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27章 生活,現(xiàn)實,當(dāng)下(2)
- 第26章 生活,現(xiàn)實,當(dāng)下(1)
- 第25章 慈悲,善念,感恩(2)
- 第24章 慈悲,善念,感恩(1)
- 第23章 處世,交友,擇友(2)
- 第22章 處世,交友,擇友(1)
第1章 前言
身處紅塵世界中的人們,心中總是充滿了夢想和欲望,前程、功名、財富、地位、愛情、輝煌等,它們?nèi)邕h(yuǎn)在彼岸的時隱時現(xiàn)的朦朧樂園,寄托著我們?nèi)松拿篮迷竿?,吸引著我們作舟揚帆,奮力向前劃行。
然而現(xiàn)實常常與我們想象中的相差甚遠(yuǎn),生活中并不總是艷陽高照,人生中也不總是風(fēng)光旖旎,陰影不時飄過,荊棘時有出現(xiàn),人生之路布滿了泥濘坎坷,生活中不如意之處十有八九。在夢想的幻滅中和挫折的打擊下,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對人生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在燈紅酒綠的世界中放逐浮沉,漸漸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心智,迷失了本性,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對生活越來越感到難以掌控,對幸福和成功越來越感到迷茫。于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觀望,找不到人生的前行方向,體會不出生命的真正意義。
什么才是真實的自我?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才是真實的幸福?什么才是真實的成功?如何才能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我,走向真實的生活,擁有真實的幸福,獲得真實的成功?這一方面,佛家和道家給我們做出了清晰的解答和有益的啟迪。
一位作家出名后,總是忙得昏天黑地。他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請教一位年長的禪師。
作家向禪師言道:“師父,我為何自從出名以后就覺得工作越來越忙,生活越來越累呢?”
禪師問:“你每天都在忙什么呢?”
作家如實地回答道:“我一天到晚要交際應(yīng)酬,要演講演說,要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同時還要寫作。唉!師父,我活得太苦太累了?!?
禪師突然打開衣柜,對作家說道:“我這一輩子買了不少漂亮的衣服,你將這些漂亮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作家說道:“師父,我穿著自己身上的這身衣服就足夠了?,F(xiàn)在你要我將這些漂亮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會感覺很沉重的,我肯定會極不舒服?!?
禪師說道:“既然你懂這個道理,為何還要來問我?!?
作家問道:“師父,我還是不明白您的意思,敬請您說明白一點兒,好嗎?”
禪師說道:“你不是已經(jīng)知道你穿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夠了,再給你穿上更多的漂亮的衣服,你會感到很沉重,也會覺得很不舒服。你難道還不明白你是作家,不是外交家,也不是演說家,更不是政治家,為何要去扮演交際家、演說家、政治家的角色呢?為何要去做交際家、演說家、政治家應(yīng)該做的事呢?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嗎?”
作家恍然大悟道:“每個人都只能追求屬于自己的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人生才會輕松愉快?。 ?
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究竟為什么這么累呢?因為在追求一些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因為在做一些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身外之物不可強(qiáng)求,身外之事不可強(qiáng)為,只追求屬于自己的東西,只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此,人生才會自在灑脫。
佛與道,在對于人的內(nèi)在欲望和外在追求的剖析,在對人生的幸福標(biāo)準(zhǔn)、處世哲學(xué)、為人準(zhǔn)則、生活信條、功名追求等方面,都有著相似的見解,在許多方面有著相通的地方。佛家重在養(yǎng)心,教導(dǎo)人們要從內(nèi)心出發(fā),修煉無我超脫的寬大心境,解除心中的無明我執(zhí),放下心中的萬般煩惱,看開外界的名利誘惑、成敗得失;道家重在養(yǎng)性,啟發(fā)世人從本性出發(fā),修煉與世無爭、遺世獨立的自然本性,參透人生夢境,參透世俗功名利祿,游心于物之初,逍遙于白云之上。兩者都注重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業(yè),如寥廓世界中兩座高聳的山峰,向世人展示其巍峨的雄姿和渾厚的思想,又如茫茫暗夜里兩道耀眼的光束,直射人們迷惑悲苦的內(nèi)心,照亮人們前行的漫漫人生之路。
本書從淡泊、立身、煩惱、隨緣、平常、包容、謙遜、信念、精進(jìn)、學(xué)問、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多角度、多層次地闡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點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機(jī)鋒給世人以深刻的啟示,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潤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療苦病的一劑良方。
佛陀也有煩惱痛苦,那是在自己成道之前,心中欲念叢生,思迷智障;開悟之后,心性澄清明凈,內(nèi)心光明普照,欲望全無,煩惱痛苦自然煙消云散。生活在紅塵中,若不想被世俗的誘惑所迷惑,不想讓自己的心靈被污染,不想讓自己的身心疲憊勞頓,就要修煉佛家的“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超脫心境和道家的“游心于紅塵之中,逍遙于白云之上”的淡泊性情,給自己的心靈找個干凈的地方休憩,放空妄念,放下煩惱,妄念不生,煩惱不來,人生時時都是菩提,人間處處都是道場。
讀佛,與偉大的佛陀交心,涵養(yǎng)我們荒蕪干涸的心田。
悟道,和智慧的高士對話,滋養(yǎng)我們浮躁瘦削的本性。
佛養(yǎng)心,安頓內(nèi)心,在紛繁的世界中尋覓真實的幸福。
道養(yǎng)性,回歸本性,在迷茫的世界中找到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