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由于北冰洋和南極海洋的地理位置、海陸分布情況不同,冰山漂流的情況也不同。北大西洋中的冰山主要來自格陵蘭,由拉布拉多洋流攜帶著向南漂移。在北太平洋因有白令海峽這個關口,巨大的冰山很難通過,因此在北太平洋洋面上很少見到冰山。南極洋面遼闊,四周無陸地阻擋,大冰山可以長驅直入,浩浩蕩蕩地向四面八方漂移。

冰山漂浮在海洋中,給航海和石油勘探帶來很大威脅。

地下海洋是什么?

廣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種狀態的水,統稱為地下水。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來源。根據地下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自流水三大類。

上層滯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滲的大氣降水停留在淺層的巖石裂縫或沉積層中所形成的蓄水體。上層滯水分布范圍小,水量也不大,而且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雨季儲水豐富,旱季蒸發干涸。潛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見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潛水。當潛水流出地面時就形成泉。潛水分布較廣,水量比較穩定,是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自流水是埋藏較深的、流動于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地下水。這種地下水往往具有較大的水壓力,特別是當上下兩個隔水層呈傾斜狀時,隔層中的水體要承受更大的水壓力。當井或鉆孔穿過上層頂板時,強大的壓力就會使水體噴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地下水是一個龐大的家庭。據估算,全世界的地下水總量多達1.5億立方公里,幾乎占地球總水量的十分之一,比整個大西洋的水量還要多!

地下水的分布極為廣泛,形態多種多樣,既有涓涓細流的清泉,也有噴涌壯觀的噴泉,還有暗暗流淌的暗河……在世界各地,只要人們向地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幾乎都能找到它的蹤跡。

地下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建筑師和雕塑家。當它們在石灰巖層的裂縫中長年累月地不斷流動、侵蝕時,就能塑造出一座座奇形怪狀、婀娜多姿的巖溶洞穴。如我國桂林的七星巖溶洞、美國肯塔基州拉契山中的猛犸洞等,都是地下水的杰作。

地下水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不過,地下水也會造成一些危害,如地下水過多,會引起鐵路、公路塌陷,淹沒礦區坑道,形成沼澤地等。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有一個總體平衡問題,不能盲目和過度開發,否則容易形成地下空洞、地層下陷等問題。

為什么稱泉水為“大地乳汁”?

流動著的地下水涌出地面就成為泉。泉在世界上分布很廣,南美洲的牙買加被稱為泉水之島,我國濟南市曾是著名的“泉城”。

泉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但由于地下地質條件的不同和水流出地面的方式不同,泉又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北京的玉泉,是由于地殼運動使巖層產生斷裂,地下水就沿斷層面流出地面而形成斷層泉。江西弋陽城外的虹吸泉,能像海潮一樣忽漲忽落,漲時不知水的來源,落時不知水的去向。在貴州平坎附近還有一眼有趣的“喜客泉”;當你在泉眼旁鼓掌喧嘩時,它會涌出大量氣泡,仿佛在向你表示歡迎。還有一種擊掌泉,只要在泉眼附近吆喝幾聲,或者拍幾下手,泉水就會下降,直到露出泉眼,過一會兒又會重新回到原來的水位。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上,有一眼泉水,清澈晶瑩,叮咚作響,泉水流過的地方卻呈鐵銹般的棕黃色,而且泉水有一股熏鼻的汽水味。經化驗表明,這是一眼碳酸泉和硫酸鐵泉的混合泉,能治療胃病、肺氣腫、腎炎、貧血等十幾種疾病。

世界上泉的種類很多,除斷層泉、虹吸泉、自流泉外,還有溫泉、冷泉、間歇泉等等。美國黃石公園的“老實泉”,就是一種周期性間歇噴發的溫泉。因它每隔一段時間噴發一次,多年來從不失約,因此人們稱它為“老實泉”。這種泉大都與火山有關,由于它的通道下部接近熱源,當儲存在通道下面的水受熱以后,溫度即逐漸上升,但因其通道狹窄,不易發生對流,于是上面的水就像一個瓶塞一樣把瓶口堵住,直到下面的水變為水蒸氣,將上面的水柱沖出地面,造成一次噴發為止。如此循環不止,就形成了間歇噴發的溫泉。

大陸上有噴泉,海洋里也有噴泉。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附近的海底上,有一個淡水噴泉,泉水不斷上噴,使過往輪船上的海員能喝到甘甜可口的淡水。

泉水是重要的生活水源,它經過巖層的層層過濾,水質純潔,具有清、涼、香、柔、甘、凈等特點,且富含礦物質,因此是釀酒、調配飲料的最佳水源。溫泉不僅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還可以用來發電、取暖或調節空氣的濕度。在農業上,溫泉可以用來浸種、育秧,也可以用來保護水生植物和魚類過冬,甚至還能幫助孵化小雞。

世界上有幾大洲?

1.世界第一大洲——亞洲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于東半球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接印度洋,北瀕北冰洋。西面通常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以紅海、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東北面隔著白令海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面以帝汶海、阿拉弗拉海及其他一些海域與大洋洲為界。總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大洲。

亞洲有遼闊的高原和許多聳入云霄的大山脈。高原、山地約占全洲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于高原和蒙古高原是亞洲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高度在海拔6000米以上。除喜瑪拉雅山脈外,亞洲的著名山脈還有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等。在七大洲中,亞洲的山脈及高峰最多。

由于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許多大河流都從中部高原、山地發源,呈放射型流向周圍各海洋。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有葉尼塞河、鄂畢河、勒拿河;向東流入太平洋的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等。在這些河流的中下游,一般都分布有廣闊的平原和三角洲,如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亞洲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一個洲,地震也較頻繁。亞洲的平原面積、大陸架面積、半島面積、長河及內陸河流數量都堪稱世界第一。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復雜多樣,以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亞洲礦產資源豐富,石油、煤、天然氣分布廣泛,其中西亞地區的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此外,伊朗和科威特也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亞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超過28億,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洲。中國和印度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亞洲以黃種人為主,西亞和南亞有白種人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和馬來群島,也有少數黑色人種。

2.高原大陸——非洲

非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南部,東接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同歐洲相望,東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與亞洲相鄰。面積3029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是一個高原大陸,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

整個大陸的地形從東南向西北稍有傾斜。東部和南部地勢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在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上。東非大裂谷全長6000多公里,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傷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勢較低,分布有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達8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廣布著沙丘、礫石戈壁,只有少數地方由于地下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綠洲,是沙漠中人煙比較稠密的地區。非洲的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占世界總量的20%以上。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和贊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條主要河流。尼羅河全長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長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羅河的泛濫而形成了一條帶狀的“綠色走廊”。這里是農業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區。

非洲地跨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橫貫中部,氣候帶南北對稱分布。通常氣溫高,降水少,干旱地區廣,有熱帶大陸之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地區,生長著許多珍稀動物,如猩猩、獅子、羚羊、長頸鹿、斑馬和大象等等。咖啡、棗椰、劍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經濟作物。

非洲的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寶庫”之稱。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氣及銅、猛、鈾、鋁土、鎢、鉻等礦產儲量也很大,常被稱為“富饒的大陸”。

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非洲發現的大約20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是迄今所見的人類最早的化石。非洲現有55個國家和地區,全洲人口5.53億(1985年),人種以黑種人為最多。

3.世界第三大洲——北美洲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西接太平洋,東臨大西洋,西北面和東北面分別隔海與亞洲和歐洲相望。北面與北冰洋相鄰,南面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接。

北美洲面積242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23個國家和13個地區。人口4億多。北美洲的地形是東、西兩側高,中部低。西部聳立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由數列大致平行的山脈組成:東面的一列叫落基山脈,海拔2000~3000米,它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主體;西面沿太平洋海岸的一列,有海岸山脈和內華達山脈等。在東西兩列大山脈之間是廣闊的高原和盆地,著名的科羅拉多高原就分布在這里。北美大陸中部是一片廣大的平原地帶,平原的南半部是密西西比平原,密西西比河從這里流過;平原的北半部是著名的五大湖區,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都集中在這里。這五大湖的總面積達24.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多種多樣,而且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北美洲原有3個島國(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古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有10個島國脫離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巴哈馬、格林納達、多米尼加聯邦、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安提瓜和已布達、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所以至今已有13個島國,是世界上島國最多的洲。

北美洲有白種人、印第安人、黑種人、黃種人,印第安人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4.三角大陸——南美洲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西臨太平洋,東接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西北角通過中美地峽與北美洲接壤,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800萬平方公里。整個南美洲是一塊巨大的三角形陸地,北面寬,南面窄。

南美洲東部分布著幾塊古老高原,自北向南為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的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西部臨太平洋海岸,綿延著南北長9000公里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一條山脈。在東西兩側的高原群山之間,分布著三個大平原:北部的奧里諾科平原、中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拉普拉塔平原。

亞馬孫河自西向東流經南美洲,全長6400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多達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25~27℃,形成了面積達373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在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許多極為珍貴的動植物。如巨大的玉蓮,花朵美麗,芬芳悅人。它那巨大的蓮葉,直徑長達2.5米,飄浮在水面上,能承載30公斤體重的兒童。雨林的鳥類多達1500種,河水中的魚類有2000余種。

南美洲位于北緯12度和南緯56度之間,赤道橫貫中部,氣候暖濕,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盛產天然橡膠、可可、金雞納霜。

南美洲的人種成分較復雜,混血種人、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是主要的人種。全洲人口2.6億,分布在13個國家和地區。

5.半島大陸——歐洲

歐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北部,與亞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它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總面積僅1100萬平方公里,不到亞洲面積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七大洲中,僅大于大洋洲。在地理上習慣把歐洲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部分。南歐國家包括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希臘、西班牙等國家;西歐包括英國、法國、比利時等聯盟國家;中歐包括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瑞士等國家;東歐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北歐包括芬蘭、瑞典、丹麥等國家。

由于海洋深入歐洲大陸,形成許多海灣和內海,使歐洲大陸邊緣被分割成許多半島和島嶼,因此,海岸線特別曲折,島嶼及半島分布眾多。較大的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島嶼主要在大西洋中,有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等。內海有黑海、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波羅的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长沙市| 怀安县| 纳雍县| 清水河县| 香格里拉县| 无为县| 石阡县| 集贤县| 乐平市| 樟树市| 新龙县| 兴仁县| 湖北省| 浏阳市| 天镇县| 长宁区| 滨海县| 潼南县| 阿拉善盟| 东城区| 磐石市| 新安县| 满城县| 靖江市| 宾川县| 石城县| 甘德县| 绵竹市| 孙吴县| 革吉县| 黄浦区| 锦屏县| 财经| 通渭县| 珲春市| 拉萨市| 如皋市| 林芝县| 灵武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