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在《扎伊爾》中講述了一枚硬幣帶來的令人發瘋的際遇和聯想。在他的描述中,扎伊爾“是歷史和神話中那些無休無止地閃閃發光的錢幣的象征”,又“包羅了未來的種種可能性”,如:郊區的一個下午,勃拉姆斯的音樂,地圖,象棋,咖啡,愛比克泰德教導要蔑視金子的名言……扎伊爾是無法預見的時間,象征著自由意志。
馬拉美說,語言就像一枚被默默地從一人手中傳到另一人手中、正反面除了模糊不清的影像外什么也沒有的硬幣。威廉·詹姆斯寫道:“挖掘出每個詞的實際面值,將其應用于你的實踐經驗之中。”在前者看來,象征背后的現實已不可追尋,唯一可以探究的是象征的演變。而在后者的設想中,我們可以編織新的故事。扎伊爾仿佛是這兩個比喻的結合所形成的一個新隱喻。
事實上,博爾赫斯的創作都可以視為作為語言隱喻的硬幣帶來的際遇和聯想。他解構隱喻的歷史,挖掘詞語的“實際面值”,投身可能性游戲,從而創作了一系列(如他自己所言)像硬幣一樣“實在、結實、閃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