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父母VS絕對寶貝:海外育兒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Nathan與我一起成長
我家的寶貝
趙薇
Nathan小檔案
出生日期:2009年2月13日
出生時體重:3.85公斤
出生時身高:51厘米
出生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市
血統:中法混血
國籍:加拿大籍,法國籍
愛好:吃手指,吐口水泡泡,跳jumper,看小小愛因斯坦
外號:小超人,super baby
媽媽對你說:親愛的寶貝,你的到來給爸爸媽媽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改變,還有更多的歡樂和驚喜。你會抬頭了,你會對爸爸媽媽笑了,你會翻身了,你會坐起來了,你開始愛上洗澡了……媽媽每天都被你的新本領所感動,被你甜美的笑容所感染。你要記得,爸爸媽媽很愛很愛你,永遠永遠愛你!寶貝,謝謝你的到來!
爸爸對你說:Mon petit coeur d'amour.Je me délecte de tes fou-rires et j'aime pouvoir te voir t'épanouir chaque jour.J'aime te couvrir de bisous tous les jours.Nous t'aimons très fort et te souhaitons autant de Bonheur que tu nous en apporte.
想了解更多Nathan的趣事,請訪問Nathan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owboy09
Nathan寶貝的到來是令全家人都極其欣喜的,這里我指的全家人包括我遠在中國的父母、爺爺奶奶和所有親戚們,還有我遠在法國的公公婆婆以及我老公的家人們。Nathan是我的第一個寶寶,我父母的第一個外孫子,更是我爺爺奶奶的心頭寶。雖然父母親人都遠在中國,但他們在電話里的關懷叮囑可沒少,擔心我帶孩子沒經驗,又沒人幫忙,每次打電話都不停地叮囑我該干啥干啥,不該干啥干啥的。自然,他們的叮囑和加拿大醫生的建議少不了許多矛盾和碰撞。我呢,一直秉承著廣接受(你們說啥都同意),多分析(自己分析看看醫生說得有道理還是家人說得有道理),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主的原則養育著Nathan。我清楚地告訴自己,我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著Nathan的將來,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絕對不能盲從!
我家的故事
孕期如何控制體重?
很多媽媽談到懷孕,最擔憂的是身材和體重問題。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成為我的困擾,我生完Nathan兩個禮拜體重就降到了懷孕前。不是驕傲什么,只是想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孕期控制體重的經驗。
我是非常容易發胖的體型,而且對于中國人來說,我算是偏胖,說得好聽點——豐滿型。若不想懷孕后被減肥困擾,我的觀點是,整個孕程不要增加多余的脂肪。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再發胖的余地了,所以孕期的體重控制是關鍵中的關鍵。
我整個孕程體重增加了10公斤,低于12.5公斤的平均值,而Nathan出生時的體重是3.85公斤,高于3.4公斤的平均值。這證明了,媽媽體重增加得多不代表寶寶長得大,相反,體重增加過多對母親和孩子還有很大的危害。這一部分的知識我本不想過多重復,因為很多懷孕書籍上都有寫,大多數媽媽都知道,但考慮到那些還不知道的準媽媽們,我還是寫下,省了你們去Google的時間,知道的媽媽請忽略下面紫色部分:
說到體重控制,首先要明確的是整個孕期體重增加多少最好。整個孕期體重平均增加為12.5kg,其中乳房增加405g,胎盤占650g,子宮增加970g,羊水占800g,血液增加1450g,血管外水分增加1480g,寶寶3400g,其余的都是脂肪的重量!
好,廢話不多說了,下面才是重點。
關于孕期飲食
在法國婚禮的前一天,我得知自己懷孕了,婚禮上我們公布了這個喜訊,其中一個友人對我說了句話,對我整個孕期都很受用:Mange pour deux,mais pas comme deux。翻譯為:為兩個人吃,而不是吃兩個人的份,即Eat for two,but not like two!中國人普遍觀念是,懷孕了,要多吃點,生怕寶寶營養不夠。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中國懷孕,懷孕期間沒有被家人照顧,否則我一定會被他們養得白白胖胖。
其實,懷孕前,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2000焦的熱量,懷孕后,平均每天需要2500焦的熱量。當然我沒有叫你去計算每吃一樣東西吸收了多少熱量,這個數值告訴你,即使你的身體里多了個人,但你的身體并沒有需要雙倍的熱量。你要做的不是吃得更多,而是吃得更好,更多元化,更全面,更健康!
例如,早餐的面包改成全麥面包吧,加OMEGA3的全麥面包更好!
例如,抹面包的果醬改成芝士吧,你需要更多的鈣質!
例如,咖啡、可樂都改成白開水吧,或者純榨果汁(不加糖)。
例如,把餅干之類的零食改成水果、堅果和干果……
或許,有些姐妹們會說,不是我想吃那么多啊,是我餓啊,總是感覺餓啊!沒錯,我深知此感,餓啊,不停地感覺餓,不停地想吃東西!怎么辦呢?少吃多餐是王道。
以前我的早餐是:一杯牛奶+2片面包,懷孕后,我把早餐分成兩份。早上在家:我喝一杯牛奶+一片面包,然后帶一片面包和一杯牛奶去公司;9點,我在公司吃我的第二份早餐。
11點,我又會餓,吃一個水煮蛋或一杯酸奶。
12點,午餐。我懷孕后午餐的分量減少了,因為一個早上都在吃,午餐時就不會太餓。
下午2點,我吃一個水果;4點吃一個cereal bar(麥片條?不太會翻譯,零食類,由各種堅果和麥片谷類制成)。
晚上6點,晚餐(晚餐的分量也會減少,原因同上,整天都在吃)。
晚8點,再吃一個水果。我在孕晚期的時候,臨睡前還會喝一杯牛奶加一根香蕉,因為晚上睡覺腿抽筋嚴重(孕期腿抽筋,真的只是缺鈣嗎?)。
所以大家看著我整天都在吃,但我吃的分量并沒有比以前增加多少,增加的是雞蛋、水果和牛奶。
坐辦公室的姐妹應該都知道,零食是抽屜里少不了的一部分。懷孕后,我對吃的零食也開始注重起來。
最推薦的零食之一——西梅干。西梅干對孕婦來說絕對是個好東西啊,懷孕期大腸蠕動減弱,幾乎每個孕婦都會被便秘困擾,每天吃3~5粒西梅干治便秘特管用。
推薦零食之二——堅果類。核桃仁、杏仁、葵瓜子仁等,富含OMEGA3。
關于孕期運動
如果你是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千萬不要因為懷孕而停止了運動;如果你是個不常運動的人,懷孕后應該適量開始做一些運動。
我就是屬于不常運動的人,但自從懷了寶寶,我常常覺得缺氧,胸口悶得慌,喘不過氣,老是要做深呼吸,可做多了深呼吸,又胸口疼。后來我報了孕婦游泳班,其實并不是游泳,是由老師帶領一群孕婦在水中做一些簡單的健身操。我非常喜歡這個孕婦水上運動,強度不是很大,卻讓身體得到了很好的拉伸。每次運動完我的心情都特別愉快,喘不過氣的現象也有很大的改善,對于我這個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人來說幫助特別大。
孕婦瑜伽也是很多人推薦的運動。我在網上下載了“美麗禪媽媽之孕婦瑜伽”,偶爾跟著做一會,也非常開心。
散步更是每個懷孕的媽媽都該做的運動,地點應盡量選擇在空氣清新的公園或者綠化帶。好處大家都知道,俺就不啰唆了。
體重秤
懷孕后每個準媽媽都應該在家備一把秤,每個禮拜稱一次,最好早上稱。懷孕期前三個月,體重增長控制在2公斤以內,一般人前三個月體重都不會怎么增長,反而會減少(孕吐的原因),都是正常的。孕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各增長5公斤。三個月后,每個月最多增長不能超過2公斤,平均下來一個禮拜1斤,或者1斤都不增長。只有定時測量體重,才能最好地掌握自己體重增長的情況。一旦我發現上個禮拜我體重增長超標了,下個禮拜我就會更加注意自己的飲食。
這里介紹一種蔬菜湯,如果我發現自己體重增長過快,我的晚餐就是這個蔬菜湯。做法也很簡單,把南瓜、土豆、胡蘿卜、蘑菇、大蔥,切塊放水里煮20分鐘至蔬菜軟爛,把水倒掉,加入牛奶、芝士奶油、鹽,用攪拌器打成糊。這個蔬菜湯有豐富的纖維質(各種蔬菜)、蛋白質(牛奶)、鈣質(牛奶芝士)、淀粉質(土豆),卻一點也不肥,絕對是減肥的好東西,而且還治便秘。
產后哺乳
如果孕期沒控制好體重,那就堅持產后哺乳吧,繼續一個人供兩個人的營養,而且寶寶還比在你肚子里面時長得更快,他需要的養分更多。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保持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加上哺乳,體重一定會很快恢復。
產后纖體塑身
生產后,你會發現肚皮的顏色特別黑,這不是黑色素沉淀,是因為肚皮原來被撐得很大,生產完后皮膚還需要時間慢慢恢復到原狀,所以很多皮皺在一起顯得顏色深。不信你可以試著把肚皮那塊皮膚撐開,看看是不是變白了。要想讓肚皮迅速恢復到生產前那樣緊實的皮膚,你需要塑身霜,我用的是Clarins的body firming cream,肚皮上的顏色大概在產后3個月時完全恢復。千萬不要忽視皮膚的護理,我有個同事,她非常瘦,但她給我看她的肚皮顏色依然非常黑,皮膚松弛。她告訴我她恨透了這塊皮膚,不管她如何減肥、運動、瘦身都減不掉這塊皮。當然了,運動能減掉肥肉,能讓肌肉更加緊實,但運動無法增加你皮膚的彈性。若那塊皮膚沒有得到及時的護理,失去了彈性就永遠收縮不回去了。同時,塑身霜絕對不能減掉你肚子上的肥肉,肥肉還是要靠運動,不能偷懶。所以,雙管齊下哦,為了美麗,加油,媽媽們!
我的無敵哺乳四法寶
Nathan一直是全母乳喂養,雖然開始時有些不順利,但從來沒有動搖過我母乳喂養的決心。母乳喂養,對BB好,對母親也好。再說母乳喂養真的很方便,特別是對于我這種懶人來說,我可以不用整天清洗和消毒一大堆奶瓶,不用沖奶粉,出去的時候不用背著一大堆瓶瓶罐罐,不用找有沒有熱水沖奶粉,不用找熱奶器……更重要的是,任何時候,無論在哪里,Nathan餓了,我都可以及時給他最新鮮的奶水。要實現這些,就少不了我的無敵哺乳四法寶!
法寶一,哺乳孕婦衣
這是我懷孕6個月的時候買的孕婦衣,它不僅是孕婦衣,還是哺乳衣,可以從懷孕一直穿到哺乳結束,多劃算啊!而且非常好用,所以推薦給姐妹們,特別是正在懷孕的姐妹們,買衣服的話,就應該買這種哺乳孕婦衣。
加拿大的哺乳衣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我這種,乳房那有一塊布可以往上翻起。還有一種是往兩邊拉開的。非常推薦上翻型,因為開口很大,很容易打開,寶寶也容易吸。方便打開很重要,因為除了打開哺乳衣,里面還有哺乳內衣要打開呢,所以外面的開口一定要大,這樣的衣服我一共買了4件(共花費100加幣),購于Thyme Maternity,使用率非常之高。
往兩邊拉開型的,開口小,不推薦。
法寶二,哺乳內衣
哺乳內衣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下翻,一種是側拉,我還是推薦下翻型,理由同上,開口大,寶寶容易吸。哺乳內衣很多人都推薦用100%全棉的,我曾經買的第一個也是100%純棉的,但是卻一點也不舒服,為什么呢,因為全棉的料子彈性差,哺乳期我常常帶著內衣睡覺,彈性差的內衣非常不舒服,某些姿勢,內衣顯得大了,托不住乳房;某些姿勢,內衣又顯得小了,勒得慌。后來我買的這件是95%棉,5%萊卡的內衣,彈性就非常好,舒服最重要!(內衣購于沃爾瑪)。
法寶三,哺乳披巾
披巾我沒什么建議,都差不多,不過非常有用,有了這個,你就真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哺乳了。我就是這樣,在公園里散步,寶寶餓了,找個長椅坐下來就開始哺乳;在餐廳里,寶寶還可以和我們一起吃;在shopping mall里,很多mall都有專用的哺乳間,如果沒有,我就找一張沙發開始哺乳……披巾購于沃爾瑪。
法寶四,哺乳墊
哺乳墊我一開始也試了好多,買過可洗型的,一點也不好用,完全不防漏。最推薦Lansinoh拋棄型的,夠薄,夠大,不會溢奶!而且每一片都是獨立包裝,方便攜帶且衛生。哺乳墊購于沃爾瑪,各超市都有賣。有了這四樣法寶,在公眾場合哺乳還有什么可怕呢?
寶寶的厭奶癥,媽媽的專心和耐心
“厭奶癥”這詞還是從Hugo媽媽那聽來的,去Google了一下,猜想Nathan的狀況的確是厭奶癥——不好好喝奶、東張西望、把乳頭塞他嘴里就哭、寧愿吃手指也不要吃奶頭、在媽媽懷里死勁蹬腳掙扎叫喚、每次喂奶都像在打仗……結局都是媽媽筋疲力盡,把他丟給爸爸。俺一直就不是個有耐心的人(牧羊座的巨大缺點),有了Nathan之后,自認為耐心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現在小東西又在挑戰俺的耐心極限。這個時候我會很惡劣地對他爸爸lolo說:你怎么不長乳房啊?為啥每天都是我喂奶啊?
我原以為Nathan只是比較貪玩,等他餓了,他終究會要喝的,所以當他不好好喝奶,就讓他玩去,哪知……他真的會玩瘋了,也不想喝奶。以前白天3個小時喝一次奶的他,現在只要有人陪他玩,過5個小時他也不會叫喚餓。當我發現他每天小便的次數明顯減少,顏色變深的時候,甚至一天下午,在他的尿布上,發現了淡紅色的結晶體,我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讓我這個當媽媽的覺得失敗極了。按需喂奶的原則對他已經不管用了,小東西對新鮮玩意的興趣遠超過喝奶。
其實厭奶癥對4~5個月的寶寶來說非常普遍,他們的視覺、聽覺都在發育完善,他們不再生活在模模糊糊的世界當中,這個時候的寶寶對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導致寶寶喝奶不專心。這個時期通常會持續幾個禮拜。
對于Nathan的厭奶癥,CLSC的護士說在喂奶前要安撫孩子,不要讓他們處于興奮的情緒中,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很重要。
我這個媽媽首先該自我檢討。在我埋怨Nathan喝奶不專心的同時,我自己有專心給Nathan喂奶嗎?沒有!喂奶的時候我通常在看電視,或者用iPod上網看其他媽媽的博客,或者和lolo說話聊天。在這樣的情況下,Nathan當然很容易分心,因為整個世界對他來說都是好奇的,都是新鮮的,電視里跳動的畫面,爸爸的聲音……一次我自己一個人在房間里喂奶,周圍都沒有雜音,我正用iPod玩游戲,Nathan一邊吸奶一邊看著我的眼睛,當他發現媽媽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時,他順著媽媽的目光去尋找媽媽在看什么。寶寶的感覺非常靈敏,所以要寶寶專心,首先要媽媽也專心!
除了專心還有耐心。當寶寶喝了幾口奶就走神時,硬逼著他喝是沒用的,所謂按著牛頭不喝水是一個道理,這時得增加喂奶的次數。我原來都是3個小時喂一次,后來改為每個小時都喂一下他(但真的很難,我當時只希望Nathan的厭奶期早點結束)。
以下是Hugo媽媽的經驗(她寫在留言里),俺當時把它搬到博客里讓大家更方便看,也是寶貴的經驗啊!感謝Hugo媽媽的分享,俺也不孤單!我家這個孩子,厭奶持續了差不多有2個月。
當時我也很氣餒,甚至一度想到斷奶,因為他的厭奶,我在兩個月中,兩次乳腺炎,燒得很厲害。我剛開始喂奶,也是一邊看電影,一邊喂他,后來看到書上說,孩子大了之后,喂奶時不和他眼神交流,孩子很容易氣餒、煩躁、拒絕喝奶(我當時好汗,這樣也拒絕喝奶!)。于是,我開始每次都盡量微笑著想和人家眼神交流,結果,人家理都不理我,我還是賤兮兮地這么堅持下來了,至少每次都沒有什么外界的影響,他知道喝奶就是喝奶時間。
生完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在挑戰牧羊的耐心極限,但是,要爆發的時候,看見那么點大的小P孩,心又軟了……只好恨恨地說:遇上對手了……我家Hugo,最長有次11個小時才肯喝……我都急死了。為了讓他不脫水,我什么辦法都想過,換喂奶姿勢,讓他躺著、坐著、抱在我懷里、橄欖球式……總之,能想到的都試驗了。
另外,如果他拒絕,你要想盡辦法哄他,只要能把乳頭塞進他嘴巴,自己用手擠也要擠出點讓他喝下,不要氣餒,盡量多試。我也嘗試過用吸奶器把奶拔出來,放進奶瓶喂他(他不喝奶瓶),然后用調羹一勺一勺地喂,反正只要能喂一點,就少一點脫水的危險。
孩子大了之后,喂奶就真的只是屬于你們兩個人的時間。這個時候,哪怕爸爸說話,孩子都會分神,世界太新奇了,孩子什么都想弄明白,所以,喝奶的時候,旁人勿擾!
堅持堅持吧,我家孩子已經算厭奶厭很長的了,通常很多孩子1~2周就好了。
加油加油!有挑戰,才有激情!哈哈
歡歡媽媽也分享了她的經驗,俺都貼上來讓大家學習學習。真是好感激大家都來幫俺出謀劃策。
歡歡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
后來,每到喂奶的時候,我就進我們的房間,并且關上門,關上大燈,打開小臺燈,最開始還放點輕柔的音樂,后來發現小家伙竟然認真聽音樂也不吃奶,于是連音樂也關了,然后愛撫一會寶貝,讓她放松,不知不覺,小家伙又開始吃奶了。老天保佑,歡的厭奶期很短,我總結了一下:
1.過早地添加了輔食。歡四個月的時候,我按一些資料寫的給歡添輔食,有果汁,也有蔬菜水,還有幾次魚肉,這是個很錯誤很錯誤的做法(還好我馬上停止了,足六個月才喂輔食)。跟這些東西相比,母乳多淡而無味呀。現在歡歡吃東西也有點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沒什么味道的只吃幾口就不吃了,我后悔死了,下次再有孩子,最先添輔食的標準只有一個,什么難吃吃什么。
2.用餐環境不好。每次吃奶不僅我分心,爺爺奶奶還喜歡逗她,小家伙一樂一喜,也就屁顛屁顛想玩,哪還想無聊地吃奶呀。
Nathan媽也不要著急,這事提前發現,也是給我們當新媽媽的一個警告,有話說,吃飯大于天,我們一起吸取教訓,一起來教孩子,尊重我們的飲食,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千萬不要硬塞乳頭到寶貝嘴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屆時,小家伙會更抗拒吃奶。可以讓她先聞聞奶頭的味道,或者把乳房露出來給寶貝看,但不喂,等他饞了,自己找到感覺了,慢慢會主動自己吃奶的。
小家伙越來越大,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小性子,咱們當娘的,萬里長征才剛開始呢。
還有好些媽媽的留言,俺沒有一一貼上來,俺都感激不盡。
海外育兒經驗
有關輔食添加的詳細內容,請參考后面的文章“寶寶不宜過早添加輔食”和“寶寶輔食添加‘三步曲’”。
方便媽媽們查詢自己寶寶的生長情況,是英文版,簡單解釋一下,粉色是女孩的,藍色是男孩的。第一個曲線是身高,第二個曲線是體重。橫坐標是年齡,以月份為單位。縱坐標上部分是身高,第一條以英寸為單位,第二條以厘米為單位;縱坐標下部分是體重,第一條以磅為單位,第二條以公斤為單位。曲線末端的數字是百分比,如果你的孩子在75的那條曲線上就代表她或他的身高或體重大于75%的同齡嬰兒,也說明她或他是個大寶寶。
寶寶不宜過早添加輔食
再來談談輔食添加問題。
早在Nathan兩個月時,我奶奶就對我說你該給他加點米糊糊了,不然孩子吃不飽的(哎,我奶奶那個年代的人最擔心的莫過于孩子吃不飽哇)。我聽后納悶著,至于那么早嘛,這邊醫生怎么都說6個月才添加輔食呢?于是我打電話回去跟我老媽談起輔食添加的問題,我老媽說:“你奶奶說得沒錯,我也是從兩個月開始給你喂米糊糊的,你兩個多月的時候我的奶就變少了,每次都喂不飽你。”喔,我細細一琢磨著,明白了:這不是我媽的奶變少了,她才給我添加輔食;而是她給我添加輔食了之后,我吸奶就吸得少了,我吸得越少我媽的奶就越少。
其實對于3個月以前的寶寶來說,吮吸是他們唯一的樂趣,可以安撫他們的不安情緒。給寶寶喂完奶之后,他們還想吸,常常不是因為他們還餓,只是他們在尋求自我安撫。如果媽媽誤以為寶寶還餓而在這時就添加輔食,是完全不可取的,那個時候寶寶的腸胃還完全沒有準備好接受輔食的來臨。
否定了奶奶“兩個月添加輔食”的說法后,我繼續查著資料。國內的醫生都推薦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所以在Nathan 4個月健檢時,我們向醫生詢問了添加輔食的計劃,哪知遭到醫生的嚴重反對,他像看怪物似的看著我:“你為什么要給他添加輔食?他的體重比95%的同齡嬰兒都重,說明你的奶非常好,非常夠他吃。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在他6個月以前喂他母乳以外的食物的!”
我灰溜溜回到家,恁是想不通,為啥國內的寶寶4個月就可以吃輔食,我家寶寶卻不行呢?就因為他超重?看著Nathan整天盯著咱們的食物口水吧嗒吧嗒地流一桌子,我有些于心不忍。于是,瞞著醫生,我開始給Nathan喂一些雀巢的米糊糊(第一階段,添加母乳或配方奶):1湯匙米粉+3至4湯匙的母乳或配方奶攪拌勻。
第一次,Nathan明顯不大愛吃,吞下幾口之后開始拒絕。我也不逼他,他不想吃我立即停止,過三天再試。
第二次,Nathan吃得比第一次多,一小碗快吃完了,同樣,他不想吃時我立即停止,不強迫。
第三次,Nathan成功地把一小碗吃完了。我開心地親著Nathan寶貝,狠狠地表揚了他。
沒過幾個禮拜,問題出來了。自從給他喂了米糊糊,他喝奶量大大減少,而且喝奶時不專心,還反抗。后來問CLSC的護士(CLSC——加拿大這邊的一個社區健康中心,我們每兩個禮拜去那給Nathan稱體重,也有經驗豐富的護士給媽媽解答問題),她們說是給Nathan添加輔食造成的。我暈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我為啥就不老老實實聽醫生的呢?好在這次護士給我們詳細解釋了為什么寶寶在6個月前不宜添加輔食的問題。
6個月以前的寶寶頭囟門還是打開的,這段時間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間。大腦發育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脂肪!脂肪在哪里?在媽媽的奶水里(或配方奶粉,因為Nathan是母乳喂養,所以護士對比的是母乳和米糊糊),而不是在米糊糊里!寶寶一旦開始吃米糊糊,就會很容易感覺飽,而且消化得慢,他對奶水的需求就會大大下降。奶水吸收少了,大腦的發育就得不到足夠的脂肪!護士拿出一份加拿大4年前的輔食添加建議單,她說4年前,加拿大也建議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但后來研究發現,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智力發育不如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這從他們上小學后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來對比的,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都差很多。于是加拿大更改了輔食添加建議表,要求媽媽們從6個月才給寶寶添加輔食。
接著護士詢問我Nathan晚上睡眠如何。我告訴她,Nathan從1個半月開始晚上一覺睡天亮,現在能睡10個小時。護士說:“如果你的寶寶現在一個晚上還醒來2~3次,還不能睡整晚覺,我會說OK,也該讓媽媽休息一下了,現在就添加輔食吧,讓寶寶晚上能睡長一點,因為寶寶晚上的睡眠質量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你的寶寶晚上能睡整晚覺,說明奶水對他很足夠,寶寶喝得很滿意,你就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到6個月,讓寶寶的大腦得到最好的發育養分。6個月以后的寶寶,囟門開始合并,到了6個月就一定要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最晚也不能晚過7個月,因為那個時候寶寶的味覺在發育,如果晚過7個月還不給寶寶添加輔食,寶寶的味覺受不到其他食物的刺激,她會拒絕接受其他食物,只想吃奶。”聽了護士說的,我們恍然大悟,難怪醫生都堅持母乳喂養到6個月呢。
我家的經驗
寶寶輔食添加“三步曲”
不僅輔食添加的時間中西方的觀念有差距,輔食添加的內容也有很大不同。輔食添加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單一到多樣。當寶寶拒絕輔食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強迫,停1~2天,再進行嘗試。一周歲之前的寶寶應該仍以母乳為主,在給寶寶喂輔食之前應先喂奶,否則寶寶吃了輔食會拒絕喝奶。
輔食添加第一步——嬰兒米粉(baby cereal)
嬰兒米粉是寶寶腸胃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消化的東西,所以寶寶輔食應該從米糊糊開始。最開始應該選擇單一成分的,沒有混雜水果或蔬菜的米粉。6個月以后的寶寶生長需要更多的鐵質,此時母乳已無法提供足量的鐵(這里我并不是說母乳沒有營養了,兩歲以前母乳對寶寶都是最好的東西,但它已無法像前6個月那樣給寶寶成長的全部所需),所以當我們選購米糊糊時,要選擇強化鐵質的米粉。我鄰居有個女兒一直不愿意接受米粉,她就純母乳喂養另加些蔬菜水果泥,后來寶寶驗血說是缺鐵。醫生建議她喂嬰兒米粉,可見米粉的添加對寶寶的發育很重要,是個不可忽略的環節。
中國醫生一般建議4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吃蛋黃,其實也是補鐵的目的。不過蛋黃含致敏性物質,寶寶不容易吸收,還易引發過敏體質。國外的醫生都建議7個月以后才給寶寶吃蛋黃。
市面上的米粉基本上有兩種:加水或加母乳(配方奶)。我給Nathan一開始選的是加母乳的,這樣米糊糊吃起來也有母乳的味道,寶寶比較容易接受。Nathan對米糊糊的接受一直很好,并且越吃越多。現在我們給他換了stage2的米粉,混合谷類還添加水果。由于他食量大大增加,我們給他換成了添加水的那種,加水的米粉里面已含有配方奶粉(每天擠奶很痛苦,而且現在我的奶水也不是很多),Nathan依然吃得很歡,也沒有發現任何過敏,是我們一大欣慰!
輔食添加第二步——蔬菜水果泥
當寶寶能很好地接受米糊糊之后,我們應該給他添加一些蔬菜水果以刺激他們味覺的發育。適合6~7個月的寶寶的蔬菜有:南瓜、節瓜、紅薯、黃豆角、青豆角、胡蘿卜,水果有:蘋果、梨子、桃、香蕉。
以上蔬菜、水果,除了香蕉外,都可以用蒸或煮的方式煮爛,然后用攪拌器打成糊來喂寶寶。香蕉不用煮,直接用叉子戳成泥就行了。市場上也有很多品牌做了現成的蔬菜水果泥,不貴,外出時方便攜帶。在家可以自己做,也非常簡單。只是每次都要做很多,而寶寶每次吃得又都很少。打成糊了之后,可以放在冰格里,密封之后冷凍,以后吃的時候拿一塊出來解凍,也很方便,又不浪費。
截至目前,幾乎所有建議吃的蔬菜水果泥,我都有給Nathan嘗試,小東西興趣一般般。他心情好的時候能來上許多,不好的時候幾口就撇撇嘴巴扭過頭。我也不強迫他,不吃就不吃了,反正這不是他的主食,只是為了刺激他的味覺而已。至于水果,Nathan更喜歡自己拿著啃。他不喜歡香蕉,他喜歡酸酸甜甜水分多的水果,最喜歡蘋果和桃子。我就把蘋果、桃子咬開個口,讓小東西自己拿著吸里面的汁,其實他根本吃不到啥東西,只是嘗嘗味外加磨磨牙,小東西可喜歡了。
輔食添加第三步——肉泥,蛋黃,魚類
當寶寶很好地接受蔬菜和水果之后,我們可以給他嘗試肉類。醫生建議從羊肉、雞肉開始,8個月之后開始添加豬肉和牛肉。肉類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瘦肉。當寶寶開始習慣肉類之后,給他們添加蛋黃或魚類。如果家族里有對這兩樣物質敏感的先例,應和醫生討論確切添加的時間。
輔食添加小Tips
1.簡單來說,輔食添加應遵循谷類——蔬菜——肉類的順序。
2.每給寶寶介紹一種新鮮食物,不要和其他的食物混合。即胡蘿卜糊就要單純的胡蘿卜糊,不可混合其他蔬菜;雞肉泥就要單純的雞肉泥,不可混合于牛肉或豬肉。原因是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的話,我們可以立即知道是哪種食物。每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應觀察2~3天是否有過敏,確定安全了之后再添加別種食物。
3.鹽類在寶寶1歲之前不該添加,會增高寶寶的血壓,給寶寶的腎臟帶來太大的負擔;糖類也不要添加,糖會致肥,寶寶從水果里獲取的糖分就已經足夠了。牛奶不建議添加給9個月之前的寶寶。
4.1歲以內的寶寶,始終應以母乳為主食,所以稱其他的東西為輔食。1歲以后,慢慢的,母乳(或牛奶)轉變為輔食。
5.應先給寶寶喂奶再喂輔食,如果先喂輔食,寶寶吃飽了就不要喝奶了。
6.嬰兒米粉,醫生建議持續喂到2歲。不過我覺得,當寶寶開始吃肉之后,能從肉類得到大量的鐵質,我不認為米糊糊是個必需。我希望Nathan 1歲以后能像我們一樣吃飯。
Nathan5個半月了,除了母乳和每天1ml的維生素D,我們什么都沒有添加。他是個精力旺盛又討人喜歡的happy baby。他依然睡得很好,每天晚上都能睡10個小時,白天會小睡兩次,每次1個小時左右。更奇跡的是,每天早上他醒來也不哭不鬧,自己在他的小床上玩耍,翻滾。常常我們不去他的房間看他的話,都不知道他已經醒來了。
5個月的Nathan已經可以自己由躺著坐立起來,而且坐的時候能把背挺得老直。他還可以自己前進轉向取物,雖然爬行的姿勢還不怎么標準,類似匍匐前進。他可以用手抓住自己的小腳丫把他們塞進嘴巴。他特別喜歡和爸爸一起玩,每次看到爸爸都會瘋狂地大笑大叫;和媽媽在一起則變得特別溫柔。媽媽最喜歡他喝飽奶之后,側躺在媽媽身邊,一只腳搭在媽媽腿上,一只手搭在媽媽肚皮上,頭攬在媽媽胸口。被他這樣抱著,媽媽的心都融化了。
說到Omega3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說到深海魚油,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東西。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于魚類及個別植物中。它的好處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很容易Google得到,我不在這里一一重復了。
之前我對魚油的認識僅限于對心腦血管的保健,我父親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毛病,我買了很多Omega3寄回國,希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家人都好好保護他們的身體。而我,自認為身體很健康,所以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吃Omega3,還一直覺得那玩意是給老人家吃的。直到前段時間一次去CLSC給Nathan量體重,拿到一份關于Omega3宣傳單,大肆講述了孕婦和哺乳媽媽吃Omega3的好處。美國營養協會建議懷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每天至少食用200毫克的Omega3,對母親和小孩都十分有益。
美國的科學家曾做過試驗:從懷孕開始每天服用Omega3的婦女生出來的小孩的平均智商IQ比不服用的高出7個點;另外,小孩一出生就開始持續食用含有Omega3的奶水比食用不含Omega3奶水的小孩的平均智商會再高出7個點。而且除了對孩子腦部發育有益外,對神經系統、視力的發育等都很好。對母親也好,防止產后憂郁癥。
恩,這個開始吸引了我對Omega3的興趣,誰不想有個聰明的寶寶啊。
要吃Omega3,就要多吃魚類。所有的魚類都含有Omega3,其中最為推薦三文魚,Omega3含量極高,也極其美味。鯽魚也很好,又便宜又容易買到(這只對于中國而言,在加拿大,鯽魚比三文魚還貴,我還是常常吃三文魚)。但也不是所有魚類都能吃,美國食品管理局宣布了4類魚含汞超標,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都不宜吃,它們是鯊魚、鯖魚王、旗魚及方頭魚。吞拿魚不要吃白吞拿(white solid tuna),一般的粉吞拿、黃吞拿都可以吃,而且價錢還比白吞拿便宜。
除了魚類,好些堅果類也含Omega3,比如核桃、葵瓜子、芝麻等。中國就有很多說法,像吃核桃補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經調查研究表明,吃堅果類的婦女產生的奶水并不含太多的Omega3,也就是說,哺乳期的媽媽想要通過吃堅果而讓寶寶補充Omega3的方法不大有效,還是建議多吃魚。
天天吃魚也很悶啊,至少我是沒辦法忍受。而且我們不僅僅需要Omega3,我們需要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飲食一定要多元化啊。于是,我找到了很多含有Omega3的副食品。原來,市場上早已經有很多食品都人工添加了Omega3,價格會比不添加Omega3的同類產品高大概1加比左右。
含有Omega3的全麥面包,是我早餐的最愛,價格在3.5加元-4加元。
添加Omega3的原榨橙汁(注不添加任何糖分和水分),有些媽媽說這種橙汁喝起來有股兒魚腥味,我沒喝出來。價格4加元左右。
美奶汁,好像所有的都含Omega3,不過這東西含脂肪量特高,建議不要多吃。價格在5加元左右。
若實在不行,還有Omega3的油丸,一瓶140粒大概22加元,一天兩粒,飯前吃。我不是天天吃,如果那天有吃魚,我就不會吃這個。大概能吃3個月左右。
喂奶粉的媽媽可以考慮添加Omega3的配方奶粉,好像各大品牌都有,價格不是很清楚,Nathan是吃母乳的。
當然,比起高智商,我更希望Nathan有健康的身體,惹人喜愛的性格,善良平和的心。Nathan的健康成長比什么都重要!
總結語
或許有人會說我小題大做了,或許有人會說我太拘泥于書本了,但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必須要對他負責,就算危險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也要盡力杜絕。這就如同吸煙,大家都知道父母吸煙對寶寶不好,但也不是100%父母吸煙的寶寶都會身體有問題。這里我想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事例:我的一個前同事幾乎和我同時懷上寶寶,她的預產期比我的預產期就晚一天。她一直都是每天4支煙不能少,我知道她懷上了之后就問她,現在你該戒煙了吧?她說,沒有啊,抽煙不會對寶寶有影響的,我懷我大女兒的時候也一直抽煙,你看她不是好好的嘛。我當時就大吃一驚,抽煙對寶寶沒有影響的話我還第一次聽……然而那是她的決定,我也沒有多說啥,心想或許她是對的,看她大女兒多可愛啊。直到她懷孕8個月的時候,醫生檢查出寶寶身體里腎臟附近有一個瘤,說是她吸煙造成的……可憐的寶寶剛出生就要做手術。這里我想說的是,不當的輔食添加不一定會給引發寶寶的過敏體質,但如果你明知道有這個可能性的時候,你還會去冒這個險嗎?附上一些媽媽在我博客上的留言:
馬頭上的小鈴鐺:
親愛的,你千萬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只有母親是要對孩子負責到底的。吃母乳的孩子不能著急添加輔食。钖钖5個多月的時候,姥姥姥爺著急給他吃輔食,钖钖胃口非常好,而且不挑食,結果種類和數量都加得太多了。钖钖從8個月開始拉肚子,送到醫院化驗大便,總是說沒有問題。就這樣拖了2個月,后來孩子一天拉7、8次。最后一天孩子都不尿尿了,直接拉水。有人指點送去看中醫,結果人家說是加輔食把孩子的脾給吃壞了。用了推拿,推了第一天就見效了。但是后遺癥一直持續到了現在,脾胃總是不好。钖钖出生的時候可是8斤8兩,結果現在人家都說他瘦。大夫說要長到6、7歲才會長好。
親愛的,千萬別把孩子吃壞了。他吃山珍海味的日子還長著呢,千萬別著急。我媽還天天看書呢,開始她總說現在養孩子太嬌貴。現在她信服了,特別后悔。當初我爸說,老人家講究養孩子“三分饑寒七分飽”是有道理的,我媽不聽,總是想多給孩子吃好的,現在真是腸子都悔青了。
豆角:
我有一個好朋友,四十多歲才當父親,孩子的養育也是和上一輩吵得不亦樂乎,孩子3、4個月就喂橘子汁,結果造成過敏,一年到頭全身長紅點,夜里抓。西醫診斷是過敏,怎么造成過敏的不說,中醫說脾虛。2歲就成了個藥罐子,看得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