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茶的起源
據傳,在唐朝中期,有一位130歲高齡的和尚被請到了朝堂上,唐宣宗虔誠的向他請教長壽之道,問詢是不是有什么長生不老之藥。那和尚便搖頭答道:“我從來都不吃藥,就更不了解藥性了,平生一個愛好就是喜歡喝茶,每逢我云游到一個地方,總是先要討些茶來喝,就算是喝上一百碗也不會嫌多。”
這個故事也許有虛構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其說明了什么問題,就是茶是健康的飲品,可以拿來養生。后來經過科學研究發現,茶確實對人有很大的益處。
茶在英國人被稱為是:“健康之液,靈魂之飲”。而其在中國則更被譽為“國飲”。
茶起源于中國,不過經過歷史的發展,茶已經逐漸走出了中國,走向了全世界,如今,世界各地都在飲用茶葉。茶也同咖啡可可,成為了世界上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在中國,種茶、制茶、飲茶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要說國內沒有喝過咖啡的人可能還有很多,但是要說沒有喝過茶的,只怕只有嬰幼兒了吧。
所謂“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里面所講的皆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茶赫然就在其中,可見茶自古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我們說,茶是一種保健飲品,既可以怡情悅性,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同時,茶也是一種中藥,具有藥用價值,可謂“茶乃萬病之藥”。
茶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傳說古老的神農時期,神農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炎帝。當初咖啡被一只山羊吃到上躥下跳始被發現認識,而關于茶的起源,也有一個更傳奇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大約4700年前,有一天,神農氏炎帝覺得很渴,就在某個野外架起了一堆柴火,上面安上了一口釜開始燒水,這時候,身旁的一棵不知名的樹上飄落了幾片葉子,正好就掉進了這鍋正在燒的水中。于是,那水漸漸變成了淡淡黃色。
我們都知道炎帝這個人敢嘗藥草,是個為了真理可以不要命的主,況且傳說中他還長了個透明可視的肚子,從外面可以看到胃里面及腸道的變,可以說,他的人生使命就是替人類發現各種食物和草藥。
要是讓別人看到這種情況肯定就很郁悶的重新燒一鍋水看,但是我們的炎帝就不一樣了,這掉進了某種神秘葉子的水,送上門來的一種草,就算是有毒,他又怎么可能不去嘗試?所以他拿起了一旁的木勺,舀起一勺嘗了嘗。
這一喝可不得了,頓覺滋味甘甜清冽妙不可言,還神清氣爽了許多。這一年,據說是公元前2737年。他所喝的,正是在幾千年之后風靡全球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茶。
這個神話故事是唐代茶圣陸羽所著書籍《茶經》中所記載的,不過照一貫的經驗來看,在古代,人們總是喜歡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于神農氏。所以事實究竟是怎么樣,如今我們也無處可考了。
關于茶的起源,當然還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茶起源于上周,有人說是先秦,有人說是西漢,還有人說是三國,眾說紛紜,吵了幾千年還一直沒有定論。
據漢代人整理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氏跟茶之間的淵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神農氏親嘗百草,中了毒,最終拿茶解毒,效果很好。所以那時候茶是一種藥物。
在西周時期,茶是用來祭祀的祭品,春秋戰國時期,把茶作為菜食,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到了西漢時期,茶慢慢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講的則是“茶禪一味”人們開始紛紛以茶代酒,作為了一種清廉的象征。這也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相比于酒,茶自然是更健康,到了隋朝唐朝的時候,茶終于成為了一種大眾飲品。
唐朝時期,茶葉生產比較發達了,飲茶的風氣也開始盛行了,這也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唐朝,茶的飲用者可以說是上到皇宮顯貴,王公爵士,下到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開始飲茶。飲茶之風盛行,所以才給后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最著名的《茶經》也是在唐朝中期成書的。到了唐朝后期及朝,茶已成為了“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最受歡迎且最普遍的飲用之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國代,最初茶是寫成“荼”這個字,經過了歷史的發展才逐漸形成了另一種文化,荼也是茶的簡化版。另外,“茗”也代表了茶。這是由吳人陸璣《毛詩·草木疏》一書中提到的嗎,“蜀人作茶,吳人作茗”。
在地域方面,據說最初在西南地區為主,云南的XSBN是茶樹的原產地,另外就主要是四川一帶,而最早的人工茶樹種植和茶葉的制造地是在四川蒙頂山,直到后來,秦完成統一之后,四川跟其他地方的經濟交流才逐漸多了起來,于是種茶和制茶,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是從長江流域,再向北,向西北逐漸在全國拓展開了。
總結一下在國內茶葉的品飲和食用的變遷
“煮”
“泡”
“烹”
“淹”
5、“煎”
當今世界上廣泛流傳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的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而中國茶葉傳播到國外,大約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從南北朝開始,我國的茶葉就陸續向東南亞及鄰國輸出了。而到了唐朝,大約805年的時候,來中國留學的日本最澄禪師將茶籽帶回了日本,從此,茶傳入了日本。但是當時茶在日本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識,直到宋朝時期,榮西禪師再次從中國帶回茶籽,同時他還將宋朝禪院“茶禪一味”的風氣帶了過去,在日本很多寺院設立了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風習。建保二年(公元1215年),榮西在他的《吃茶養生記》一書中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并明確的記錄了一個案例,當時日本有名的將軍源實朝患了一種熱病,非常難受,但喝了他獻上的二月茶之后很快就痊愈了。自此以后,日本茶風越發盛行了起來。所以,榮西也被后人尊為是‘日本的茶祖’。之后的一位叫作圓爾辨圓的留學僧從中國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日本的靜岡縣,茶風更是風靡日本。從此,開始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
在大約十世紀的時候,蒙古商隊來中國從事貿易時,將磚茶從中國經由西伯利亞帶到了中亞。
在十五世紀初的時候,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后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茶葉傳到了美洲。
印度尼西亞于1684年開始傳入我國茶籽試種,以后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后葉開始有明顯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加速了茶的恢復與發展,并在國際市場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紀初,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時尚的行為,于是,茶葉也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于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的禮品。
茶葉的發祥地位于中國西南部的YN省,但茶葉之路卻是通過廣東和福建這兩個城市傳播于世界的。當時,廣東一帶的人把茶念為“CHA”;而福建一帶的人又把茶念為“TE”。廣東的“CHA”經陸地傳到東歐;而福建的“TE”是經海路傳到西歐的。這也就是有了世界上對茶的名稱的不同的兩種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