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自序
不會消失的嘲笑
這本書從二十年前開始寫作,大約十年前寫完。
寫的時候,網(wǎng)絡還不發(fā)達,平面媒體大行其道。因為寫作主題的敏感性,能真正見諸刊物的,非常之少。
后來開通了百度空間,有了“我是騰騰爸”這個馬甲,索性把這些亦莊亦諧的小東西陸陸續(xù)續(xù)掛到網(wǎng)上,竟一時之間好者如云。
博客成風的時代,我曾是百度空間里一位相當出色的寫手。我的“職場諷刺小說系列”曾經(jīng)吸引和培養(yǎng)了大批挑剔的粉絲和忠實的擁躉。
很多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把它奉為“走向職場前的人生第一課”,甚至有一位大學教授對我說,他將我的這類小說作了簡單的編排,打印成稿后,交給班里所有的同學閱讀。
一些職場中人,也通過各種方式,對小說折射出的人生百態(tài)作出積極的響應,或唏噓,或感嘆,或開懷,或垂泣。
很多人告訴我,他們是在被窩里捧著電腦,笑得捂著肚子看完這些小說的。
這些正向的反饋,都給我以極大的鼓勵和安慰。
我喜歡用荒誕的語言來講述正經(jīng)的事,也喜歡用正經(jīng)的語言來講述荒誕的事。
但無論正經(jīng)還是不正經(jīng)、荒誕還是不荒誕,我都是在認真地思考與人性有關的人與事。
當時年少,還努力把自己往“著名作家”那個方向培養(yǎng)。
曾經(jīng)有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也在網(wǎng)絡上看到了這些文字,非常喜歡,于是找到我,商量出版事宜。但因為一些細節(jié)的原因,爭來吵去,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了半年之久。
版稅是爭論的焦點之一,但更大的分歧是文章的刪改問題。
因為小說中反映和諷刺的問題在當時過于敏感,出版社希望我做一些隱晦性的處理。
這恰恰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我不喜歡一個人,喜歡直接告訴他:我不喜歡你。
而這家出版社教授我的方法是——告訴他:我還是比較喜歡你的。
含蓄固然是一種藝術的美,但我寫的是諷刺小說,我喜歡的是刀刀見血的爽快。沒有諷刺,就沒有諷刺小說。
就這樣爭論不下。
因為工作的變動,我忙去了——用世俗的話說是,我升職了。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悠悠一晃,十年時間過去了。
網(wǎng)絡上那個喜歡大著嘴巴子罵人的騰騰爸不見了,甚至百度空間這個曾經(jīng)風靡全國的博客服務平臺也不見了。
十年時間還不算太長,但對于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而言,早已滄海桑田。
我自己幾乎都把這些小說忘記了。
偶爾在飯席間,會有相熟的朋友問我:你那本小說寫得怎么樣了?
面對這樣的詢問,我常常目光恍惚而迷離。
雖然常用傻笑來緩解尷尬,其實內(nèi)心還是非常感慨的。
夜深人靜時,我會捫心自問:我是否把自己也諷刺了一把?
偶爾還會在網(wǎng)絡上看到別人轉載我的小說。
捂嘴偷偷一笑,或眼睛一酸,悲喜莫辨。
我認為我會和這些小說一起沉淪下去,成為這個世界上最世俗最平庸的凡夫一枚——直到有一天,劇情又發(fā)生了變化。
因為在股市中投資十余載,頗有一些心得,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寫作并出版了一本電子書《投資大白話》。
在編輯和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和編輯楊老師漸漸熟識。
有一天她對我說:沒太見過像你這樣寫投資類書籍的,語言這樣無拘無束,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我隨口答:我是寫小說的。
楊老師說:啊,我們雖然專業(yè)出版經(jīng)管,但只要選材好,也會出版小說的。
這就是今天計劃出版這本小書的意向來源。
為了出版這本小書,我又重拾這組塵封十年的小稿——有兩天,我一度認為它們已經(jīng)在無意間散失,內(nèi)心非常的沮喪,翻箱倒柜地尋找,最后終于在一個差點被我當成廢品丟充的U盤上,悉數(shù)找到了它們。
捧著這些小稿,內(nèi)心的滋味真是一言難盡。
十年的時間,不僅虛擬的網(wǎng)絡上滄海桑田,現(xiàn)實的生活也在很多方面物是人非。
曾被時人詛咒的大吃大喝風,曾被我萬般嘲諷的職場投機風,曾被當初那家出版社諱莫如深的省級領導貪腐,在過去幾年國家史詩級的反腐風暴中,要么暴露,要么打擊,要么收斂。
再看這些十年前的小說,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當年雖然年輕,很多文字卻力透紙背。重讀這些小說,我常常疑惑:這些東西真是出自我的手筆嗎?
曾有朋友問我:你十年前寫的小說,今天再讀,是否還有現(xiàn)實意義?
我答:社會環(huán)境雖然會變,但人性不會變——諷刺不會變,幽默不會變,荒誕不會變,人性之中善因與惡果的糾纏不會變。
我堅信,再過十年,我們今天所嘲笑的東西依然會繼續(xù)存在——也許只是變化為另一種存在形式罷了。
因為嘲笑不變,所以我們只有繼續(xù)嘲笑。
謝謝中信出版社,不再強求我刪改稿件;謝謝楊老師,為這本小書做出了很多的付出;也謝謝網(wǎng)絡,讓這本小書能以最新科技的載體形式呈現(xiàn)在朋友們面前。
別不多說,請準備好你的笑聲和眼淚,開始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