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卡萊爾虛構了一個衣裳哲學家和一個編輯,然后讓這個編輯對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進行評述,從而創作了《舊衣新裁》。哲學家的名字“第歐根尼·丟弗斯德羅克”暗示了這部作品形式上的范本:第歐根尼·拉爾修的《名哲言行錄》。拉爾修寫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卡萊爾則將自己分身成了一個可能的德國哲學家和一個新的英國的拉爾修。將“寫實”的評述作為“虛構”的敘述形式,啟發了評注體小說的寫作,即,寫假想的作品或作家的評注。博爾赫斯使用這種寫法寫了《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吉訶德>的作者皮埃爾·梅納爾》等作品,納博科夫寫了《微暗的火》(在這部作品中,納博科夫虛構了一個詩人,假托他寫了一首長詩,虛構了一個評論家對詩進行評注,并講述詩人的故事)。還有卡爾維諾《瘋狂的奧蘭多》,雖是對已有的作品(阿里奧斯托寫于16世紀的同名敘事詩)的評注,卻令人欣喜地帶來了針對語言迷宮的解構性重述;卡萊爾那里作為語言隱喻的衣服在卡爾維諾這里被替換成了魔法城堡。
博爾赫斯說:“作家創造他自己的先驅者。”經由他以及納博科夫、卡爾維諾,19世紀的《舊衣新裁》在20世紀不斷被“裁”成“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