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德勒談學校與外部環境對兒童人格的影響
最新章節
- 第11章 外部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5)
- 第10章 外部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4)
- 第9章 外部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3)
- 第8章 外部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2)
- 第7章 外部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1)
- 第6章 學校對兒童人格的影響(6)
第1章 學校對兒童人格的影響(1)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兒童就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學校這個新環境是對兒童準備性的一種測試。準備良好的孩子能夠順利通過這一測試,反之,若先前準備不夠充足,當他進到這個新環境時就會暴露各種欠缺和不足。
現在我們的學校一般都沒有在孩子入園、上小學時給他們做有關心理準備的記錄,否則,這種記錄將非常有助于解釋這些孩子成年以后的行為。可以說,這種對新環境的測試比一般的學習成績的測試更能說明情況。
那么,孩子入學后,學校會有哪些要求呢?一般來說,他需要學會與教師合作,與同學合作,還要對各科目的學習產生興趣。我們也需要通過觀察這個孩子對學校這一新環境的反應來判斷他的合作能力和學科興趣,以及他對別人說話甚至所有一切的關注點。想要確定這些,我們需要對兒童的舉止、表情和傾聽別人說話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以友好的方式和老師相處等加以研究。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這些細節是怎樣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的。有一位男性去咨詢心理學家,因為他在職業發展上遇到了很多問題。心理學家在了解他的童年時光的過程中發現,這位男士曾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他出生沒多久父母就過世了,他是在姐妹群中長大的。于是,在他準備上學的時候,他為自己到底去男子學校還是女子學校而困擾不已,在他的姐妹的勸說下,他選擇去女子學校讀書。但是,不久他就被學校辭退了。就是這段經歷對他的心理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學生對教師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是否專注于自己的學業。教師教學藝術的一部分,包括發現學生是否能專注于學業,并引發和保持學生對學業的專注。在學校里,有許多學生都不能專注于自己的學業。這些學生一般都被家人寵壞,到學校時無法適應新環境,被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弄得無所適從。若教師比較嚴厲,這些孩子就會出現類似于記憶力缺失的情況。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記憶力缺失。被老師指責為記憶力缺失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卻能過目不忘。他們在給予他們過度寵愛的家庭中時,卻能夠精神完全專注。這說明,他們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渴求寵愛上,而非集中在學校的學業上。
通常情況下,單純批評或責備那些成績不佳和考試不及格,難以適應學校生活的孩子,是沒有用的。不僅如此,還會導致他們懷疑自己根本就不適合上學,對上學變得悲觀、消極。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這種孩子如果獲得老師寵愛,一般都會進步神速,很快發展成為好學生。因為他們會從這種寵愛中看出學習的好處,因而會更加努力學習。但事實是,我們誰都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永遠受到寵愛。當一個孩子習慣了別人把他所面臨的每件事都安排得輕松容易之后,一旦他轉學或更換了教師,或在某一學科(算術對于被溺愛的孩子來說永遠是一門困難而危險的學科)上進步緩慢,他們就很可能不愿繼續努力學習這一科目。也可以這么說,因為沒有被引導訓練如何去克服困難,有意識地努力嘗試,一旦面對挫折,就變得缺乏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