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 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
- 肖正禮
- 1081字
- 2016-10-11 16:52:39
一直以來,社會教化以詩書禮樂為載體,運用琴棋書畫為手段,在誦讀經典、說書聽書、演戲看戲等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青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大多數是從家長、老師、師傅的言傳身教那里獲得,或者從書本報刊上獲取。當廣播、電視、電子游戲、電聲、卡拉OK、互聯網、電話、手機等電子文化設備一一普及到家庭,人人接受并且參與電子文化活動的今天,廣大青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不再完全依賴家長、老師、師傅和書刊,特別是在手機網絡化和家庭數字化的過程中,除了學歷教育外,青少年兒童的思想、觀念以致言行將越來越多地受到電子文化的影響。
早在1995年,我在文化部主辦的文化月刊當副主編時,就刊發過肖正禮名為“電子文化芻議”的論文。我到文化部社會文化司社會文化處當處長后,在“中國文化報”、“文化月刊”上多次看到他的文章,對于一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來說,他勤于實踐,努力探索,善于思考,筆耕不輟,在全國群眾文化系統有一定的影響。20年來,從一篇論文到本書《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見證了電子文化的飛速發展,也說明了肖正禮對電子文化研究的鐘情和執著。
本書從社會教化的現實出發,以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文化領域的應用為線索,首次較完整的提出電子文化的概念。闡述了電子文化的產生、發展、社會功能、特征等基礎理論,對電子文化進行了初步定義。具體根據電子文化活動產生的時序,對電子文化的表現形式:廣播、電視、電子游戲、卡拉OK、電聲、互聯網、電話和手機等的誕生、發展、基本特點、社會作用進行全面的著述。在文化理論上是一種建樹。
本書針對青少年兒童的學習、工作、生活,闡述了電子文化對青少年兒童正面和負面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指出發揮正面的積極作用的方法,提出減少或消除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的措施,引導廣大的青少年兒童開展健康有益的電子文化活動,使生活在電子信息時代的青少年兒童,充分利用電子文化促進自己的學業和事業,避免電子文化負面影響所帶來的傷害,減少、甚至消除電子文化帶來的國家文化安全隱患。這對于已沉溺于電子文化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覺醒,對于正迷戀于電子文化不知所措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警醒,對于經常參與電子文化活動而未沉迷其中的青少年兒童是一個提醒。特別是對那些面對自己的孩子身患網癮等慢性電子病影響生活而束手無策的家長、對那些面對自己的學生沉迷各種電子文化活動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而愛莫能助的老師,能從源頭上去找規律,從深層次去找問題,從根本上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孩子,指導學生,提升自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劉波
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2014年4月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對世界發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蘇醒,災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發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