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
最新章節(jié)
- 第50章 后記
- 第49章 參考文獻
- 第48章 電子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2)
- 第47章 電子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1)
- 第46章 電子文化的未來發(fā)展(3)
- 第45章 電子文化的未來發(fā)展(2)
第1章 序
一直以來,社會教化以詩書禮樂為載體,運用琴棋書畫為手段,在誦讀經(jīng)典、說書聽書、演戲看戲等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青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大多數(shù)是從家長、老師、師傅的言傳身教那里獲得,或者從書本報刊上獲取。當廣播、電視、電子游戲、電聲、卡拉OK、互聯(lián)網(wǎng)、電話、手機等電子文化設備一一普及到家庭,人人接受并且參與電子文化活動的今天,廣大青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不再完全依賴家長、老師、師傅和書刊,特別是在手機網(wǎng)絡化和家庭數(shù)字化的過程中,除了學歷教育外,青少年兒童的思想、觀念以致言行將越來越多地受到電子文化的影響。
早在1995年,我在文化部主辦的文化月刊當副主編時,就刊發(fā)過肖正禮名為“電子文化芻議”的論文。我到文化部社會文化司社會文化處當處長后,在“中國文化報”、“文化月刊”上多次看到他的文章,對于一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來說,他勤于實踐,努力探索,善于思考,筆耕不輟,在全國群眾文化系統(tǒng)有一定的影響。20年來,從一篇論文到本書《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見證了電子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也說明了肖正禮對電子文化研究的鐘情和執(zhí)著。
本書從社會教化的現(xiàn)實出發(fā),以電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文化領域的應用為線索,首次較完整的提出電子文化的概念。闡述了電子文化的產(chǎn)生、發(fā)展、社會功能、特征等基礎理論,對電子文化進行了初步定義。具體根據(jù)電子文化活動產(chǎn)生的時序,對電子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廣播、電視、電子游戲、卡拉OK、電聲、互聯(lián)網(wǎng)、電話和手機等的誕生、發(fā)展、基本特點、社會作用進行全面的著述。在文化理論上是一種建樹。
本書針對青少年兒童的學習、工作、生活,闡述了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正面和負面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指出發(fā)揮正面的積極作用的方法,提出減少或消除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的措施,引導廣大的青少年兒童開展健康有益的電子文化活動,使生活在電子信息時代的青少年兒童,充分利用電子文化促進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避免電子文化負面影響所帶來的傷害,減少、甚至消除電子文化帶來的國家文化安全隱患。這對于已沉溺于電子文化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覺醒,對于正迷戀于電子文化不知所措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警醒,對于經(jīng)常參與電子文化活動而未沉迷其中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提醒。特別是對那些面對自己的孩子身患網(wǎng)癮等慢性電子病影響生活而束手無策的家長、對那些面對自己的學生沉迷各種電子文化活動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而愛莫能助的老師,能從源頭上去找規(guī)律,從深層次去找問題,從根本上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孩子,指導學生,提升自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劉波
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