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底彌翁的永睡》中,羅蘭·巴特找到了他的“閱讀”或者說“重新寫作”的隱喻。吉羅代的這幅畫取材于古希臘神話:月神塞勒涅愛上了牧羊人恩底彌翁,請求宙斯讓他不老不死。宙斯的裁決是“永睡”。塞勒涅接受了這一方案,每晚現身拉塔莫斯山與恩底彌翁相會,并同他生了五十個兒女。在《S/Z》中,永睡的恩底彌翁被比作“能引人寫作之文”,撫弄他身體的月光被比作充滿“重新寫作”的欲望的閱讀,而探望他的塞勒涅則是引入的寫作者的象征。巴特在書中解釋說,能引人寫作之文“令讀者做文的生產者”,“把自身的功能施展出來”,“體味到能指的狂喜”。
《S/Z》是將巴爾扎克的小說《薩拉辛》視為“能引人寫作之文”進行的以個人為通道的基于廣闊的文化空間的解讀。《恩底彌翁的永睡》啟發巴爾扎克寫了這篇小說,還對小說的主人公——雕塑家薩拉辛的創作和愛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事實上,神話和吉羅代畫作的來龍去脈本身已對巴特的“重新寫作”作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