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國古代災荒賑貸制度研究
最新章節(jié):
參考文獻
作為一項獨特的救荒養(yǎng)民策,賑貸一直是數千年荒政實踐的重要面向,一定程度上維系了中國古代小農家庭農業(yè)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相比于其他救荒措施一樣,賑貸雖然也內嵌于封建國家的官僚制度和治理體系,因而可以用維護統(tǒng)治、鞏固政權和實現(xiàn)持續(xù)剝削等政治話語進行解釋,但它在制度文化、運行邏輯、機制設計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災荒賑貸制度衍生于中國古代國家與農民的道義關系,同時推動著這種道義關系的不斷形塑。它以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道義責任為重要邏輯起點,以“仁”和“義”為核心評判準則。另一方面,在古代應急性救災舉措中,無償的賑給體現(xiàn)的是純粹意義上的救助,它與恩惠性的施舍并無二致,平價的賑糶則借助于市場機制,利用國家調控的價格向難以維持生計的貧民進行有條件的救助。
最新章節(jié)
- 參考文獻
- 第七章 余論
- 第五節(jié) 國家災荒賑貸責任轉嫁
- 第四節(jié) 道義自覺的個體化危機
- 第三節(jié) 賑貸債務的蠲緩與道義虛化
- 第二節(jié) 災賑制度發(fā)展及其精細化陷阱
上架時間:2024-10-25 15:01:5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