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開元二十三年
開元二十三年。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自玄宗皇帝泰山封禪以來,大唐似乎更受天地鐘愛,每年都是風調雨順,國庫錢糧充盈,武力雄厚,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此乃大唐又一盛世。
十王宅。
積水順著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暈開一圈漣漪。
“王御醫,我兒情況如何?”
府邸內一處廂房。
一個穿著朱紅色紗裙頭戴祥云簪的美婦正神色焦急的看向正在把脈的大夫。
床上躺著一個舞象之年的少年,他身材修長,俊美如玉,只是眉頭一直緊皺的牢牢捏住了美婦的心。
“娘娘不必擔心,壽王殿下他只是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精神緊繃導致氣血不暢,如今已經平穩下來了,待臣給殿下抓幾服藥喝下,不用幾日便可恢復。”
美婦聽到此話才長舒一口氣。
揮手讓御醫去抓藥。
她臉上的擔憂并未因太醫的話而消退,坐在床榻邊,素手輕撫少年的額頭。眼中滿是慈愛和憐惜。
“不管是誰要害你,為娘都定會將其捉出來。”
她朱唇輕吐,再起身時臉上已經冷若冰霜。
走出房門,左右侍衛立馬上前躬身迎候。
“把所有的下人侍女都召集起來審訊。”
“不管動用什么手段,我要知道我兒身上這幾日都有什么變故!”
……
屋內,在美婦離開時,床上的少年便睜開了眼。
他眼神空洞,身體僵硬如木,看不出半點生氣。
兩個靈魂在他腦中不斷交織,最終融合到了一起。
他的眼中才重新煥發光彩,只是其中盡是迷茫。
我沒死!?
大唐?
李瑁?
這個名字怎么聽起來這么奇怪?
我到底是誰?
我記得,在宛城之時,我正與鄒氏玩樂甚是歡悅,張繡突然反了,我疲于逃命但還是被射落馬下。
再一醒來就來到了這大唐。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重返年輕的身體,似乎一切都明悟過來了。
他重新活過來了。
但卻沒有回到他所在的時代,反而成為了一位大唐的皇子。
比起他曹操原本的出身簡直不知高了多少倍。
若在那群雄并起諸侯爭霸的時代,他能有一層皇子皮穿在身上,早就收復失地,重興漢室了!
然而就在他有如此想法的時候,關于他原本的記憶卻逐漸變淡。
有關于曹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而關于壽王李瑁的一切卻又變得清晰起來。
面對那清晰的記憶,曹操的臉瞬間一僵。
可當看到記憶中史書對于前朝記載,他又長舒一口氣變得坦然起來。
“忘了,忘了也好啊。”
他目光看向窗外,雖有一層墻壁遮擋,但他又仿佛能看透時空。
一個人影似乎在和他遙遙相對。
“雖不知史書中記載的我尚未亡斃,但若能重改歷史,希望收復中原,匡扶漢室會是你劉大耳朵吧。”
“五胡亂華這等事務要再發生了。”
他從床上起身,對著窗外遙鞠一躬。
再起身時,李瑁的記憶已經完全占據他的腦海。
但他仍記得自己是曹操,那個敢手持七星劍刺殺董卓的曹操!
“從此刻我便是李瑁了!”曹操輕聲自語,于過去徹底告了別。
“陛下駕到!”府邸外一道尖銳的聲音極為有穿透力的傳到李瑁耳中。
李瑁眼中精光閃爍,他思忱片刻便重新躺倒床上閉上了眼睛。
關于他這個父皇的記憶也開始出現在他眼中。
隨著記憶翻涌,李瑁眼中的精光越甚。
“李隆基雖是經過兩次玄武門繼承制當上的皇帝。”
“但在位期間勤于政事,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
“甚至開元十三年還到泰山進行了封禪,是繼秦皇漢武光武三帝之后第四個封禪的皇帝。”
越是看腦中的記憶,李瑁心中的敬佩之情就越甚。
能將國家治理成這樣,足以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啊!
這一直是他的畢生夙愿。
只要這等盛世能夠延續下去,他就算當個閑散王爺也沒什么不好的。
或者他可以憑借這具年輕的身體帶兵打仗,封狼居胥,成為霍去病那樣的人物!
李瑁緊緊的捏緊拳頭,身體都忍不住開始顫抖。
至于成為像李隆基那樣的明君他也不是沒想過。
他母后武惠妃極受李隆基的寵愛,連帶著他都冠絕諸王,不是太子勝似太子了。
只要他想,重立太子也并非難事。
只不過憑借他對李隆基的行事作風來看,若國家無變故,這太子之位就是個燙手山芋。
他這個父皇為了怕自己的兒子們重蹈他的覆轍,對皇子們的管控極為嚴格。
不僅讓皇子們都居住在十王宅,還嚴格禁止諸王與諸臣結交。
儼然杜絕皇子們參與一切正治。
可只要坐在那個位置上,就算太子不想,也會有大臣示好。
而這卻又是李隆基不能容忍的。
偏偏太子李瑛又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關系親密。
如此下去,他斷定李瑛這個太子之位做不了多久了。
在李瑁思索之時,門外已經傳來陣陣腳步聲。
房門被推開,一陣涼氣夾雜著清風而來,屋內多了幾分草木清新。
人還未至,威嚴的聲音便先一步傳到李瑁耳中。
“朕的十八郎怎么樣了?”
“回陛下,瑁兒雖仍在昏迷,但經太醫診斷已無大礙,服上幾幅藥劑再修整幾日便能痊愈。”
“殿下您費心了。”
聽到另一道女聲的李瑁腦中瞬間就浮現了一個美婦的身影。
那是他的母親武惠妃。
武惠妃在他之前有兩個兒子,全都夭折了。
在他之下還有一個弟弟盛宣王李琦。
因他是長子,十分受寵,他的母親因想要當皇后被朝中大臣阻礙。
御史潘好禮更是上書說,立武則天的后人為皇后,怎么對得起天下死節的忠臣義士。
大義一出立皇后一事便作罷了。
如今武惠妃的重心便全在他身上。
想要搞廢太子李瑛,讓他去當那個太子!
他日后若是登機,武惠妃便可母憑子貴。
一想到這些記憶,李瑁的頭瞬間就疼了起來。
天下也沒有不透風的墻。
就算真不透風李隆基這等明君又如何看不出來,只要知道誰吃虧誰受益便能推導出是誰在謀劃。
做出李隆基最忌諱的事,他和武惠妃又怎會有好下場?
【開演了開演了!這李隆基的扮演者還真威武啊!】
【不威武怎么能當得起唐明皇,可惜,他要是早死二十年就好了】
【黑子白子都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誰說不是,一日殺三子,安史之亂都是這家伙搞出來的,八年時間直接拖垮了一個唐朝,死了三千六百萬人啊!將近六點五成的人口都沒了】
【三千六百萬人等于現在的四億兩千九百萬人,人類史上排名第一,你以為鬧呢?】
【五胡亂華才死了一千六百萬漢人,這比昏庸導致死了比那場戰役還多一倍多】
李瑁閉著眼,看著眼前出現的一行行文字,渾身止不住的顫抖。
其一是這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文字,其二便是這文字上所蘊含的信息。
如果上面說的都是真的,那他簡直不敢想象。
少有饑餓、疾病、瘟疫的時代竟然能死這么多人。
如果真是李隆基導致的,那這哪里是明君。
都不能說是昏庸,那不是畜生嗎!
然而眼前的另一句話卻令他頭皮發麻。
【那算什么,漢末三國爭霸五十年還死了四千二百萬人呢,大多數都是曹操統一北方那二十四年死的,李隆基不是崇拜曹操自幼便稱自己為阿瞞嗎,在這方面兩人可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