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反倒是非人性化受重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這種非人性化,即擁有非凡力量和最高地位的神靈身上,所體現出的人性以外的特征。公元11世紀的時候,依然有人在儒家的哲學中堅持神靈人格化的觀點。12世紀,中國出現了一位儒家學者,他就是信奉唯物論的朱夫子——朱熹。著有《圣諭》的康熙皇帝還把他視為儒家哲學的權威人物。神靈人格化的觀點受到其思想的影響,從此便銷聲匿跡了。神靈觀念經歷了從人格化向非人格化發展的過程。...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不過,反倒是非人性化受重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這種非人性化,即擁有非凡力量和最高地位的神靈身上,所體現出的人性以外的特征。公元11世紀的時候,依然有人在儒家的哲學中堅持神靈人格化的觀點。12世紀,中國出現了一位儒家學者,他就是信奉唯物論的朱夫子——朱熹。著有《圣諭》的康熙皇帝還把他視為儒家哲學的權威人物。神靈人格化的觀點受到其思想的影響,從此便銷聲匿跡了。神靈觀念經歷了從人格化向非人格化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