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湖北卷 (1)
書名: 萌芽:全國高考滿分作文精選作者名: 文池本章字數: 2585字更新時間: 2013-08-03 00:54:45
[材料作文]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
[鮮人指路]
“母語”是個很感性的詞語,將母語作為談論的對象,可以想到很多社會現象,比如出國熱、英語熱、哈韓熱……這不僅給寫作提供了一個開闊的思想表達空間,也可以成為感情抒發的一個出口。比如:如何看待漢語受到的來自強勢外語的沖擊?如何看待網絡文化對純正母語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語教育中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這都是有著強烈時代色彩與豐厚內涵的命題。如能敏銳地洞察到材料的現實指向,在行文中表達對漢語以及民族的情感,對漢語處境的憂思或樂觀,一定能具有更強的思想與情感沖擊力。
[經典范文]
回歸母語的本源
湖北考生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是何等逍遙自在!
雨后初霽,心與天空一樣澄明,細細品味宋詞的字字珠璣,又是何等酣暢淋漓!
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都是母語帶來的美感與享受。
我們應該遠離多元文化的浮躁,回歸母語的本源,靈魂才更加充實自然。
母語是我們最初的語言,如同母親的乳汁般滋潤心田,哺育靈魂。母語對民族是生存發展之根,對國家是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這個喧囂紛雜的時代,我們開始崇尚新潮的外來詞匯,“酷”、“卡哇依”聲聲入耳,最傳統而最豐富的母語卻淡褪了視線,我們開始趨之若鶩地報考托福雅思,報名的隊伍蜿蜒數十米,而母語的等級測試卻鮮有出現。
不禁疑惑,我們的母語怎么了?我們究竟應如何對待母語?遠離浮躁,回歸母語,我們將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肩負民族振興的大旗,年輕一代怎容得忘記母語?
武漢某重點高校曾有規定,報考研究生者必須背誦《論語》《老子》,因為這雖似艱深難解的古文卻包含了儒道思想的精髓,此舉一出,好評如潮。
真正掌握了母語,回歸母語經典,文化的火種才得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遠離浮躁,回歸母語,我們的靈魂將更加充實和美麗,先秦的詩經楚辭,魏晉的樂府雙璧,盛唐兩宋的詩詞雅韻,明清的小說散文,都源源不斷地為精神注入營養。“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賢者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繾綣情思;“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壯志難酬;“蒼山負,明燭天南”的瑰麗風光都深深地印在我們靈魂深處。
遠離浮躁,回歸母語,我們一樣跟上時代的節奏,高速發展中的中國,正向世界展示煥然一新的面貌。據顯示,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加大推廣漢語學習的力度,在法國,漢語已將成為第三多的選修語種。那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是否應更重視母語的學習呢?學習母語,更能促進對外來文化的學習,更能融入全球的趨勢,展望未來,博覽古今。
回歸母語,我們將傳承文化,提升靈魂,緊隨時代!撥開浮躁的烏云,母語將展現一片明朗的天空!
[指手畫腳]
作者用感性的文字,滿懷深情地敘說了漢語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與重要意義,同時不乏對母語在當今時代所面臨的沖擊而作出的理性思考。論點突出,例證具有針對性,引用的古詩文十分符合內容需要,比喻貼切,設問自然。
母語,那一絲血脈
湖北考生
也許,你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們贊嘆不已;也許,你能說一段動人的法語,讓人們如癡如醉。但請不要忘記你的母語———漢語,不要忘了身上流淌著的華夏民族的血液,不要斷了那維系你我的一絲血脈。
隨著世界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步加快,多樣文明如潮水般向我們侵襲而來,而英語,這一門最廣泛的語言,沖擊著我們的耳膜。
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及格而失掉獎學金?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過級而為畢業證書愁眉苦臉?你可曾因英語表達的不流暢而失掉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試,一份又一份的工作?
在每一次的痛苦遭遇中,你甚至問自己,處處是英語,漢語是干啥用的?這門母語,還有說的價值嗎?
在多元文化的競爭中,身旁年輕的選手個個健步如飛,而我們的老祖宗似乎有些氣喘吁吁,步履蹣跚了。
看看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沒學會普通話,卻已開始念念有詞地唱A、B、C、D歌了。聽聽現在中學生的耳麥里,大段大段的詞曲全是英文說唱。而廣告、包裝,你看得到中文的地方,那一定有英文;你看得到英文的地方,卻見不到中文。明明是中國生產,中國銷售,還非得弄個Made in China,是怕國人看不懂中文嗎?
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掌握一門門的外語,但切不可數典忘祖,丟掉了我們的根本。
都說血濃于水,維系著這一方水土,聯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母語啊!
縱觀歷史的長河,在眾多文明的誕生與消失、衰落與興盛中,在同我們一同到來的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沒有斷層的文明,它就這樣深深地延續至今,而這一切或多或少與我們統一的文字有著關聯吧!
我們有孔孟哲學,有百家爭鳴,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杜甫,有馳騁天地的“詩仙”李白,有宋詞元曲,有《西游記》、《紅樓夢》。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我們又怎么能忘,怎么敢忘呢?它豈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承載得起的?
記得你說的第一句話嗎?是母語!記得你難過的時候,那些安慰語中,最誠摯、最親切的語言嗎?是母語!
任憑時代如何發展,任憑世界如何變遷,縈繞在我們心頭的仍是那一句句親切的漢語,你是體內流動著的華夏民族的血液,不可改變,也不想改變。
母語,那一絲血脈,已在我們生命中綿延千年。
[指手畫腳]
作者根據題目所給材料,緊扣題意,開篇即以“聲東擊西”的手法引入主題。通過自身對現實的觀察與思考,除了對漢語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與沖擊的擔憂之外,更多的是對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堅定信念。文章語言流暢,條理清晰,情感抒發自然。
守住文化最后的凈土
湖北考生
眾所周知,一個民族用以區分其他民族的最顯著的特點不是武器,不是權勢,而是語言,是我們從開口說話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語。
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說英語,為什么還偏偏要分出一個英式英語,一個美式英語呢?大都是同一種語言,干嘛還要創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詞來增加溝通的難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