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18-12-27 13:41:35
- 附錄B 內燃機故障分析與排除
- 附錄A 內燃機項目教學任務單
- 思考題
- 12.3.2 排放法規
- 12.3.1 內燃機排放污染物的測量
- 12.3 內燃機排放的測量及法規
- 12.2.2 排氣凈化的措施
- 12.2.1 排氣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
- 12.2 內燃機排氣凈化
- 12.1 內燃機噪聲控制
- 第12章 內燃機的噪聲控制和排氣凈化
- 思考題
- 11.7.2 大氣修正
- 11.7.1 功率標定
- 11.7 內燃機的功率標定及大氣修正
- 11.6 萬有特性
- 11.5 調速特性
- 11.4.3 轉矩特性
- 11.4.2 汽油機的速度特性
- 11.4.1 柴油機的速度特性
- 11.4 速度特性
- 11.3.2 汽油機的負荷特性
- 11.3.1 柴油機的負荷特性
- 11.3 負荷特性
- 11.2 內燃機的工況
- 11.1 概述
- 第11章 內燃機特性
- 思考題
- 10.5.2 機械增壓系統
- 10.5.1 渦輪增壓系統
- 10.5 汽油機增壓技術
- 10.4.2 內燃機結構參數的變動
- 10.4.1 內燃機增壓后性能的改善
- 10.4 增壓內燃機的性能
- 10.3 柴油機廢氣能量的利用
- 10.2 廢氣渦輪增壓
- 10.1.2 增壓發動機的結構特點
- 10.1.1 增壓的作用及增壓方式
- 10.1 基本概念
- 第10章 內燃機增壓
- 思考題
- 9.6.3 發電機的電壓調節器
- 9.6.2 發電機
- 9.6.1 蓄電池
- 9.6 車用電源
- 9.5.2 無分電器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5.1 有分電器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5 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4 電子點火系統
- 9.3.3 火花塞
- 9.3.2 點火線圈
- 9.3.1 分電器
- 9.3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主要部件
- 9.2.2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
- 9.2.1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組成
- 9.2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9.1.3 點火系統的基本要求
- 9.1.2 點火系統的類型
- 9.1.1 點火系統的功用
- 9.1 概述
- 第9章 汽油機點火系統
- 思考題
- 8.3.4 起動液噴射裝置
- 8.3.3 減壓裝置
- 8.3.2 進氣預熱器
- 8.3.1 電熱塞
- 8.3 改善冬季起動性能的措施
- 8.2.5 減速起動機
- 8.2.4 離合機構
- 8.2.3 操縱機構
- 8.2.2 直流電動機
- 8.2.1 組成
- 8.2 電力起動裝置
- 8.1.2 起動方式
- 8.1.1 起動條件
- 8.1 概述
- 第8章 起動系統
- 思考題
- 7.5 風冷系統
- 7.4.3 冷卻液和防凍液
- 7.4.2 改變通過散熱器的冷卻水流量
- 7.4.1 改變通過散熱器的空氣流量
- 7.4 冷卻系統的調節和冷卻液
- 7.3.3 水泵
- 7.3.2 風扇
- 7.3.1 散熱器
- 7.3 水冷系統的主要機件
- 7.2 水冷系統
- 7.1.2 冷卻方式
- 7.1.1 功用
- 7.1 冷卻系的功用及冷卻方式
- 第7章 冷卻系
- 思考題
- 6.5.2 強制通風
- 6.5.1 自然通風
- 6.5 曲軸箱通風
- 6.4.5 油尺和機油壓力表
- 6.4.4 閥門
- 6.4.3 機油散熱器和冷卻器
- 6.4.2 機油濾清器
- 6.4.1 機油泵
- 6.4 潤滑系的主要機件
- 6.3.2 發動機潤滑部位及油路
- 6.3.1 組成及各機件的作用
- 6.3 潤滑系的組成和潤滑油路
- 6.2.3 機油的選用
- 6.2.2 機油的分類
- 6.2.1 機油的使用特性及機油添加劑
- 6.2 潤滑油
- 6.1.2 潤滑方式
- 6.1.1 功用
- 6.1 潤滑系的功用及潤滑方式
- 第6章 發動機潤滑系
- 思考題
- 5.10.4 油水分離器
- 5.10.3 輸油泵
- 5.10.2 燃油濾清裝置
- 5.10.1 燃油箱
- 5.10 柴油機供給系輔助裝置
- 5.9.2 電控共軌噴油系統
- 5.9.1 電控VE泵噴射系統
- 5.9 電控柴油噴射系統
- 5.8.4 P—T燃油系統的特點
- 5.8.3 PT噴油器
- 5.8.2 PT燃油泵
- 5.8.1 P—T燃油系統的組成
- 5.8 P—T燃油系統
- 5.7.5 附加裝置
- 5.7.4 機械式調速器實例
- 5.7.3 機械式調速器的工作原理
- 5.7.2 調速器的種類
- 5.7.1 調速器的功用
- 5.7 調速器
- 5.6.4 轉子分配式噴油泵簡介
- 5.6.3 柱塞式噴油泵實例
- 5.6.2 柱塞式噴油泵的構造
- 5.6.1 柱塞式噴油泵的工作原理
- 5.6 噴油泵
- 5.5.3 燃油的噴霧
- 5.5.2 軸針式噴油器
- 5.5.1 孔式噴油器
- 5.5 噴油器
- 5.4.4 影響燃燒過程的運轉因素
- 5.4.3 對燃燒過程的要求
- 5.4.2 燃燒過程
- 5.4.1 著火的條件和特點
- 5.4 柴油機的燃燒過程
- 5.3.2 燃燒室
- 5.3.1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
- 5.3 柴油機混合氣形成和燃燒室
- 5.2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 5.1 概述
- 第5章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
- 思考題
- 4.7.9 電噴發動機和化油器發動機的區別
- 4.7.8 轉速傳感器
- 4.7.7 曲軸位置傳感器
- 4.7.6 爆震傳感器
- 4.7.5 溫度傳感器
- 4.7.4 氧傳感器
- 4.7.3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
- 4.7.2 壓力傳感器
- 4.7.1 空氣流量計
- 4.7 電噴發動機的傳感器
- 4.6.4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主要組件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 4.6.3 典型電控汽油噴射系統
- 4.6.2 燃油噴射系統的種類
- 4.6.1 概述
- 4.6 汽油直接噴射系統
- 4.5.3 化油器各工作系統的工作原理
- 4.5.2 化油器的類型
- 4.5.1 簡單化油器的構造
- 4.5 化油器式燃油系統的組成
- 4.4.3 可燃混合氣
- 4.4.2 空燃比
- 4.4.1 汽油
- 4.4 可燃混合氣體和汽油機性能關系
- 4.3.4 催化轉化器
- 4.3.3 排氣消音器
- 4.3.2 進氣管與排氣管
- 4.3.1 空氣濾清器
- 4.3 空氣供給和廢氣排出裝置
- 4.2 燃油供給裝置
- 4.1.2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組成
- 4.1.1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功用
- 4.1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組成
- 第4章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
- 思考題
- 3.4.3 可變式配氣機構
- 3.4.2 氣門傳動組
- 3.4.1 氣門組
- 3.4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部件
- 3.3.2 氣門間隙
- 3.3.1 配氣相位
- 3.3 配氣相位和氣門間隙
- 3.2 配氣機構的布置及傳動
- 3.1 概述
- 第3章 配氣機構
- 思考題
- 2.5.3 曲軸扭轉減振器
- 2.5.2 飛輪
- 2.5.1 曲軸
- 2.5 曲軸飛輪組
- 2.4.5 連桿軸瓦
- 2.4.4 連桿
- 2.4.3 活塞銷
- 2.4.2 活塞環
- 2.4.1 活塞
- 2.4 活塞連桿組
- 2.3.6 發動機的支承
- 2.3.5 汽缸墊
- 2.3.4 汽缸蓋
- 2.3.3 曲軸箱
- 2.3.2 機體
- 2.3.1 機體組的功用及組成
- 2.3 機體組
- 2.2 曲柄連桿機構的受力
- 2.1 概述
- 第2章 曲柄連桿機構
- 思考題
- 1.5 內燃機的編號規則
- 1.4 發動機的性能指標
- 1.3.3 汽油機與柴油機、四沖程與二沖程內燃機的比較
- 1.3.2 二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 1.3.1 二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 1.3 二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 1.2.2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 1.2.1 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 1.2 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 1.1.3 內燃機的分類
- 1.1.2 基本術語
- 1.1.1 基本結構
- 1.1 內燃機的基本結構、術語及類型
- 第1章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
- 0.4 內燃機的發展趨勢
- 0.3 轉動式內燃機
- 0.2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
- 0.1 引言
- 緒論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緒論
- 0.1 引言
- 0.2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
- 0.3 轉動式內燃機
- 0.4 內燃機的發展趨勢
- 第1章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
- 1.1 內燃機的基本結構、術語及類型
- 1.1.1 基本結構
- 1.1.2 基本術語
- 1.1.3 內燃機的分類
- 1.2 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 1.2.1 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 1.2.2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 1.3 二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 1.3.1 二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 1.3.2 二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 1.3.3 汽油機與柴油機、四沖程與二沖程內燃機的比較
- 1.4 發動機的性能指標
- 1.5 內燃機的編號規則
- 思考題
- 第2章 曲柄連桿機構
- 2.1 概述
- 2.2 曲柄連桿機構的受力
- 2.3 機體組
- 2.3.1 機體組的功用及組成
- 2.3.2 機體
- 2.3.3 曲軸箱
- 2.3.4 汽缸蓋
- 2.3.5 汽缸墊
- 2.3.6 發動機的支承
- 2.4 活塞連桿組
- 2.4.1 活塞
- 2.4.2 活塞環
- 2.4.3 活塞銷
- 2.4.4 連桿
- 2.4.5 連桿軸瓦
- 2.5 曲軸飛輪組
- 2.5.1 曲軸
- 2.5.2 飛輪
- 2.5.3 曲軸扭轉減振器
- 思考題
- 第3章 配氣機構
- 3.1 概述
- 3.2 配氣機構的布置及傳動
- 3.3 配氣相位和氣門間隙
- 3.3.1 配氣相位
- 3.3.2 氣門間隙
- 3.4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部件
- 3.4.1 氣門組
- 3.4.2 氣門傳動組
- 3.4.3 可變式配氣機構
- 思考題
- 第4章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
- 4.1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組成
- 4.1.1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功用
- 4.1.2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的組成
- 4.2 燃油供給裝置
- 4.3 空氣供給和廢氣排出裝置
- 4.3.1 空氣濾清器
- 4.3.2 進氣管與排氣管
- 4.3.3 排氣消音器
- 4.3.4 催化轉化器
- 4.4 可燃混合氣體和汽油機性能關系
- 4.4.1 汽油
- 4.4.2 空燃比
- 4.4.3 可燃混合氣
- 4.5 化油器式燃油系統的組成
- 4.5.1 簡單化油器的構造
- 4.5.2 化油器的類型
- 4.5.3 化油器各工作系統的工作原理
- 4.6 汽油直接噴射系統
- 4.6.1 概述
- 4.6.2 燃油噴射系統的種類
- 4.6.3 典型電控汽油噴射系統
- 4.6.4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主要組件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 4.7 電噴發動機的傳感器
- 4.7.1 空氣流量計
- 4.7.2 壓力傳感器
- 4.7.3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
- 4.7.4 氧傳感器
- 4.7.5 溫度傳感器
- 4.7.6 爆震傳感器
- 4.7.7 曲軸位置傳感器
- 4.7.8 轉速傳感器
- 4.7.9 電噴發動機和化油器發動機的區別
- 思考題
- 第5章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
- 5.1 概述
- 5.2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 5.3 柴油機混合氣形成和燃燒室
- 5.3.1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
- 5.3.2 燃燒室
- 5.4 柴油機的燃燒過程
- 5.4.1 著火的條件和特點
- 5.4.2 燃燒過程
- 5.4.3 對燃燒過程的要求
- 5.4.4 影響燃燒過程的運轉因素
- 5.5 噴油器
- 5.5.1 孔式噴油器
- 5.5.2 軸針式噴油器
- 5.5.3 燃油的噴霧
- 5.6 噴油泵
- 5.6.1 柱塞式噴油泵的工作原理
- 5.6.2 柱塞式噴油泵的構造
- 5.6.3 柱塞式噴油泵實例
- 5.6.4 轉子分配式噴油泵簡介
- 5.7 調速器
- 5.7.1 調速器的功用
- 5.7.2 調速器的種類
- 5.7.3 機械式調速器的工作原理
- 5.7.4 機械式調速器實例
- 5.7.5 附加裝置
- 5.8 P—T燃油系統
- 5.8.1 P—T燃油系統的組成
- 5.8.2 PT燃油泵
- 5.8.3 PT噴油器
- 5.8.4 P—T燃油系統的特點
- 5.9 電控柴油噴射系統
- 5.9.1 電控VE泵噴射系統
- 5.9.2 電控共軌噴油系統
- 5.10 柴油機供給系輔助裝置
- 5.10.1 燃油箱
- 5.10.2 燃油濾清裝置
- 5.10.3 輸油泵
- 5.10.4 油水分離器
- 思考題
- 第6章 發動機潤滑系
- 6.1 潤滑系的功用及潤滑方式
- 6.1.1 功用
- 6.1.2 潤滑方式
- 6.2 潤滑油
- 6.2.1 機油的使用特性及機油添加劑
- 6.2.2 機油的分類
- 6.2.3 機油的選用
- 6.3 潤滑系的組成和潤滑油路
- 6.3.1 組成及各機件的作用
- 6.3.2 發動機潤滑部位及油路
- 6.4 潤滑系的主要機件
- 6.4.1 機油泵
- 6.4.2 機油濾清器
- 6.4.3 機油散熱器和冷卻器
- 6.4.4 閥門
- 6.4.5 油尺和機油壓力表
- 6.5 曲軸箱通風
- 6.5.1 自然通風
- 6.5.2 強制通風
- 思考題
- 第7章 冷卻系
- 7.1 冷卻系的功用及冷卻方式
- 7.1.1 功用
- 7.1.2 冷卻方式
- 7.2 水冷系統
- 7.3 水冷系統的主要機件
- 7.3.1 散熱器
- 7.3.2 風扇
- 7.3.3 水泵
- 7.4 冷卻系統的調節和冷卻液
- 7.4.1 改變通過散熱器的空氣流量
- 7.4.2 改變通過散熱器的冷卻水流量
- 7.4.3 冷卻液和防凍液
- 7.5 風冷系統
- 思考題
- 第8章 起動系統
- 8.1 概述
- 8.1.1 起動條件
- 8.1.2 起動方式
- 8.2 電力起動裝置
- 8.2.1 組成
- 8.2.2 直流電動機
- 8.2.3 操縱機構
- 8.2.4 離合機構
- 8.2.5 減速起動機
- 8.3 改善冬季起動性能的措施
- 8.3.1 電熱塞
- 8.3.2 進氣預熱器
- 8.3.3 減壓裝置
- 8.3.4 起動液噴射裝置
- 思考題
- 第9章 汽油機點火系統
- 9.1 概述
- 9.1.1 點火系統的功用
- 9.1.2 點火系統的類型
- 9.1.3 點火系統的基本要求
- 9.2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9.2.1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組成
- 9.2.2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
- 9.3 蓄電池點火系統的主要部件
- 9.3.1 分電器
- 9.3.2 點火線圈
- 9.3.3 火花塞
- 9.4 電子點火系統
- 9.5 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5.1 有分電器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5.2 無分電器微機控制點火系統
- 9.6 車用電源
- 9.6.1 蓄電池
- 9.6.2 發電機
- 9.6.3 發電機的電壓調節器
- 思考題
- 第10章 內燃機增壓
- 10.1 基本概念
- 10.1.1 增壓的作用及增壓方式
- 10.1.2 增壓發動機的結構特點
- 10.2 廢氣渦輪增壓
- 10.3 柴油機廢氣能量的利用
- 10.4 增壓內燃機的性能
- 10.4.1 內燃機增壓后性能的改善
- 10.4.2 內燃機結構參數的變動
- 10.5 汽油機增壓技術
- 10.5.1 渦輪增壓系統
- 10.5.2 機械增壓系統
- 思考題
- 第11章 內燃機特性
- 11.1 概述
- 11.2 內燃機的工況
- 11.3 負荷特性
- 11.3.1 柴油機的負荷特性
- 11.3.2 汽油機的負荷特性
- 11.4 速度特性
- 11.4.1 柴油機的速度特性
- 11.4.2 汽油機的速度特性
- 11.4.3 轉矩特性
- 11.5 調速特性
- 11.6 萬有特性
- 11.7 內燃機的功率標定及大氣修正
- 11.7.1 功率標定
- 11.7.2 大氣修正
- 思考題
- 第12章 內燃機的噪聲控制和排氣凈化
- 12.1 內燃機噪聲控制
- 12.2 內燃機排氣凈化
- 12.2.1 排氣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
- 12.2.2 排氣凈化的措施
- 12.3 內燃機排放的測量及法規
- 12.3.1 內燃機排放污染物的測量
- 12.3.2 排放法規
- 思考題
- 附錄A 內燃機項目教學任務單
- 附錄B 內燃機故障分析與排除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18-12-27 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