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戀人是創作中的油畫
- 文本幾何
- 劉春新
- 340字
- 2017-03-03 09:10:13
納博科夫深諳語言在愛情上的創造性作用,愛情常常被他當作文本及其創作過程的隱喻和模擬;他筆下的情人都是反諷的情人。在《瑪麗》中,主人公在回憶中經驗的“美妙的16歲,林中的愛情”是俄羅斯抒情詩的回音。在《洛麗塔》的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回憶中,其初戀情人阿娜貝爾的形象閃耀著艾倫·坡的詩《阿娜貝爾·麗》的光芒,此后又融進了貝雅特里奇、勞琳、雷哈布的影子……阿娜貝爾·麗在經過一些列“升級”后,在他的頭腦中形成了“小仙女”的觀念,照亮了夏洛特·黑茲的女兒多洛雷斯,從而創造了一個“混和了溫柔如夢的孩子氣與一種怪異的粗野”的新人兒洛麗塔。
戀人生成于愛者的感受,是創作中的油畫,而非模特兒;愛情如藝術,(用羅蘭·巴特的話說)不處于模擬者與模特兒的關系中,而是處在重演者與模擬者的關系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