性不怕,便是由訓練的結果。
這些受懼怕之害的人,應當曉得不是僅有他們有這種痛苦,旁人都有的,不過他們的苦楚較重些罷了,有些人有一種要發昏的感覺,或是覺得肚子難過的感覺。大部分還是心理上的關系。要除掉這種感覺,也是要由心理來醫治。這是要一種良好的方法,要慢慢增加使心地平靜的能力,減去時常在心里覺得不舒適的感覺,然后才能養成堅強的信心,覺得你一定可以勝過這種困難。最厲害的恐懼癥,才比較的嚴重,因其與別的神經動作相連,而使病人的行為,難像一個平常健全的人。
六、表現與抑制
人生便是表現,但同時也是壓制。問題不在“去做或是不去做”,卻是“表現呢,還是抑制”?
人生沒有一件事比這種沖突還要重要的。生活自由,以及尋求快樂,都集中于此點;最重要的自由,便是要能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的自由。但是沒有限制的自由,便流為放縱,并且人的天性如果任其放縱,便會成為野蠻,脫離軌道而去破壞一切事物。
除了在嬰兒數月之后。任何人的沖動總不免要受束縛的。一切訓練都是束縛。于是在這兩種相反的沖動中,便發生了沖突。兒童是需要充分的睡眠的,但是他卻不肯去睡而想玩。懼怕心和好奇心也是矛盾的。小孩喜歡看新的東西,但同時又懼怕奇怪的東西,這樣成為一種顯然的對壘。一個小孩想要別個孩子的玩物,但是卻沒有勇氣,搶來占為已有。
最大的阻礙便是社會。社會發出許多禁令:“你不可做這,你不可做那。”我們是社會的動物,所以各種社會的束縛,都隨我們年齡之長大而增多。我們不喜歡被人所譏笑,也不喜歡為人所責,有許多我們很喜歡做的事,而又覺得羞愧不敢做,到處都是束縛。假如我們常常被壓制,我們便會不快樂,悲傷,想反抗。但是如果只是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我們便會變成社會的害蟲,或是毫不思量的專橫者。
當沖突的范圍較大,有關系的人較多,情形較為復雜時,我們便會曉得如果不加以束縛和限制,結果一定是不好的。因此抑制的問題便由此而擴大了。弗洛伊德(Freud)用此種沖突,解釋人生心理結構上的許多問題。做夢便是表現被抑制的欲望;意結(Complex)是由抑制過度而起的,因未解決的沖突可以引起神經的毛病。弗洛伊德以為人生許多大的變故,是由于抑制人類最強烈的一種沖動——性欲,任何人對于性的生活,或是極力抑制,或是任意放縱,結果都是不好的。道德和國家思想是有同一影響的。清真教過于主張抑制,恐怕太過分的時候,便會使人跑到別的放縱的途徑去。如果車輪不是有鐵軌的阻力,便不能前進;但是如果把輪盤阻住,便不能自由行動。假如我們太隨從了習俗,便埋沒了自己,失掉了個人的個性;假如我們太反抗,任意而行,便會與其他人沖突,一事無成。
不過有一點是很明顯的:如果我們不放肆,便不能完全自由行動。只有嬰兒和心理變態的人才能任意而為,不管別人,他們都是完全受沖動支配者。至于其余的人,要想在任何情形之下,任意而為信口亂說,是辦不到的。
因此,世上各事,都需一種適當的節制,而人類大概分為兩類,一為放縱過甚的(這類人多半是輕浮、愛口角、粗暴、激烈、愚蠢、夸張、放縱、任感情用事的);一為抑制過甚的(這類人是膽小、靜默、害羞、服從、驚懼、過于小心、躊躇、太不表現自己的情緒)。那些慣于隨口而談的兜生意的人,總是能夠說服那些過于抑制的主顧,使他們不得不買無論喜不喜歡的東西??邶X流利而放縱的人,能勸導或威脅那些過于抑制的人,因為他們對于此種侵略無抵抗的能力。
但是人類的性情也不是如此直接簡單的。你時常想要說一句話,做一件事,然而你并不說出口或做出來,因為你恐怕這事會做得太笨,或是太激烈,或是會釀成誤會。動機雖然存在,然而卻遇了阻礙;于是這漸漸便變成了一種心理習慣。
在人類中這兩種性情的區別,是如此之重要而普遍,因此我們應當采用兩個較簡短的名詞,如“過縱者”與“過抑者”。你是屬于哪一類呢?過抑者,還是過縱者呢?
七、高潮的情緒
推動世界前進的是什么呢?
有些人相信是錢,其實并不是錢,也不是因為愛錢,更不是一切普通的愛,推動世界的卻是人類的一切情緒,我們為著我們最關心的而生活,我們所最關注的是什么,我們的生活便是什么。我們有些感情是增進我們生活的快樂的,有些是阻礙快樂之源的。我們兩者都需要,以便兩者相抵消。
自然,我們對于生命本身最關注,假如生命一旦動搖我們便著急了。其次為懼怕,我們怕疾病,怕痛苦,因為兩者都是可以危害生命和快樂、舒適和安全的。在平常平靜,各事如恒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很少起波折,快樂的時候不會特別興奮,憂愁的時候也不會特別低沉。但是如果突然發生事故,激烈的情緒,便會激動起來。
戰爭時的驚懼便是如此。于是我們便時時過著惴惴不安的生活,這種不安或許是因為本身的危險,或許是為那些處于危險中的人擔憂。這便是激烈的情緒中最大的一種——懼怕危險的情緒。平日我們所謂戰爭的震撼,其實便是危險的驚嚇?,F在我們大概都未忘記在歐戰時,我們心靈所受的影響。
在我們這種情緒錯亂之中,我們內心便起了沖突——嚴重而昏亂的沖突。責任和服務國家的心,以及殺人和被殺的懼怕心相沖突。此種內心的沖突比用武的斗爭,更為強烈。因為這是內心自己的分裂互相沖突。如果某種重要的情緒,達于最高潮時,我們的心靈便軟弱而不知所措了。
當我們最親近的人死了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到一種深切昏沉的悲痛。這種刺激實是太難忍受了,因為我們一方面渴想我們從前所有的,一方面感到現在不能補救的空虛,而兩者互相激烈的沖突。
熱烈的戀愛也是屬于高潮情緒的,成功的戀愛,而后又失戀所造成的悲哀,令人無可奈何?;诤蕖⑿呃⒑妥诮痰那榫w,如負罪自咎的感覺,在神經敏銳的人,都是高潮的情緒。
在上述種種的情形中,都是一方面悲傷過去的喪失,一方面不知如何應付將來。我們最激烈的情緒要算發怒,這是一種最放縱的情緒,因為它不顧理智,專以發瘋似的情緒用事。這是一種人們的極度的情緒,可以造成切齒的憤恨,想謀報復,而不顧一切法律的制裁。但是我們的憤怒,必須是一種公正的憤怒,使那些以殘忍卑鄙手段做惡事的人,不能輕松逃脫。有時有些高潮的情緒是有群眾性的。譬如古代的十字軍,對于異教者之逼迫審判。這種情緒,脫離了平時的羈絆,而轉入了殘忍恐怖的旋渦。澎湃的熱情也都是差不多的,如一般人所感覺之愛國心,戰勝心以及大慶賀等。當一九一八年大戰完畢,我們戰勝時,我們已往所抑制的高潮情緒,都爆發出來,如癲狂似的;此種爆發感,恐怕我們尚未忘卻。此外,還有表示同情心及崇拜英雄的高潮情緒,如林白大佐飛過大西洋回轉時,我們歡迎林白之熱狂。凡此種種,都含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如危險的驚感、戰勝的驚感、戀愛的驚感、.崇拜的驚感。
假如沒有這種高潮情緒的經驗,生活便會太平凡,而所謂浪漫、冒險、英雄事業等都不能加入。雖則我們對于日常生活,是以安穩為主要的宗旨,但有時我們也必須激動自己熱烈的情緒,使之達到極高潮,以嘗試驚心動魄的生活。
還有一些我們不能直接去嘗試的,便取用代替的東西,如閱讀小說或觀賞舞臺及銀幕上可驚可泣的故事,此種激發情緒的渴想是真實有價值的事。不過我們滿足時,不可過度,便合乎心理的衛生了。我們必須使我們的情感時?;顒?,而同時在約束之下。在日常生活時,隨時應用,在特別事故時,能達到高潮,使之如生龍活虎。
八、情緒之約束與放縱
有一本心理學書上說,除非我們能抑制自己的沖動,我們便不能得到一種美滿的生活。另一本心理學書卻說,假使我們抑制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神經系便會發生毛病。究竟是哪一本書的話對呢?兩本書的話我都不相信。
氣憤的讀者
這位氣憤的讀者最后的斷語,的確表示他的心境是適乎其中的。合乎道理的辦法,是要不走極端,無論哪方,都要在理智范圍之內。
放縱和抑制的沖突,在嬰兒時期便開始了。自然的安排是以沖動為先。而沖動的后面安排著一種過于強大的推動力量,以致結果每每是破壞而無益。整個嬰兒的組成,可說是一大堆沖動,而成人便是一大堆習慣。
對于兒童特別的需要,便是天性過強的沖動,應當使之壓下去。這種抑制開始應早,并且要常常實行。兒童的天性大都是容易懼怕,喜歡發怒,喜歡任性玩耍,愛擊破物件,吵鬧惹弄較小的兒童,別人說話時好反駁等等。這一切都是必須抑制的。
至于抑制的程序必須合乎理智。一個過于被抑制的小孩,總是懼怕刑罰,天真的樂趣都被剝奪,必致毫無生氣,變為一個可憐的小動物。對于兒童這些動的精神,我們應當為他們準備著充分適當的出路。希望他們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外實行抑制,不是一種良好的方法,譬如叫他們呆坐得太久,都是不應當的。我們還應當給他們相當的時候,讓他們去喊叫,去玩粗野的游戲,和其他自己愛做的事,只要在理智范圍之內同時最要緊的。便是對于他們的弱點如懼怕、發怒、自私等,應當加以指導和批評,減少其試探。
抑制感情對于成人的規律,也與小孩無大差別。不過他們所要抑制的比較復雜些,而他們自制的能力也比較強些。假如你是一個性急的人,容易興奮,容易發怒,你便應當設法抑制之,養成一種平和穩重的習慣。假如你每每對人粗暴、自傲、愛鄙視人,只為自己方便而不顧別人,或是當一件事感到棘手時,便愛含怒或抱怨或沉悶,或逃避,你便應當自己劃出一種抑制的程度而實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