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王溫舒(1)
- 中國古代貪官傳(中國古代名人傳奇叢書)
- 蔡景仙主編
- 2747字
- 2016-07-18 17:32:16
西漢王朝建立以后,漢高祖、漢惠帝、呂后都致力于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文景兩帝在位的一個時期,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輕徭薄賦,這便是歷史上所稱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四十年,國內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國家的倉庫里堆滿了糧食,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爛了,這是對“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然而與此同時,一批豪強地主勢力也開始膨脹起來。他們憑借強大的宗族勢力,勾結官府和貴族,橫行霸道,大量吞并農民土地。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合謀叛亂,就是豪強與諸侯勢力惡性膨脹的結果。漢武帝繼位以后,對此深感憂慮。為了打擊豪強地主勢力,漢武帝一改文景帝時的懷柔政策,重用一大批酷吏,對豪強地主大加撻伐。這些酷吏以皇權做后盾,以酷殺而著稱。他們的活動,對于抑制豪強地主的氣焰,加強專制皇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但是必須指出,有些酷吏決非清官廉吏。他們往往以酷行貪,以酷掩貪,這既是他們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也是這一時期貪官的主要特點。因此,一批豪強地主被打下去了,一批酷吏貪官卻滋生起來。王溫舒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個典型。
一
王溫舒,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03年,陽陵(今陜西成陽東)人。年輕時的王溫舒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并且性格暴虐,常常干些殺人越貨的勾當:在月黑風高之夜,攔路搶劫,搶了東西,再把人殺了埋掉。就是這樣一個人,地方長官竟讓他試做亭長。亭長是一個鄉村基層的官,管理一亭(漢制,十里為一亭)的治安,兼理民事。但亭長試做了好幾次,他都沒有能力干好本職工作,最后還是丟了這份差使。此后,他又在縣衙里當過小吏,小吏干了幾年,逐漸升為廷尉史。在此期間,王溫舒投靠了張湯。張湯是當時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溫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負責督察盜賊。王溫舒擔當這個角色以后,其暴虐性格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為虎作倀,讓虎狼都自愧弗如。
當時漢武帝主張全面加強中央集權,嚴厲打擊危害專制統治的行為,在這種形勢下,以嚴酷的殺伐和刑罰著稱的官吏,往往能很快得到提拔。所以王溫舒不久就升遷為廣平都(今河北曲周縣北)都尉,輔佐郡守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成了一郡的主要長官之一。為了管好這一帶的治安,他從廣平郡中仔細挑選了十幾個所謂果敢能任事,一無所顧的亡命徒充當郡吏,作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內“盜賊”。王溫舒之所以重用這批人,實際上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了解到這批人以往都犯過重罪,只不過是沒有暴露,仍然逍遙法外而已。王溫舒把它作為控制他們的重要手段,如果這些人督捕“盜賊”有功,能夠使王溫舒滿意,無論以前犯有多么嚴重的罪行,他都不加追究;如果誰督捕“盜賊”不力,甚至有意回避或者加以庇護的話,那就不但殺了誰,還要殺盡他的全家。這樣一來,這批人沒有不竭盡全力的。至于這些人是否濫殺無辜,王溫舒不管那么多,甚至想都沒想去管。這種嚴酷的手段十分奏效,廣平周圍,齊、趙之郊的“盜賊”都不敢接近廣平了。廣平郡竟因此落了個“道不拾遺”的“美名”。
實際上,封建統治者所指的“盜賊”,主要是指那些走投無路,被迫起來進行反抗斗爭的農民群眾。漢武帝后期,由于四處開邊、揮霍無度,文景之治時期積累的財富已經消耗殆盡,一遇天災,各地便流民遍地,先是乞討,后是聚集搶劫,天下于是“盜賊”滋生。這些團伙大的數千人,自立旗號,攻城掠地,搶奪兵器,釋放罪人,俘獲、殺害地方長官;少的幾百人,擄掠鄉里,這樣的團伙多到不可勝數。他們的斗爭威脅到了漢王朝的封建統治,所以封建統治者必須用最嚴酷的手段將他們鎮壓下去。漢武帝派高級秘書外出督察剿滅事務,沒有什么效果;于是再派高級于部持節、虎符等發兵攻擊,成千上萬“盜賊”被砍去了頭顱,尸橫神州大地;漢武帝再制定有關法律,誅殺向盜賊提供糧食、消息的人,有的地方甚至殺到幾千人,總算把主要的大頭領捉拿歸案。但是盜賊不可能完全削平,那些小嘍盤們散后復聚,群集山川,遍地皆是,弄得官方無可奈何。漢武帝于是制定一部新的《沉命法》,規定凡是有盜賊而沒有發現,或是發現了沒有全部捕獲的,從太守到小吏,負責的人都得殺頭,可以說嚴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王溫舒正是一個將漢武帝政策推到極致的人。
廣平郡內道不拾遺,使王溫舒名聲大噪。漢武帝知道后極為贊賞,立刻提拔他為河內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太守。他成為一郡之內最高的行政長官。
廣平、河內兩郡相隔不遠,王溫舒在廣平時就知道河內的一些豪強地主不守法度,稱霸地方。他們不僅宗族勢力強大而且往往連成一體。沆瀣一氣,官府對他們毫無辦法。豪強地主勢力強大當然對加強中央集權不利。漢武帝這次把王溫舒派到這樣的地方,正是要他以嚴厲的手段懲治這些豪強地主。
王溫舒的確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期望。這年九月,王溫舒到河內上任,他立刻做了一系列的部署。他敏銳地意識到當時官府的驛站傳送文書速度太慢,就另外準備五十匹私馬,部署在河內至京師的沿途上,作為另一套驛站。他命令凡有河內、京師的往返文書,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同時,他又仿照在廣平的辦法,挑選若干曾犯有重罪而又果敢任事的亡命徒充當郡吏,讓他們到第一線去逮捕那些郡中豪強。沒用多少時間,王溫舒就以各種理由將郡中豪強大族基本上全部捕獲。然后他窮加審問,案情迅速確定下來,被案子株連的也有千余家。首戰告捷以后,王溫舒立刻上書漢武帝,提出對這批人的懲處方案:案子犯得重的滿門抄斬,案子犯得輕的本人也要殺掉,而且無論案情大小,其家產統統由官府沒收。如果在過去,這種文書通過官府驛馬傳遞,往返時間很長。那些豪族自以為有足夠的時間運用在京城的靠山和關系,有恃無恐,沒想到這次王溫舒使用事先設置的私人驛馬傳遞,不到兩天。漢武帝的允詔已經到達了。河內的官民對他如此迅速無不感到驚訝。詔書一到,豪強地主措手不及,一場大規模的屠殺就開始了,上萬人成了刀下之鬼,“流血十余里”,真是尸積如山,血流成河。這對那些橫行鄉里的豪強地主來說,是咎由自取,但對大多數無辜被牽連的平民而言,卻是血海奇冤。
經過這番刑殺,王溫舒收到了與廣平郡同樣的效果。從九月上任到十二月底,短短三個多月,河內郡安寧了,連犬吠之盜都沒有了。人們側目而視重足而立,全郡都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當時有個別人聞風逃到其他郡內,王溫舒也不放過,派人前往追捕,等捕獲他們回到河內郡,已是來年春天了。按漢朝法律規定,秋冬行刑,春夏不準殺戮。眼看逮到的人非要等到秋后處決,王溫舒急得搓手頓足:“哎呀,假使冬季再延長一個月,我就可以徹底地完成這個任務了。”
殺人,對王溫舒來說,已成為一種嗜好;人命,全被他視為草芥。
二
有人憑阿諛奉承晉級,有人靠賄賂升遷,有人靠投長官所好發達,真所謂狗有狗道,貓有貓路。而王溫舒起家卻是靠殺人,是無辜平民和豪強地主的白骨為他壘就了向上爬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