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諸葛亮從師
傳說諸葛亮小時候是水鏡先生的弟子。水鏡先生隱居在襄陽城南水鏡莊,院子里喂了一只花頸公雞。這公雞每到晌午總要叫三聲,水鏡先生一聽到雞叫就下課散學了。
諸葛亮聽先生講天文地理和兵書陣法入了迷,每次聽到雞叫就厭煩。后來他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裝上幾把米來上學,瞅著那只公雞要叫時,就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米,快吃完時再撒一把,等公雞把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喚時,也就聽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
這樣過了一些時候,師娘天天餓著肚皮等水鏡先生過晌,免不了要抱怨幾句:“你這位老先生真的成仙了,每天過了晌午還不知道肚子餓!”水鏡先生說:“你沒聽到公雞才叫喚嗎?”
師娘是個精細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時,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見那只花頸公雞伸長脖子剛要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米來。她走過去看了個仔細,便不聲不響地轉回去了。
這天,水鏡先生覺得肚子特別餓,一進門就招呼師娘快盛飯。師娘等他吃完飯,才笑著把餓肚子的情由告訴他,并且說:“沒想到你這位先生還不如小諸葛!”水鏡先生一聽,好不生氣:“這個頑童,竟敢捉弄師長,明日讓他回去!”
諸葛亮走了幾天,師娘給他講情:“小諸葛喂雞也是為了求學,我看就饒他一回吧?!彼R先生知道諸葛亮聰明過人,十分好學,幾年寒窗過后,必成蓋世奇才,怎舍得荒廢他的學業(yè)。但又想到看樹看直,看人看品,奇才既能成為治國安邦的俊杰,也能成為禍國殃民的奸雄,是收是退,還要看看他的品行德操,于是就派了書童愛玲去隆中察訪諸葛亮。
愛玲到隆中暗暗訪了幾天,回來向水鏡先生談了三件事:一是諸葛亮的母親冬天怕冷,他上山割來水晶草鋪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焐一會兒,再讓母親安睡。二是諸葛亮家離井臺只隔兩畦菜地,他人小個頭矮,生怕水桶碰著人家的麻稈籬笆,每次挑水都多走許多路,繞過山腳邊再往回拐。三是諸葛亮以前向附近一個后生求教時,開口就稱“先生”,每天大清早都去那家打掃庭院;如今,諸葛亮的才學超過了那后生,那后生有空就來向諸葛亮討教,但諸葛亮還稱他為“先生”,每天照舊跑去打掃庭院。
水鏡先生聽罷這三件事,點頭說:“小諸葛日后必為俊杰!”當下就催愛玲帶路,親自到隆中接諸葛亮回來上學。
諸葛亮回到水鏡莊后,水鏡先生要親自試他的心眼,就讓諸葛亮一邊讀書,一邊到廚房做飯,想找機會考察他。
一天,水鏡先生叫諸葛亮清燉一條鯉魚。魚燉好了,接著又叫他挑水。諸葛亮在家種過地,肩膀有勁兒,很快就挑著滿滿一擔水回到廚房。一進門,卻見水鏡先生正對著一班弟子發(fā)脾氣。原來,那燉好的魚,不知被哪個弟子偷吃了一半。十幾個弟子誰也不承認自己偷吃了魚。諸葛亮眼睛一眨,假裝驚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鏡先生面前,大聲說道:“壞了,壞了,要出人命了!那鯉魚是用荊芥燉的,荊芥燉鯉魚就是八步斷腸散,我是用它藥野貓子的呀!”
他這么一說,有個弟子頓時變了臉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魚是我偷吃的!”
水鏡先生還當真的要出人命,正想責怪諸葛亮,卻見他在一旁偷笑。水鏡先生恍然大悟,原來是諸葛亮用的一條計策。
水鏡先生看諸葛亮品德優(yōu)良,聰明過人,就將平生的本事傳授給他,使他成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王一武 尹全生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