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引言
警察盤查行為是警察在執法中履行職責的重要方面。警察為預防、偵查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對有合理理由產生合理懷疑的行為人進行攔截和必要的搜查。警察實施盤查行為在預防、制止違法犯罪行為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在刑事偵查、收集犯罪證據等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其應用廣泛、效果明顯,在各國司法實踐中備受青睞。但是,由于警察的盤查行為直接干預公民的自由與權利,可能造成公民生命、身體或財產上的特別犧牲,如果不能對其嚴格管控以致其被濫用,將對公民基本權利造成不容忽視的侵害。近幾年,我國警察在執法中因實施盤查權沒有受到合理限制而給公民的基本權利造成損害的情形屢見不鮮,諸如“著名律師李方平盤查侵權案”“深圳兩女孩過馬路被盤查案”“上海楊佳襲警案”等等,這些不當的盤查行為不僅給公民的合法權利造成了損害,也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反觀美國,特里案確立了“合理懷疑”原則,并在此后的司法實踐中在盤查的手段、啟動方式、程序以及救濟措施等方面做出了系列的司法判例加以規范。
警察盤查的手段主要包括攔阻、盤問、核查身份、拍身、留置等。英美法系國家將警察的盤查權稱為警察攔停拍搜權、拍身搜查規則、特里盤查等(powers to stop and frisk,Terry stop,Terry stop-frisk rule)[1],警察有合理理由懷疑嫌疑人或車輛攜帶的物品是贓物、違禁物時,有權對其實施攔停、搜索。本書以美國相關判例為視角,旨在通過對美國警察盤查行為的分析與研究,從盤查的基本理論、程序規范、實施原則與救濟措施等方面,深入探究美國警察實施盤查行為的基本內容以及法院通過一系列的盤查判例所確立的盤查規則。
當然,為全面并深入了解警察在執法中的盤查行為,在重點研究美國相關判例的過程中,本書亦將在必要時對其他國家的警察盤查制度予以簡單說明。之所以將美國相關判例作為研究視角,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是最早確立警察盤查規則的國家之一,歷史較為悠久,從立法到執法方面均相對完善,并且相關判例規則對實踐中警察實施盤查行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視人權的國家之一,而警察實施盤查行為的本質也離不開人權理念,美國的人權理念是警察實施盤查行為的重要理論基礎。另外,警察盤查行為既是警察在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又不可隨意實施而應受到相應限制。因此,如何權衡警察實施盤查行為在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中的作用與對個別公民個體權利的臨時侵犯以真正實現盤查的應有之義,是各國在追求人權與法治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對這一選題的深入研究,亦可以為我國警察盤查行為的立法完善提供科學論證。
注釋
[1]Bryan A.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Tenth Edition),Thomson Reuters,2014,pp.783,1645,1702.Frisk,n.(18C)a pat-down search to discover a concealed weapon.—Also termed pat-down.See STOP-AND-FRISK.Cf.SEARCH(1).—frisk,vb.Stop,n.(16C)Under the Fourth Amendment,a temporary restraint that prevents a person from walking away.
Stop-and-frisk,n.(1963)Criminal law.A police officer’s brief detention,questioning,and search of a person for a concealed weapon when the officer reasonably suspects that the person has committed or is about to commit a crime.The stop and frisk,which can be conducted without a warrant or probable cause,was held constitutional by the Supreme Court in Terry v.Ohio,392 U.S.1,88 S.Ct.1868(1968).—Also termed investigatory stop;investigatory detention;Terry stop;Terry search;field stop;investigatory defense.See reasonable suspicion under suspicion.
Terry stop.See STOP-AND-F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