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科學(1)
【造物還是降神?——《銀翼殺手》折射的科技未來】
文/張雨晨
導言:
隨著《銀翼殺手2049》在10月27日于國內全面上映,這部科幻經典的續集在時隔原作三十多年后重返熒幕,為全世界的科幻迷帶來了一道時長接近三個小時的視覺饕餮盛宴。但在驚為天人的光影技術背后,《銀翼殺手》真正的偉大之處,又究竟是什么呢?
一、幻與影
真正的傳奇,往往并沒有傳說中的開端。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至1979年。這一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首部科幻大片《異形》一炮打紅。正當壯年的雷公,決定再接再厲,繼續挑戰科幻電影的新高峰。于是,他開始著手改編鬼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創作于1968年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并最終將這部日后的“神作”定名為《銀翼殺手》。
經過幾番波折,甚至找邵逸夫拉了一筆投資后,這部充斥著濃厚黑色電影(Film Noir)頹廢氛圍的科幻電影,終于在1982年上映。結果,因為節奏緩慢、畫風黑暗,并且理念過于超前,票房非常不理想,甚至還不如投資金額,完敗于同年另一部氣氛更加溫馨活潑的科幻經典《外星人E.T.》。
然而,《銀翼殺手》作為時代的眼淚,卻并未消失于特效大片的暴雨中。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地位一路飆升,最終成為與《2001:太空漫游》齊名的無上經典。
實際上,《銀翼殺手》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大體而言,就是將《馬耳他之鷹》《唐人街》等經典黑色電影的偵探懸疑故事,在同樣灰暗的反烏托邦科幻背景下重述了一遍。在影片虛構的2019年,人類已經建立了諸多地外殖民地,但地球卻因為過度開發而成了環境惡劣、超級都市畸形發展的巨型貧民窟。在暗無天日的洛杉磯,基因工程科學家艾爾登·泰瑞爾(Eldon Tyrell)創建了自己的“泰瑞爾公司(Tyrell Corporation)”,開始生產與人類幾乎一樣的“復制人”,用于在高危環境中執行復雜任務,或者從事其他有違人倫的惡劣工作。
下面這張故事年表,總結了從《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2049》的重要事件,可作為諸位幻迷的觀影參考:
2016年:泰瑞爾公司推出了有著高度智力的新一代復制人——連鎖6型(Nexus 6,N6)。
2017年:預先植入完整人造記憶的N7復制人作為產量極少的原型機被啟動。
2018年:一支復制人戰斗小隊在地外殖民地爆發叛亂,從此復制人在地球上被判定非法,并出現了專門偵查、處決(美其名曰“退役”)非法復制人的特殊警察——銀翼殺手。
2019年:《銀翼殺手》的故事發生。
2020年:設定只有四年壽命的N6全部停止運作,擁有自然壽命的N8投入地外殖民地和地球本地市場。但社會上隨即爆發了“人類優越運動”,人們利用復制人注冊資料庫的公開信息,大肆抓捕并私刑處死身邊的N8復制人。
2022年:洛杉磯上空出現不明原因的核彈空爆,所釋放的大量電磁脈沖導致了嚴重的“大停電”事件(《銀翼殺手2049》前導動畫短片“大停電”的情節),社會運轉受到極大沖擊,重創泰瑞爾公司。
2023年:復制人生產禁令頒布,所有N8復制人強制“退役”。
2025年:地球生態全面崩潰,華萊士(Niander Wallace)利用轉基因作物技術建立公司(Wallace Corporation)。
2028年:華萊士收購泰瑞爾公司,并在之后幾年里研究改進復制人技術。
2036年:在華萊士的游說下,復制人生產禁令被廢除。“完美”的新一代復制人——N9投放市場。(《銀翼殺手2049》前導短片“復制人黎明”的情節)
2048年:參與“大停電”事件,并潛逃二十余年的N8醫療兵暴露(《銀翼殺手2049》前導短片“無處可逃”的情節)。
2049年:《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開始。
在新一代的《銀翼殺手2049》中,當年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轉為了監制,換上執導過科幻電影《降臨》(改編自特德·姜經典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的丹尼斯·維倫紐瓦擔任導演。這位加拿大導演在接到這個幾乎肯定會背上“狗尾續貂”罵名的任務后,卻向全世界科幻迷交出了一份令人驚艷的答卷。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則是科幻電影史上改編難度最高、拖延時間最長的超級馬拉松級爛尾項目——《沙丘》。
當我們迷失在《銀翼殺手》那充滿表現主義風格的陰暗鏡頭中,俯瞰著道格拉斯·特魯姆布用微縮模型搭建的未來風景,聆聽著范吉利斯空靈的電子配樂時,有關科技與人性的思考,也悄然浸透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從這樣一個看似異化的平行未來中,感受到對現實世界的凜冽批判。
下面,就讓我們穿過紛繁的視聽表象,去一探《銀翼殺手》故事深處那充滿詩意情懷的科學思考吧。
二、造物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自己的造物。
如果你觀影時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銀翼殺手》的世界如同菲利普·迪克的原著小說一樣,廣泛使用著人造生命技術,而且遠不限于制造復制人。
電影前半部分,“銀翼殺手”戴克對復制人瑞秋做測試時,就問了個乍一聽匪夷所思的問題:“如果有人在你生日時送了一個牛皮錢夾,你會怎么做?”而女主角的回答也非常標準:“我會拒絕,然后舉報他。”
由此可見,在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嚴重惡化、動植物大量滅絕的時代,普通人只是持有或交易動物制品,都可能會觸犯法律,更不用說擁有一只真正的動物了。作為替代,影片中的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制造了大量的人造動物。主角追查逃亡復制人的重要線索,就是一塊印有出廠編號的人造動物鱗片。甚至連富可敵國的泰瑞爾本人,都養了一只精工細作的人造貓頭鷹。
至于故事中三十年后的《銀翼殺手2049》,情況就更加嚴重了。伴隨著“大停電”導致的社會停擺,地球生態圈全面崩潰,巨大的饑荒席卷了人類社會。而最終拯救這一切的,是科學家華萊士研究出的轉基因作物。華萊士也因此成了泰瑞爾之后的新一代科技資本寡頭,并全盤照收了前輩的科技遺產——復制人技術。
而在現實中,通過人為操縱物種基因產生“人造”生物的技術,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古老而成熟。
在距今約1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通過“選育雜交”這種原始但有效的方式,從灰狼之中為自己馴化了第一種“非自然”的生物伙伴——狗。隨后,這項現在看起來稀松平常的“農用技術”,開始書寫人類的歷史——隨著對植物的馴化,糧食作物和纖維作物首先出現在了西亞的“新月沃地”。伴隨著農業革命帶來的人口暴漲,文明火種被點燃。而對野馬的馴化,則徹底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乘著馬拉戰車的古代武士,成了古典史詩的主角。在中國,甚至連華夏始祖黃帝的氏,都是代表戰車的“軒轅”。而隨著馬具的發展和戰馬的選育,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的騎兵開始取代戰車,成為冷兵器時代戰場的新主宰。從全副武裝的封建騎士,到馳騁大漠的游牧輕騎,正是靠著這些馬背上的戰士,一個個疆域空前廣闊的龐大帝國才得以建立并維持。
隨著科學的發展,孟德爾、摩爾根等先驅揭開了遺傳法則的冰山一角,確立了“基因”和“遺傳定律”的概念。但一直到了20世紀50年代,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干預手段,依然只有沿用了上萬年的人工選育雜交技術。
然而這時,科技的進步讓一切拐入了快車道。
沃森、克里克和羅莎琳德等人的研究工作,終于揭示了基因的真面目——脫氧核糖核酸(DNA)雙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