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四個“商業原則”——有效體現 (2)
- 每天讀一點大師投資學
- 周夏
- 3808字
- 2013-08-02 19:35:41
我們要避免“羊群效應”,盲目決策,缺乏理性的思考認識。在證券市場上,羊群效應主要是指在一個投資群體中,單個投資者總是根據其他同類投資者的行動而采取行動,在他人買入時買入,在他人賣出時賣出。這樣,投資者就會形成一種從眾的心理,而從眾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不可控制的境地。我們要用理性的眼光認真地了解企業,然后作出投資決策,長期持有股票以賺取利潤。
第一,研究企業的長期財務情況。當你對某個股票感興趣時,不要只看過去一段時間它的價格漲幅,也不要只看公司最近的盈利報表,而是要觀察很長一個時期以來的公司財務狀況。因為即使是采取最嚴格的會計準則,近期內的盈余也可以是會計師偽造出來的。如果一家公司長期以來是盈利的,只要在公司經營管理上不發現大的變化,那么即使短期的價格變化,也不要太在意。
第二,隨時關注企業的經營決策。作出了投資決策,打算長期持有該股票,那也不要買來對它放任不管。我們不僅要隨時關注它的價格漲跌,更重要的是關注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變化,公司的經營變化會導致股票價格的上下波動,然后我們再作出是繼續持有還是賣出的決策。
第三,采用合理的投資組合。常言道“不要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股票和債券的投資也是一個道理。投資者應該合理規劃手中的投資組合。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論,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應保持25%的債券或與債券等同的投資和25%的股票投資,另外50%的資金可根據當期股票和其他投資形式的投資回報率而靈活對某種證券進行投資。切不可因為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四,十分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玩“投資”。對股票進行投資,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不僅有利于健康,更有利于自己的長期投資獲利。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人的一生每天都為賺錢而活著,那人們更在乎的是健康還是財富?個人認為,健康的時候,賺錢重要;缺少了健康,賺再多的錢也買不了健康。投資者一定要淡定地看待股票的漲漲停停,不要讓它給自己帶來過度的焦慮、緊張,否則等待我們的就是病痛的折磨。所謂“有錢難買健康福”,健康丟了,錢還沒賺來,豈不是更得不償失?投資者要正視投資的風險,不能企望每次交易都會百分之百地賺錢。按本章的理論,如果能采用正確的投資方法,選擇合適的投資對象,確定自己的“安全邊際”投資,那么長期一定會獲利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為了某一段時間的價格漲跌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影響自己的健康,影響自己的幸福生活。
逐步成為投資大師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生),全球著名的投資家、企業家,被尊稱為“股神”、“奧馬哈的先知”、“奧馬哈的圣賢”,目前擁有約620億美元的凈資產,根據《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經超過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和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巴菲特又是慈善家,是繼蓋茨決定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之后,又一位推動這一偉大事業的億萬富豪。
從小就愛記數據——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是家中三個孩子里唯一的兒子。父親霍華德是個商人,對巴菲特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是他在巴菲特眼前展現了股票和債券的世界,并種下了未來發展的種子。巴菲特對數字十分癡迷,幼年的他會花上一下午的時間記錄來往車輛的牌照號碼,會清晰地記住大量繁冗的城市人口數據,這都為他若干年后易如反掌地記住浩瀚的數據,并一次又一次震驚商界打下了基礎。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5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9歲時他帶領小伙伴鮑勃·拉塞爾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后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伙伴合伙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掙取外快。50年后,拉塞爾的母親伊芙琳曾回憶起巴菲特的一件往事。巴菲特在拉塞爾家門前看到過往的車流時在腦海中產生了一個主意,他說:“要是有辦法從他們身上賺點錢就好了。這些車子,您不賺點錢太可惜了,拉塞爾夫人。”好像拉塞爾夫人可以在街上設一個收費亭似的。
第一次投資股票賺了5美元!
當其他孩子都迷戀玩具的時候,沃倫·巴菲特卻深深地迷上了股票。他常常跑到父親霍華德的股票交易所去,在父親的辦公室里,他會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收藏在專柜中的股票和債券單據,也時常會到樓下的證券所,觀看股票的報價,這里的經紀商也會放心地讓小沃倫把股價寫在黑板上?;氐郊?,他自己便開始畫股價圖,觀察股價漲跌態勢,由此引發了他想解釋這些態勢的念頭。
剛剛11周歲,他便以每股38美元的價位買進了三股城市設施優先股股票,還給姐姐多麗絲買了三股。多麗絲后來回憶道:“我很清楚他都在干些什么,這孩子生活在股票和數字中?!比欢?,股價跌到了27美元,經過他們的奮力挽救,等股價升到了40美元,沃倫立即拋出股票,扣除傭金,沃倫的第一次交易在股市上獲得5美元的純利。結果不久,股價上升到了200美元,這便成了他的第一個教訓——因耐心不夠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師從格雷厄姆,開公司
拜師學藝: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兩年后轉學到尼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并通過一年時間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于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并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1951年,21周歲的巴菲特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獲得了導師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22年以來唯一給過的A。
初入華爾街:巴菲特走入華爾街的第一年(1954年)就一舉成功,這時的華爾街正處于一段扭曲的時期之中,老一輩人都籠罩在對另一次大危機的恐懼之中,新的一輩尚未崛起并且覺得這里沒有誘惑力。而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卻大展身手,他在任何方面都快人一步。格雷厄姆能夠把滿是一欄欄數字的紙瀏覽一遍,并指出其中的一個錯誤,而巴菲特比他更快。杰里·紐曼的兒子評價說:“沃倫聰明絕頂,而且很謙遜,他比格雷厄姆更勝一籌?!备窭锥蚰芬矠槟苡羞@樣一位學生和一名助手深感欣慰,把巴菲特當做自己門徒中的精華?;裟さ榔嫦蚋窭锥蚰穯柶鹑藗兂3L岢龅膯栴}:“誰將繼承您的衣缽?”得到的答案就是“沃倫·巴菲特”。
資金積累:巴菲特吸引投資者信任的除了他那令人驚愕的自信以外,還有就是他對所有現有的股票和債券都了如指掌。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他的投資盈利達到10%,超過了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年道·瓊斯指數經歷了8%的下跌)。后來,他將幾個合伙人企業合并成一個“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到1962年,以10萬美元起家的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比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鼎盛時期還多,其中有100萬是屬于巴菲特個人的。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46%,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于巴菲特個人的有2500萬美元。滿城的人對巴菲特的神速起步以及他那不同尋常的進取心都流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精明如神,獨具慧眼:1968年5月,當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伙人,他要引退了。隨后,他逐步拋出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持有的幾乎所有的股票。第二年6月,股市急轉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價格都比上年初下跌了50%,甚至更多。
1970年至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漲”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富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平均每年增長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漲了5倍,巴菲特的盈利數額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巴菲特以每股74美元的價格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當年年底股價上升到113美元,僅用半年時間,巴菲特便盈利1.7億美元。
1994年底已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年到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瓊斯指數10.1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萬美元的話,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萬美元的回報。所以,大家都稱他為“股神巴菲特”。
1965年至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為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