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8章 咖啡館,夢想的另一種表達(5)
- 第17章 咖啡館,夢想的另一種表達(4)
- 第16章 咖啡館,夢想的另一種表達(3)
- 第15章 咖啡館,夢想的另一種表達(2)
- 第14章 咖啡館,夢想的另一種表達(1)
- 第13章 走,去咖啡館和幸福私奔(5)
第1章 序
就這樣,傾我所有過一生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和咖啡館有怎樣的聯系,沒想過自己會開家咖啡小店,沒想過因為工作又接觸到這么多全國各地的咖啡店主,沒想過自己做起了咖啡館文藝分享聯盟、在各地咖啡館里辦藝術展、排演原創近景話劇,更沒想過會寫本關于“咖啡館”的書。
也許人生就是由許多的“不曾想到”組成的吧!
在電臺實習那會兒,大我一些的“正式工”們帶我去酒吧玩。大學還沒畢業的我格外青澀,在此之前從未進過酒吧,于是去那樣的場所顯得很不自然,不愛喝酒,更不愛跳舞。想聊聊天,耳邊卻是震耳欲聾的慢搖音樂,后來只能被傻傻地灌酒,然后去外面吐。常常要玩到凌晨兩三點,坐在出租車上,看著外面的路燈,常在想:我何時才能真正長大?怎么就不能成熟fashion一點呢?怎么就那么拘謹放不開呢?不行!我要改。
直到有一次,我跟川大一位心理學博士聊天,提起這個片段,道出自己的困惑,希望她能幫我想辦法。原以為博士一定會告訴我怎么更外向、怎么更適應酒吧。意外的是,她卻說:“你不用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難道不去酒吧就不fashion了嗎?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喜歡看山水,有的人就是喜歡高樓大廈。這個應該跟隨自己的感覺,怎么舒服怎么過。”
這段話給了我很多啟發和鼓勵,我開始逐漸踏實地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跟隨別人。我發現:像咖啡館這樣的地方常常讓我感到舒服,即便那時也許不愛咖啡,也不懂什么小資什么文藝,只覺得有甜點,有咖啡,一個人,一本書,一下午,如果咖啡館里能照射到陽光,這是再好不過。靜謐、溫馨、恬靜……這樣的感覺真好。
后來,我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咖啡館,在四川師范大學校門外,很小,也很文藝,很多人喜歡。然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金錢、朋友和故事”這些所謂開店成功的元素,還有更多生命中的意外感觸。
通過這家小店,我找到了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和特質。沒有提前設計,就按自己想要的感覺裝扮咖啡館,格子桌布、巧克力色沙發、綠色的門、擺放很多的書,還有慵懶的音樂,再親手畫些海報和小裝飾……居然后來被很多人說成“小清新”。才發現,我原來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
我拿起相機,在城市中游走,拍下那些覺得美好的瞬間,后來干脆做成明信片,放在店里展覽出售。因為在大學門口,我又特意拍了“川師”系列的明信片,很多來這所大學游覽的人或是畢業季的學生尤其喜歡。后來我又拍了“幸福成都”系列,來此求學的學生總喜歡買上幾張寄給外地的朋友。
拍明信片的日子,讓我回想起初中的時候,自己特別想當攝影師,拿著傻瓜相機在同學中“招攬業務”,拍一套十張的寫真25元。當時我還挺會算:一卷最便宜的樂凱膠卷是22元,只要有一個人來我這拍了,成本就回來了。后來還真給兩個同學拍過。于是,我干脆在現在的咖啡館里做攝影服務,為客人拍攝店內或校內的寫真攝影。用一大面墻將好看的照片放在上面,對攝影服務進行推廣。做起了“咖啡館生活隨拍”,化妝和服裝由客人自己準備,省去這上面的費用可以以很低的價格為他們拍攝,學生也很樂意。將自己的愛好與咖啡館融合,賺錢成了順便的事,重要的是自己熱愛并快樂著。
我還在店里做網絡和實體聯動營銷。桌牌上宣傳網店,網店里賣些自己做的手工珠鏈,在店里消費后去網店購買還有優惠,在咖啡店的玻璃櫥窗有我收藏的音樂CD,可以出售,也歡迎客人用舊書換CD。
那時我簡直把這個小店折騰得“天翻地覆”。就這么一個小地盤,花樣百出,效果不一,不過都是附屬在咖啡館基礎服務上的軟性推廣服務,成本很靈活。
后來,我一邊工作一邊管店,節奏有些忙亂,必須要停下來思考和準備了,就像我們工作了很久要去充電學習或者放松一樣。嘗試了很多,卻還沒有好好去梳理,我必須要更多地了解學習,才能進步,不然也許店就只是目前這個樣子。
如何調整呢?是一邊開著一邊調整,還是干脆先轉讓?我選擇了后者,一方面是因為無法估算調整和投入更多的時間,這期間,房租和店內的事務會一直壓在我身上;另一方面,店鋪的位置離我的家太遠,從南到東,即便我有什么想法也總是等到我工作有空才能過去實現,不能及時打理,僅僅由店員看著沒多大意義;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個人更偏向于咖啡館的文化創造方面,過小的面積有些難以施展,遲早會另起爐灶,倒不如先做決定。
在沒有房租的壓力、沒有煩瑣的事務操勞的日子里,我開始尋找咖啡館的意義、思考更好的經營方式。因為自己“玩”了一次咖啡館,也對咖啡館的很多方面好奇,當自己不急于馬上開一家咖啡館的時候,反而可以慢下來去感受每一家咖啡館的點滴過往了。
走進每家咖啡店,不再是單純地圖個享受,會自然地去觀察這里面的設計小細節,看到貼心或者有意思的地方會記下來。有時坐車偶然路過城市里我原來沒有注意過卻看起來不錯的咖啡館,不忙的時候我就會去坐坐,像旅游一樣,去一個自己沒去過的地方。試想,如果把自己所在城市的每個有意思的咖啡館都體驗一遍,也不是簡單的事。有人說,旅行就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個別人熟悉的地方,那么不用去遠方,就在自己的城市里,在那一家家不同風格、不同感覺的咖啡館里,一定也會收獲不同的感受和故事吧,從體驗的角度來說,和環游世界有著同樣的意義吧。
為什么咖啡館能夠有這樣的體驗呢?也許是文藝咖啡館都有一種“情結”在里面。我覺得文藝咖啡館就是一個比現實生活更美好的場所,有那么一點不真實,有那么一點小美好,有那么一點空間讓我們去逃避現實,未嘗不好。
文藝咖啡館應該是有很多不同的可能的,除了咖啡,里面可以有很多藝術的體現,所以我發起了“中國咖啡館文藝分享聯盟”。在這個聯盟里,我們挑選適合在咖啡館展售的獨立藝術達人的作品。考慮到不占用太大空間,我們一般選擇明信片、手機殼、本子、杯子、小裝飾畫等便于展示交流也很實用的物件。咖啡館配合展出,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作品。如有客人買走作品,咖啡館與我們有分成;如沒有售出,可以全部退回。我們承擔運費,對作品做了推廣展出,也是好事。
我自己一家一家地去談,選擇適合的咖啡館,所談的咖啡館都覺得藝術推廣與零售的結合,是件雙贏的好事,愿意嘗試。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談下十幾家店,第一批作品就是我自己設計的“夢想”系列,三個月下來,很多咖啡館給了我滿意的回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于是我就成了這些咖啡館背后制造藝術小展覽的人。然而我的個性并不只是想做這樣的“藝術品批發商”,而是希望更多地關注咖啡館里的其他可能。相比于經營,我更加愿意去感性地體味咖啡店的故事。經營方式非常重要,但同樣重要的還有咖啡館本身帶給人們的生活價值。
2013年12月,我帶著幾位我的表演系學生,在兩家咖啡館分別做了一次經典戲劇表演沙龍和西南地區首部咖啡館原創近景話劇《我不是橡皮人》,還在計劃2014年做一個“夢想力藝術房間”,打造一個低成本、低壓力、實用的文藝空間,繼續咖啡館的更多可能。
我記得去香格里拉的一個夜晚,在獨克宗古城閑逛,路過廣場上大家歡樂的鍋莊,走進了一家咖啡旅館的院子,沒有人出來招呼我,一面不大的墻上貼著來自四面八方來這里喝咖啡或住店的人們的留言。我隨意看了一張,應該是位女生寫的,說自己失戀失業生病,不好的事情全被趕上,然后跑到香格里拉來散心,發了幾天呆,想通了很多事;第二張是一位帶父母來旅游的人,說終于實現了全家旅行的愿望……借著昏黃的燈光,伴著小雨,我看了五六張,感慨萬千:一家店成了收集生活的場所,一家咖啡店,絕不僅僅只是用來賺錢的。
我開始繼續尋找咖啡館的故事了,店主的經歷、客人的故事也好,如何賺錢也罷,我都很愿意去記錄和傾聽。也許因為職業的特質,加上我做訪談節目多年,更加關注于事件中的“人”。我在自己晚間的廣播節目里開設了“你好,文藝咖啡館”板塊,專門邀請全國各地的文藝咖啡館店主聊聊他們的故事。這成了我每晚和聽眾一樣的期待。后來我開始整理和他們的對話,除了總結在經營上的方法,還有咖啡館里的故事以及讓我很有感觸的生活哲思。
北京、上海、拉薩、成都、廈門、武漢、南京、大理、重慶……每每聽店主說起他們的故事,都像一種時光的紀念。叁咖啡的許鵬把差異化的文藝風格越做越大;參差咖啡的王森依然讓他學院的每一家小小咖啡館充滿魅力;雕刻時光的莊崧冽依然隨性地創造著自己的文藝世界;拉薩郵筒咖啡美女老板還在一邊做咖啡一邊等著心上人回心轉意;廈門的貓墅咖啡館依舊快樂并忙碌,泡咖啡館容易,開咖啡館難啊;大理的墨龍咖啡書店的CC和Jeson還是那么淡淡地過日子;北京的那間咖啡館一定又多了不少的咖啡伴侶;成都文藝咖啡館里的他們繼續享受著自己的安逸小日子;還有西塘的咖啡小店依然延續著年輕人自由生活的夢想……一本書不可能將全國大大小小所有的咖啡館故事全部記錄下來,但或許未來可以。我愿意寫下更多,記錄更多。這里收錄的咖啡館中,有我曾經去過印象深刻的,也有我沒去過卻很好奇的;有已經非常成功的,也有朋友去過給我強烈推薦的。他們目前的經營狀況和方式不一,規模有大有小。我試圖通過書中的文字,為有同樣咖啡館愿景的朋友借鑒經驗,也吸取不足。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在實現咖啡館夢想路上的所思所感,感受那些咖啡館里的溫馨過往。
咖啡館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場所。不管你是否和他們一樣想要開間小小咖啡館,還是對這些可能就在你身邊的咖啡館的故事好奇,都希望這里面的文字或多或少給你一些答案。不過,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熱愛你的人生,這才更加重要。
曹力
2014年1月1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