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十一年,即1712年,國家開始實行固定土地稅。從本質上來說,這一措施的實施是皇帝對官員們的一次妥協,是一次財政上的讓步。實際上,土地稅并沒有像英國那樣變成固定的地租。相反,被固定下來的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上繳稅收的額數。在這個總的數額中,有一部分會作為上貢的賦稅直接上繳給皇帝。于是,從效果的角度出發,這些地方官俸祿的納稅數額被中央政府固定了下來,成為定律。
對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獲得收...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清康熙五十一年,即1712年,國家開始實行固定土地稅。從本質上來說,這一措施的實施是皇帝對官員們的一次妥協,是一次財政上的讓步。實際上,土地稅并沒有像英國那樣變成固定的地租。相反,被固定下來的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上繳稅收的額數。在這個總的數額中,有一部分會作為上貢的賦稅直接上繳給皇帝。于是,從效果的角度出發,這些地方官俸祿的納稅數額被中央政府固定了下來,成為定律。
對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獲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