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地球上有哪幾塊大陸?

地球上有六個巨大的陸塊——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在這六大塊大陸的四周還星羅棋布地布滿了許多島嶼,大陸和它四周的島嶼合起來稱為“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這七個洲總面積約有14948萬平方公里,占全球總面積的29%,其余71%的面積都是海洋。

大陸的地貌結構錯綜復雜、形態各異。有高原、山脈、平原、河流和盆地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面積達50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南北美洲大陸的科迪勒拉山系,它縱橫南北美洲大陸西部,綿延1.5萬公里,其中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脈,全長約9000公里。世界的最高峰是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度為海拔8848.13米。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最平坦的平原是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

與高原、山脈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盆地和洼地。世界上最低的盆地是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它的最低點為海拔-154米。最低的洼地在亞洲西南邊緣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死海”,其水面高度比海拔低397米。地球大陸上還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羅河,全長6670公里。其次是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全長6400公里。我國的長江全長6300公里,名列第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中部高原地區的蘇必利爾湖,面積82410平方公里;最大的咸水湖是亞洲西部的里海,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地質學家研究認為,在太古時代,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后來因強烈的地殼運動,這塊大板塊四分五裂,分散漂移而形成了現今的海陸分布。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地球上的七大洲大陸就像“七巧板”,可以相當吻合地拼合在一起。其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組成一對,歐洲和非洲組成一對,亞洲和澳洲組成一對,這三對大陸自西向東排列在一起,構成了原始的犬板塊,剩下的南極洲正好補在三對大陸在南半球的空缺位置上。后來,這七塊板塊逐漸發生斷裂:亞洲與澳洲分離,歐洲與非洲分離,美洲大陸和歐非大陸分離,南極大陸也孤零零地越漂越遠。直至今日,這些大板塊還在悄悄地移動。

地球上有哪些高原?

雄偉挺拔、險峻奇峭、蜿蜒起伏的高原,素有“大地的舞臺”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000米以上。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奇峰峻嶺、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

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科學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還是一片與古地中海相連的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大陸板塊的移動,位于它南部的印巴古大陸持續不斷地向北推進,與歐亞大陸碰撞并插入歐亞大陸板塊之下,形成了今天舉世無雙的大高原。這次造山運動在地質史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它是最新的造山運動,距今不過一兩千萬年的歷史,因此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之一。我國的黃土高原是由“飛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這些黃土的老家在黃土高原北面的中亞和蒙古的沙漠地區。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還有:蒙古高原,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印度半島的德干高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亞洲西部的伊朗高原,面積約為250萬平方公里,高度多在1000~2000米;阿拉伯高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高度由東部的200米一直向西上升到1000米以上。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公里,為青藏高原的2倍,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整個非洲是一個高原型大陸,位于東北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高約2000米,其他大部分地區的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在東非高原上,湖泊眾多,既大又深。如坦噶尼喀湖,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深達1435米,是僅次于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水湖。

高原海拔高,接受太陽輻射多,日照時間長,如我國青藏高原上的拉薩城,被稱為“日光城”。高原地區由于空氣較平原地區稀薄,氣壓較低,因此一般人乍到高原常會發生心跳加劇、呼吸急促等高原反應。高原地區水的沸點往往低于100℃,所以在高原上用普通飯鍋煮飯,往往夾生。

山地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于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于丘陵。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里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于褶皺一斷層山。

山地是大陸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我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丘陵是怎樣分布的?

丘陵是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孤立存在的叫丘,群丘相連的叫丘陵。丘陵一般都比較破碎低矮,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坡度較緩和,它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在地貌演變過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中間階段。從地形的位置來看,丘陵一般多分布于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但也有少數丘陵出現于大片平原之中。從氣候成因上分析,多雨地區的丘陵多于少雨地區。連綿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個個安放在大地上的巨型饅頭。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布很廣泛。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成片的丘陵地帶。在北美洲,阿巴拉契亞山和五大湖之間有一片丘陵地。在南美洲,亞馬孫平原與巴西高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大片的丘陵。在歐洲,法國的東部從朱拉山以西起,到德國的慕尼黑、法蘭克福一帶都是丘陵地帶。我國也是一個多丘陵的國家,全國丘陵面積有1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著名的丘陵有江南丘陵、閩浙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等。

丘陵地區降水量較充沛,適合各種經濟林木和果樹的栽培生長,對發展多種經濟十分有利。

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它好像鋪在大地上的綠色地毯,坦蕩千里,遼闊無垠。平原地貌寬廣低平,起伏很小,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世界平原總面積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平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沖積平原,主要由河流沖積而成。它的特點是地面平坦,面積廣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兩岸地區。

另一類是侵蝕平原,主要由海水、風、冰川等外力的不斷剝蝕、切割而成。這種平原地面起伏較大。

我國的華北平原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典型的沖積平原。它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一億三千多萬年以前的燕山運動時期。那時我國北方地區曾發生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山西與河北交界的地帶猛然隆起,形成高聳的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地區斷裂下陷,被海水淹沒。到了距今三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時,太行山再次抬升,東部地區繼續下陷。隨著這種西高東低的地貌結構的形成,從西部黃土高原延伸的條條河流,挾帶著大量泥沙不斷向東部低地沖刷而下,到了河流的中、下游地區,水面寬闊、地勢平坦,河水的流速大大減慢,其攜帶的泥沙也慢慢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就在山麓東部形成一大片扇面狀沖積平原,其中以黃河沿岸的古沖積扇面積為最大。由于黃河、海河、灤河等水系每年都要挾帶大量泥沙,自西而東沖刷和堆積到東部低洼地區,使古沖積扇面積不斷向東延伸擴大,最后終于形成了坦蕩遼闊的華北平原。

我國平原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除華北大平原外,還有東北大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世界的其他地區,著名的大平原有: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平原,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大平原等。

平原地區面積廣大,土地肥沃,水網密布,交通發達,是經濟、文化發展較早的地方。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從大河附近的平原上發展起來的;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平原底下的有些地質構造有利于煤和石油等礦產資源的形成,許多重要的煤礦和油田往往在平原地區發現。今天大陸邊緣的淺海,其實也是些暫時被水淹沒的平原,那里的煤,特別是石油儲藏量相當豐富。

三角洲是怎樣形成的?

位于大河河口的三角洲,是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者,也是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發展最早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因此又有黃金三角洲之稱。

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是由河水從上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積形成的。從平面上看,形狀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土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它與山麓附近的扇狀沖積平原不同。扇狀沖積平原面積較小,土較薄,沙礫質地,土質不如三角洲肥沃。

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有尼羅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等。我國的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帶下的大量泥沙堆積而成的。三角洲的頂點在鎮江附近,底邊向東逐漸擴大,一直伸展到海邊。在距今大約兩三千萬年前,長江口地區還是一個三角形的港灣,長江自鎮江以下的河口像一只向東張口的大喇叭,水面遼闊,潮汐很強。長江每年帶下的四五億噸泥沙要向大海傾瀉,由于人海口的流速減少,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使得大部分泥沙在河口地區逐漸沉積下來,最終形成一個尖角形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態復雜多樣。除像長江三角洲這樣的尖頭形三角洲外,還有像扇面狀和鳥足狀的三角洲。如埃及的尼羅河,從阿斯旺以下到地中海入海口,河流落差很小,水流平穩,三角洲在人海口處呈扇面狀展開,面積達2.4萬平方公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東西寬300公里,南端在平面上呈鳥爪形,每兩趾之間為一條河。各支流附近每年都沉積大量沖積物,因而使三角洲的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它仍以平均每年75米的速度向墨西哥灣延伸。

三角洲地區不僅是良好的農耕區,而且對形成石油和天然氣也相當有利,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油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區。

沙漠為什么是不幸之地?

沙漠,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不幸之地。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陸地是沙漠。我國的沙漠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1%。有些荒漠中見不到沙,盡是些光禿禿的石灘和礫石,這就是常說的戈壁。我國的戈壁面積有46萬平方公里。

世界上的沙漠大多分布在南北緯度15~35度之間的信風帶。這些地方氣壓高,天氣穩定,風總是從陸地吹向海洋,海上的潮濕空氣卻進不到陸地上,因此雨量極少,非常干旱,地面上的巖石經風化后形成細小的沙粒,沙粒隨風飄揚,堆積起來,就形成了沙丘,沙丘廣布,就變成了浩瀚的沙漠。有些地方巖石風化的速度較慢,形成大片礫石,這就是荒漠。

沙漠地區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降水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個別地方幾乎滴雨不降。沙漠中生長著耐旱的動植物。植物葉子小、表皮厚,有些植物,如仙人掌和駱駝刺干脆不長葉子,只長一些針狀的刺。沙漠中的動物,數駱駝最耐旱了。它喝一次水后,可以幾天幾夜不喝水,照樣行走如常,人們稱之為“沙漠之舟”。

沙漠地區溫差大,平均年溫差可達30~50℃,日溫差更大,夏天午間地面溫度可達、60℃以上,若在沙灘里埋一個雞蛋,不久便燒熟了。夜間的溫度又降到10℃以下。由于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植物貯存糖分,所以沙漠綠洲中的瓜果都特別甜。

沙漠地區風沙大、風力強。最大風力可達10~12級。強大的風力卷起大量浮沙,形成兇猛的風沙流,不斷吹蝕地面,使地貌發生急劇變化。

值得人們警惕的是,有些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造成的。如美國1908~1938年間由于濫伐森林9億多畝,大片草原被破壞,結果使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前蘇聯在1954~1963年的墾荒運動中,使中亞草原遭到嚴重破壞,非但沒有得到耕地,卻帶來了沙漠災害。

品牌:青蘋果數據中心
上架時間:2016-02-17 15:57:13
出版社:延邊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青蘋果數據中心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翼城县| 邯郸市| 湟源县| 清流县| 德化县| 泌阳县| 临西县| 乐平市| 大理市| 那曲县| 芮城县| 建湖县| 鄂托克旗| 揭西县| 库车县| 桃源县| 绥德县| 关岭| 麦盖提县| 固原市| 定边县| 揭西县| 合肥市| 和政县| 晋宁县| 平舆县| 镶黄旗| 临夏县| 涟水县| 曲靖市| 古丈县| 平山县| 綦江县| 民和| 靖江市| 达州市| 右玉县| 竹山县| 绵阳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