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學徒(世界科幻大師叢書)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致中國讀者
1982年,我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鎮開始寫作我的第一部小說(也是“邁爾斯”系列的第一部)。那時的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我的小說有一天會在中國出版發行——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科幻小說,好像當時描述二十一世紀的某些小說一樣。
是啊,可現在……
現在,我們大家都已置身未來。盡管這個未來仍舊沒有月球基地,沒有飛行轎車,但卻實現了許多奇跡,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世界還不完美,也許永遠不會,但事實證明,比起二十世紀中期,我在飽受核彈威脅的青年時代讀到的某些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世界毀滅的凄慘前景,現在這個世界光明得多。現在似乎沒有人在放射性廢墟中四處爬行、對抗異種——就算真有這種事,數量也不多。相反,我們發現自己正處于人類歷史上思想和藝術最為繁榮豐盛的時代。當然,這些思想或藝術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數量確實龐大,我們可以從中選擇。“數量本身就是一種質量”,這句老話還是有道理的,尤其是涉及信息時,這句話更妙、更對,不能僅僅看成英語中一個小小的文字游戲。
“邁爾斯”系列故事不是那種板起面孔的科幻小說(我希望我的小說能做到詼諧、機智),而是那種將讀者帶到另一個世界的冒險故事。首先,它應該能讓我自己高興;其次,它能使任何愿意參加這次冒險的讀者感到高興。我感到欣慰的是,許多讀者從中得到了快樂。自從最初的三部于1986年付印以來,這個系列在美國不斷重印。“邁爾斯”系列的十四部小說已經被譯成十九種文字。同時,這些書還榮膺眾多獎項,讓我倍受鼓舞。
盡管“邁爾斯”系列是以銀河空間為背景演繹的冒險故事,但這套科幻小說系列中的科學背景和情節更側重于生物、遺傳和醫藥方面,致力于探討這些領域的發展進步對社會結構和兩性關系——尤其是對我的主人公們忙碌的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我的同行弗諾·文奇提出了“超人劇變”理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形態將會改變得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對這種觀點并不十分贊同。作為一個人、一個母親,我深切地體會到,人類受制于自己隨時光流逝不斷改變的身體,這種制約是極難撼動的。在我看來,“超人劇變”理論只對一種人有吸引力:希望自己一出世就具有二十二歲成年人的外形與心智的人,這種理論會讓他們把長大成熟的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所有努力(多數并非他們自己的努力)輕松拋諸腦后。對于“劇變”,弗諾·文奇的理論闡述得十分精辟。但我懷疑現實中的變化將大大不同于他的理論,而且不會那樣猛然改變。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試著向廣大讀者指出:未來將出現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依存、互相競爭,不會出現單一的、普適性的模式。
我很早就開始閱讀系列書籍,總是苦于難以將大部頭系列中的情節順序理清,有時甚至毫無頭緒。所以當我自己進行小說創作時,我最先考慮的就是讓這些故事既能獨立成篇,組合起來又構成一個系列。作品的翻譯順序比在美國上市的順序更讓人難以捉摸,但我的做法獲得了成功使世界各地的讀者不再受作品先后次序的困擾。我設法讓系列小說中的每一本都有合理的開端、發展和結局;在提供背景時,我盡量避免笨拙冗長地復述前面的故事情節。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無論以什么樣的順序閱讀,這一系列都能為讀者提供懸念和驚喜。
有讀者朋友給我發來電子郵件,說“邁爾斯”系列的順序似乎沒個定數,無論依照哪種順序開始閱讀,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情節中去。但究竟哪種順序是最合適的?讀者朋友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而且樂此不疲。現在,我已經學會在因特網上用Google搜索我的名字時,如何在一些我根本不認識的文字和字母中將“‘邁爾斯’系列小說的閱讀順序”辨別出來——僅僅觀察小說標題的排列就可以了,我也由此了解到各國讀者對我的系列小說的閱讀順序的看法。
而作為作者,我的個人意見就是:從手頭有的開始,一直走下去。對于生活來說,這也是一條不錯的忠告。
最后,很高興科幻世界雜志社將我的作品介紹到中國。衷心希望在這個全新的二十一世紀,邁爾斯、他的家族、他的朋友、他的敵人(這是他永遠向前的動力)能夠將懸念和愉悅帶給我全新的中國讀者。
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2004年10月于明尼蘇達州伊代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