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7評論

第1章 走出心靈的迷宮(1)

某夜,暴風雨席卷了香港臨山的一幢12層公寓。

公寓中的一名男孩,本已約了女友外出,出門時因風雨太大,就臨時取消了約會而逗留家中。而公寓中另一位有孕在身、本已臥床休息的少婦,因想要吃點東西而獨自駕車外出。當她冒著風雨駕車返回時,發現整幢公寓竟然在風雨中倒塌了……

包括那名男孩在內的公寓中的其他居民都喪身在倒塌的公寓與山泥之中,而孕婦卻幸免于難。

這是香港作家倪匡筆下一個耐人尋味的命運故事。一念之間,生死兩重天,這到底只是作家的一種藝術創作,還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筆者一位朋友的真實經歷同樣很神奇。

九月的一天,時任某銀行總行常務副行長的他,需去下屬的紐約分行開會,為此秘書提前訂好了去美國的機票。不知為何,為處理一些小事,他反常地取消了原訂的航班。

為準備搭乘次日的航班,他在家一邊整理行李,一邊收看電視新聞。電視畫面令他目瞪口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正在烈火中轟然倒塌……

這就是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事件。而原本此時此刻,他應該正在世貿中心的賓館內,與紐約分行的高管們一起用早餐。

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那么,這只是偶發事件,還是命運的必然?難道真有命運存在嗎?如果有,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可以改變嗎?怎樣才能改變?

生命是一次艱難的旅程,其間充滿著太多的無常。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痛苦不幸時常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一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們很少有能力預見、把握和應對它們,似乎只能別無選擇地經歷它們。

從出生之日起,我們就步入了一個只有唯一出口的巨大迷宮。一生中,必須找出正確的路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走出迷宮,否則我們只能無奈地迷失在這個巨大的迷宮中。不管在你的生命中發生了什么,要知道,現在你所遇到的每一個障礙或絕境,都來自過去的無知和妄行埋下的種子。對于已經發生的結果,我們無力改變,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停下探索的腳步。事實上,只要我們從無知中醒來,就一定能走出迷宮。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六祖慧能這位禪宗大師闡明的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能覺醒、覺悟,我們就是佛。

只要還在迷宮中,我們就會處處受到限制,甚至遭遇絕境,一輩子迷失其中。因為迷宮中有很多誘惑,如金錢、名利、愛情等,稍不留意,這些東西就會迫使我們停下追求真理的腳步。必須先改變意識,才能改變行為。一顆寧靜和智慧的心可以引領我們走出任何困境,甚至絕境,它能幫助我們找到那扇唯一的門。

一個正信的宗教,其真正的目的是指引我們追求真理、獲得正確的處事之道,并從煩惱困惑中解脫。神秘的并不是宗教,神秘的是我們的心。因為無知,我們盲從;因為自我,我們誤解。只要生起智慧、擁有正見,就能認清我們的心,從而認識并掌握一切。其實一切真相就是我們的心。

現在,就跟隨佛的大智慧,走向自由與覺悟之路。

你的心中深埋著一顆煩惱的種子

加拿大有一種生命力特別旺盛的蒲公英,即便你將它連根拔起,不久它還會從地下長出新的來。后來,經過專家的深入研究發現,它的根須特別長,竟然頑強地扎入地下八米的深處,并且須根的盡頭有一粒種子,就算須根斷了,蒲公英也照樣會因這粒種子而再次破土重生。

在我們內心深處,也深埋著一顆種子。不知不覺間,這顆潛伏著的種子在不斷地發芽開花,并結滿了各式各樣苦澀的果子。

雖然我們討厭那些苦澀的果子,但由于并不知道它們究竟來自何方,所以就算用盡了各種方法,卻總是失望地發現無法根除它。

因為,我們總是治標而不治本。就像人們只是鏟除地上的蒲公英,或者雖然拔出了蒲公英的根須,卻將那顆種子留在了地下一樣。

若不將深埋于心中的那顆種子拔除,又怎能消除苦果?

那么,那顆種子在哪里?長什么樣?怎樣才能根除它?

心,是個越來越小的容器

深埋于我們內心深處的那顆種子叫“自我”,它是我們人生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源頭。

我們的心,本來應該像虛空一樣,可以容納一切。一切都和我們沒有對立,一切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一切。我們和整體沒有分割。

當心中有了自我,就開始分割和比較,“我”從整體中獨立了出來。接著,因著我們的喜好、經驗,心的大小容量就顯露出來了,我們的心不再可以容納一切了。隨著分割的東西越來越多,心的容量也就隨之變得越來越小,再也容不下自己不喜歡的事物——這就是所謂的“個性”。當有一天,我們把一切都分割得清清楚楚時,心量就變得非常狹窄,于是什么都裝不進去,也出不來了。自我變成了一道過濾外界事物的屏障,它將一切不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都擋在了外面。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心變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容器。

自我,在慢慢長大

蒲公英的那顆種子在初生的時候,只是扎根在土壤的淺層。這時它還無力扎入深土之中,無法自主地把握一切,只能被動地等待機會。當它從地表吸收了足夠的養分,從土壤中嶄露頭角時,種子里那股潛在的力量就開始發揮作用。

經過陽光和雨露的滋潤,它開始茁壯成長。它在地底下長出了須根,將當時那粒淺埋在土壤中的種子慢慢往更深層的土壤中推進——那里有更充足的養分,更安全,更寧靜——不會因為一場突來的暴風雨而被奪走生命。須根日漸長大,在光合作用下,各種營養通過它輸送到蒲公英的每一處,它的生命力變得越來越強。

自我也如同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在我們的“培育”下慢慢長大。

在兩歲之前,我們還不能認出自己,這時還沒有自我意識,只是靠本能的反應來維持新陳代謝和作出一些簡單的身心反應。此時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將個體從整體中獨立并分割出來的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因而對外界事物作出的是本能反應——自然而沒有分別,一如我們的眼神,天真而爛漫。一旦自我意識產生,那種漫無目的、天真爛漫的作用力也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系統、有邏輯、有目的地與事物發生種種關聯的意識行為,自我逐漸形成了。

有了執著,就有了煩惱和痛苦

當我們對事物的片面認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開始依照自己獨有的方向行進。隨著不斷地與外界發生物質性或精神性的交互作用(能量轉換),一個新的、突顯的、可被識別的自我就會變得越來越獨立和強大。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固執己見。此時,頑固不化的思維模式產生了——執著就開始了。這個執著會圍繞“我”來做文章,一切事物都將跟這個“我”形成關聯,一切好壞皆以“我”為中心來作出評判。接著,我們就慢慢執著于這個自我,經過一定階段的熏習和積累,一個獨立個體的自我意識成熟了——“我執(即自我執著)”形成了。

我們一系列內在的反應和外在的行為,形成了對內的感覺和對外的覺知,自我意識因此被喚醒,就這樣人們慢慢地有了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和覺知能力。這種經驗會帶領人們走向文明,但也帶來了相應的痛苦和煩惱,它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一系列的行為、語言、思想都會處處與這個自我產生相對作用,并開始以相對的是非、好惡等獨特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因此就有了種種覺受,從而生起煩惱和痛苦。

“我執”會給人帶來無形的束縛,我們很難擺脫這些既成的慣性思維模式,這時煩惱和痛苦就會像影子一樣跟著我們。人生因此就成了一次別無選擇的艱辛旅程。

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自我存在

那么有沒有辦法把這把雙刃劍用好,只使其發揮有益的作用而不產生負面作用呢?能夠避免自我負面影響的唯一辦法就是超越自我。

從根本上講,自我的本質是“我執”,就是妄執人有一個實在的我的存在——有一個獨立的身和心,于是便生起了與我的身心有關的一切覺受、生老病死等種種煩惱和痛苦。

在生命本體未顯露時,我們通過觀察,逐漸認識到這個能觀察、能知道一切、能覺知自心的“那個”就是“我”,并隨著日常作用的長久熏習,凝固成了一個較為明顯的、可以控制自心和作用的“我”的存在。有了“我”,“我執”就必然地產生了。但這個“我”并不是那個能作用一切的生命本體本身,而是由我們的妄想執著而暫時顯現出的一種生命本體的附加產物,這個“我”并不能保持恒常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經歷、作用的變化而產生無常變化的動態“我”。

自我一直在無常變化著。無論是這個“身”還是“心”,都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主體或主宰存在。身體和心念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細胞生生滅滅,所以不存在一個恒常不變的,可以主宰、控制身心及一切的主體——“我”,它只是個無常變化的假名。

超越自我,顯露智慧

身體在變,心(意識活動)也在變,那么不變的是什么?

當我們進入全然、自在、寧靜的狀態,一切只是應機、自如地作用著,沒有一個起主宰作用的“我”的概念存在,這就超越了自我。此時,純粹的創造力會以最大限度顯現出大智慧和人性的光芒,我們將因此而擺脫過失、疾病和煩惱,如此才能達成美滿的人生。

有“我執”的這個概念存在時,就有受者、承擔者、肇事者,就有狹義地區分好壞的標準和概念存在,就會在作用時產生矛盾和障礙。并且這個概念的標準是相對的、片面的、有局限性的,是自我主張性的,在作用時會處處受到自我的束縛,錯誤、過失等一系列負面的產物會油然而生。

沒有“我執”這個概念存在時,就只是全然地、應機地在做好當下的每件事情,沒有將精力分散、浪費在其他無用的地方,沒有受者、做者、自我對立和識別計較得失的作用存在,是忘我和超我的作用狀態。沒有包袱和束縛,沒有得失心和欲念,這樣反而能自在無礙、專心致志地超常發揮作用力。最后,身心會逐漸做到以下五步:

第一步,清凈:沒有了雜心妄念,暫時脫離了欲望、嫉妒、愚昧。外在的行為沒有過失,內在的心境也沒有煩惱,這就是身心清凈的狀態。

第二步,自在:身心完全脫離了煩惱的束縛而通達無礙。

第三步,覺悟:遠離一切迷妄,生命的本體——自性顯現。過去我們內在的覺性被自我等各種無明遮蓋,就像天空被云層(白云或烏云)遮蓋住一樣。這時,我們誤以為天空是白色的或灰色的,錯認了天空的真實面目。我們的心也一樣,有時受種種煩惱、妄想覆蓋,有時受各種快樂、幸福情緒牽引,有時又能清凈、無執著。但正像白云和烏云都不是天空的本來面目一樣,煩惱和妄想也都不是心的本來面目。當我們站在云層的上端直視天空時,才能親見天空的本色。

第四步,大智慧顯現:此時,破除了“我執”(執著有個恒常不變的自我存在)和“法執”(不但“我”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主宰存在,萬物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主宰存在,而且心的一切作用力也是暫時的、變化的、虛幻不實的),自性自然顯用,成為純粹的創造力,如天空本色顯現,沒有任何白云或烏云的遮蓋。

第五步,返本歸源:達成無上的喜悅之道——大圓滿、證悟。此時再也不會被欲望和妄心所迷,體證了真理,證悟了存在的真相和生命的真諦。

心,創造了你的命運

是我們的心創造了包括命運在內的一切事物和作用。在還未清晰地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我們只能在命運的漩渦中隨波逐流。當了悟這一切,并能把握住心這個造作一切的源頭時,就能走出心所創造的迷宮,從被動中脫離,成為一位真正自在無礙的智者——覺悟者。

你相信有命運存在嗎?

如果人的一生都被命運左右,你會作何感想?

即便你是個徹底的唯物論者,在你自己或其他朋友身上也可能發生過一些“奇怪”的事,比如:算命、卜卦能了解過去或未來的一些信息;催眠可以了解過去的一些具體事件。

筆者有位同事,從不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一日他出差到北京,一位素不相識的“大師”幫他測了下生辰八字。大師說他某年家中人口發生變化,某年成婚,某年工作發生變動等。開始他很不以為然,稍后一想,就吃了一驚。其父正是大師所說的家中人口發生變化的那年過世的,而自己結婚、工作變動等時間竟也全部被其言中!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算命先生蒙人的把戲,還是生命的確有軌跡可循?

明朝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記載了一段與之相似的有趣的命運故事。

我童年時父親早逝,母親要我放棄學業改學醫。后來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相貌非凡、一臉長須、飄然若仙的老人,老人說:“你是官場中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學宮了,為何不讀書呢?”后來得知老人姓孔,云南人,得到宋朝著名卜士皇極數的真傳。

我帶老人回家,請其替我推算一些過去的事,結果非常靈驗。

一次孔先生替我推算命數,說:“你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次年,果然三處考試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終身的吉兇禍福,說: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后,在某一年,應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縣長,在做縣長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該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從此以后,凡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預先算定名次。唯獨算我做廩生所應領的米,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出貢。哪知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學臺(相當于現在的教育廳長)屠宗師就批準我補了貢生。我私下就懷疑孔先生的推算。不料后來被另一位代理的學臺楊宗師駁回,不準補貢生。直到丁卯年,才補了貢生,經過這番波折,我又多吃了一段時間的廩米,算起來連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總計是九十一石五斗。于是我就更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運的遲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時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后來袁了凡一直被大師所說的“命運”所困,直到其遇見云谷禪師指點以后才有所變化。當然,這是后話。

假設袁了凡所述屬實,那么未來真的可以被預見?真有命運存在?真如佛家所說,人受自己業力所牽引,善者得善報,惡者得惡報,除非通過修行,用智慧斷除無明,否則就被迫在六道中輪回受報?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佛家的這種說法,到底是迷信還是確有其道理呢?

過去,輪回說一直被視為迷信,但現今西方的很多科學家已開始注意并研究這一現象,美國一些學者甚至已研究了數十年。有一部名叫《前世今生——輪回的故事》的紀錄片,就真實地記錄了幾名孩子對輪回經驗的記憶以及科學家們對此所作的跟蹤研究。盡管科學家們還無法對此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但的確無法簡單地否定發生在很多孩子身上的一些神奇的輪回跡象。

如果輪回的確存在,似乎命運就必然存在。也許你同袁了凡一樣,也正苦惱于命運的束縛。

神秘的命運之手,你感覺到了嗎?

上架時間:2015-02-15 14:20:23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丘北县| 喀什市| 哈密市| 建昌县| 泸水县| 宁晋县| 龙泉市| 高台县| 永安市| 兰坪| 长海县| 梨树县| 陆丰市| 庄浪县| 尚义县| 奉新县| 阳春市| 奉节县| 肥城市| 息烽县| 新和县| 兴海县| 乌海市| 绥芬河市| 安化县| 乌海市| 修文县| 邓州市| 南陵县| 察隅县| 天全县| 禹州市| 陵川县| 阳高县| 河源市| 西贡区| 化州市| 商都县| 广丰县|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