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浙江余姚人,世稱陽明先生,是中國儒學界的泰斗之一,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王陽明是明代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陽明心學是中國心性儒學的高峰,他的思想可以概括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萬物一體”。“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本體論,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朱熹“心具理”學說,摒棄了不合倫理道德的弊病;“知行合一”是貫穿陽明心學的內在維度,強調了“知”“行”不僅追求事實的合一,更需要價值的合一;“致良知”是陽明心學的功夫總綱,它既包含了本體,又包含具體功夫,能體現陽明心學的整個精神;“萬物一體”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觀念之一,陽明心學繼承并有所發展,其思想具有人文關懷的積極意義和創生意義。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由王陽明的學生在王陽明生前及死后陸續編錄和刊行的。《傳習錄》現在通行的版本是由錢德洪在嘉靖三十七年(1552年)編撰完成的,分為上、中、下三卷,能全面集中地體現王陽明的哲學思想。
《傳習錄》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都圍繞著陽明心學。上卷是王陽明講學的語錄,其由徐愛、陸程和薛侃所編撰,并經由王陽明審閱而成,內容包括王陽明早期講學時主要討論的“格物論”“心即理”,以及經學本質與心性問題。中卷主要是王陽明親筆寫的七封論學的書信,以及他針對教育方法寫的兩篇文章,在內容上著重闡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論。下卷主要是講學的語錄和《朱子晚年定論》,這是錢德洪在王陽明去世后整理編撰而成,主要討論了“良知”與“致良知”的學問。
《傳習錄》是研究王陽明思想的重要資料,雖然陽明心學是唯心思想,存在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的思想沖破了程朱理學的理論框架,不僅強調主體意識和自主精神,倡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極致地發展了儒家的內圣之道,其中還包含了別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受到后世一些進步的社會改革家所贊賞和推崇。因為《傳習錄》的刊刻和傳播,不僅對中國的學術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對東亞儒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足以看到其思想的價值和魅力。《傳習錄》作為中國心學史上最重要的經典,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更能深刻地啟迪后人,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能歷久彌新。
本書的每小節包含“原典重現”“白話譯文”“鑒賞評議”三部分。“鑒賞評議”從各個角度對《傳習錄》原典進行了解讀,帶領讀者了解王陽明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探索其學術源流和文化背景,方便讀者透徹地理解每篇中所包含的智慧。
囿于編者學識有限,雖借鑒了眾多學者的思想精華,也難免存在疏漏,還望讀者朋友及時批評指正,編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