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的《奇遇之夜》因其講述的奇妙的相遇而令人稱道。一個男孩被人帶到一個風月場所玩,在這里,一個人稱“女俘”的年輕女人對大家重述了她孩時親見的印第安人的突襲,而就在男孩聽這個故事時,高喬頭領莫雷拉帶人突襲了這個風月場,就像女俘當年夢見印第安人,然后他們果然來了一樣。這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與一個夢境般的故事的“奇遇”。這一夜,男孩得到了女俘的愛情,見證了莫雷拉像被他弄死的狗一樣的死亡,這是愛情與死亡的“奇遇”。它也是聽故事的人與講故事的人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的奇遇。
故事是這個男孩成為“上了年紀的先生”后于一個晚上在一家咖啡館講的。當時有人談到了柏拉圖,這位古希臘哲人曾說,學習是對先前的世界的回憶,而時間是永恒的動態形象;這位先生便講述了他的故事以回應,他的故事是學習與回憶的“奇遇”。博爾赫斯(作為敘述者的博爾赫斯)轉述了這個他孩時隨父親在咖啡館聽到的故事,因此,這也是孩時的博爾赫斯在一個夜晚的的奇遇:看到一種觀念和一個故事“相遇”。它也是一個夜晚與另一個夜晚的“相遇”,一個男孩與另一個男孩的相遇,一個講故事的人與他的鏡中影像的相遇。
講故事的先生最后說:“歲月流逝,這故事講了許多遍,我究竟是真的記得事情的經過呢,還是只記得講故事的話語,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了。也許‘女俘’講的突襲也是這樣。”至此,《奇遇之夜》的奇遇成為了故事與話語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