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開局給朱棣一點小小的震驚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帶著西方使者回大明
永樂三年,戊子,五月十三。
應天皇城外,十里。
隨著不斷響起的號令聲,儀仗隊已浩浩蕩蕩的停擺,舉目望去,幡旗林立,更有無數(shù)士兵列于四周以壯聲勢。
在整個隊伍的最前方,兩道身影被眾人簇擁在中間。
其中一個老者身著僧袍,頂著個明晃晃的光頭,此刻在日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
另一道身影則十分圓潤,身披錦服,以金冠束發(fā),這會兒正時不時的抹著腦門上細密的汗珠。
此二人正是當今太子朱高熾,與太子少師姚廣孝。
這番規(guī)模浩大,聲勢隆重,再加上朱高熾和道衍身份的高貴,早已引得城中百姓圍觀,議論紛紛。
他們遠遠的望著,時而低聲交談。
“今天這是有啥大事?”
“不知何事能讓太子親臨,但這次看樣子是喜事?!?
“俺記得上一次城外有這么多人,還是三年前……”
三年前,乃是朱棣靖難最終兵臨應天城下。
曹國公李景隆,與谷王朱穗打開了金川門,迎接朱棣入京。
如今三年時間過去,看似萬事已定,可惠帝卻一直不見蹤影,始終讓一部分人心中惶惶。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永樂皇帝朱棣,始終都不曾停止找尋他那“可憐”的失蹤的侄兒。
傳聞永樂皇帝準備派鄭和出海前往各國,宣揚大明國威。
不少人持有另一種說法,是當今陛下懷疑惠帝逃到了海外,讓鄭和出海名為與他國建交貿易,實則是追尋惠帝蹤跡。
孰真孰假,無人知曉。
但話又說回來,朱棣雖然這般表現(xiàn),但三年前的任何事,以及惠帝此人都已經成了禁忌,不可言,不可說。
所以百姓們談論到此處,及時止住話頭,轉換了話題,繼續(xù)猜測能讓太子和少師擺出如此大的陣仗,同時出城十里相迎的到底是何許人也……
儀仗隊前方。
朱高熾從袖中取出錦帕,蘸了蘸額頭。
他們從今日一早就開始準備,到了這城外之后又等了半個時辰。
應天府的五月,到了午時已經是熱氣翻騰,即便有下人舉著華蓋遮陽,依舊令人難耐。
朱高熾身形寬闊,本就體量大,腸胃也比常人大一些,眼看臨近午時,吃不到午飯的朱高熾到這會兒,被熱氣一蒸,雙腿開始有點發(fā)虛了。
他扭頭看了看道衍和尚,瞥見對方額頭兩側也已經是水光粼粼。
朱高熾再次取出錦帕,上前為道衍擦了擦汗水,口中道:
“少師,這天氣越來越熱了,依我看少師就回去罷,我一個人在此等著就是,少師一把年紀,若是中暍可就麻煩了。”
道衍本是眼觀鼻鼻觀心的撥動著手中佛珠,聞言抬頭看了一眼遠方,依舊空曠,只瞧見地面隱隱熱氣,緩緩開口道:
“勞殿下費心,出家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暑熱算不得什么,況且老僧豈能撇下殿下一人在此?!?
頓了頓,道衍繼續(xù)說道:
“傅安等人出使帖木兒國,此去多年,路途遙遠,境況險峻,如今回朝,還帶了西方國家使者,自當以禮相迎,不可疏忽?!?
傅安乃是大明使者,自洪武二十八年受太祖之命出使帖木兒國,被扣押至今,前段時間忽然有書信傳回:
帖木兒于永樂三年病死,其孫子哈里勒趁機奪權繼位。
如今帖木兒國局勢不穩(wěn),哈里勒無意再與大明起爭端,為交好大明,自愿派遣使者虎歹達送傅安一行人,以及西域使者一起返回大明。
洪武二十八年距今,足足十年的時間。
說實話,若不是這封書信傳回,所有人都要以為傅安這些人早已經死在帖木兒國了。
畢竟就在去年,帖木兒還曾興兵,準備進犯大明,令朱棣高度重視,屯兵駐邊。
只不過第二年帖木兒卻病死在了興兵的半途……
朱高熾聞言,輕輕點頭,隨即不再言語,只盼著傅安等人能快些。
另一邊,
在北邊的官道上,車馬排著長長的隊伍,一行人正風塵仆仆的往應天府的方向趕。
他們衣衫襤褸,風塵仆仆,但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對歸家的渴望。
隊伍中舉著大明旗幟,因年份久遠,旗幟已經有些褪色,但仍完整齊全。
這些人便是傅安出使帖木兒國的使團。
當初傅安前往帖木兒國時,率領1500人,經帖木兒常年殘害,如今只剩下了一半。
為首傅安年邁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激動神色。
就快到應天府了……
每一個游子,心中都對故土懷著深深的眷戀。
何況是他?
十年了!
他終于再一次回到了他的國家!
這十年來,帖木兒用盡各種辦法逼他屈服,威逼利誘,手段齊出。
期間帖木兒曾帶傅安巡視被他打下的廣袤領土,也曾許以他高官厚祿,甚至當著他的面殘害使團成員。
但傅安心中存了一口氣,死死咬著牙不松口,后來……
后來他就碰到了于琛。
行走之間,傅安扭頭看了一眼隊伍中坐在車沿的一個青年。
面容俊秀,身形高挑,身著青衣,一頭及肩短發(fā)怪異的隨意披散,只在腦后用繩結稍做束縛。
此時他正跟一個金發(fā)碧眼使者不斷吹噓。
“大明朝是這個時候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什么,帖木兒?你猜帖木兒為什么一直往西跑,一路都打到了奧斯曼,可惜他死了,不然你可以問問他之前為什么不敢向東,也就是這幾年大明皇家家事鬧得有點大,才讓帖木兒膽子大了起來。”
那使者聽的一臉驚悚,他完全想象不到大明的強大程度,隨即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個問題。
大明皇帝殘暴嗎?
在這使者眼中,一個強大的帝國,必定會有一個殘暴的國王,用他的殘酷來鎮(zhèn)壓國家,使百姓順從。
就像帖木兒一樣,動輒殺人,眼前人數(shù)少了一半的大明使團就是最好的證明。
于琛聽后露出一臉同情之色,搖了搖頭。
“不,不,可憐的克拉維霍,恕我直言,你的眼界太狹窄了,大明是世界上最強大開明的國家,大明皇帝也是世界上最仁慈開明的皇帝,他不會濫殺無辜,因為大明有此時世界上最健全完善的法律,皇帝不需要殺那么多人就可以治理好這個強大的國家。”
“在大明,只要你不犯罪不謀反,安分守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聽著于琛喋喋不休的發(fā)言,克拉維霍等幾名使者越發(fā)露出憧憬崇拜的神色。
在于琛的描述中,大明簡直就和他們圣經中的天堂一樣,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君主開明。
這在他們的國家根本就是難以想象的!
傅安聽著,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怪異。
盡管他知道于琛身份神秘,但對方并非是大明生人,怎會對大明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