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左宗棠誕辰二百周年祭

1、墓園滄桑

人生,作為高等生命的軌跡,不僅展現為生前的苦樂,還會延續(xù)到死后的際遇。

墓地的遭遇,也可算在其中。

距今一百二十六年前,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西歷1886年12月10日,本書傳主左宗棠的靈柩,在善化縣八都楊梅河柏竹塘下葬。這個地方現在叫做長沙縣跳馬鄉(xiāng)的柏竹村,在長沙市區(qū)的東南方,距市區(qū)不過十幾公里。墓地俯瞰的楊梅河,現已建起了公路大橋。照現在的建設速度,估計不到十年,城市化就會推進到這里。

左宗棠墓相鄰的地方,有兩個顯赫的紀念地,一個是民主革命元勛黃興的故居,還有一個是解放軍大將許光達的故居。

在我們的時代,與城市化的推進速度相比,歷史知識的普及顯然慢了許多。幾年前,當我前往左宗棠的墓地,路經許光達大將的故居通道前,請教一位年約五十的當地男人:“左宗棠墓廬在何方?”他反問我:“左宗棠是哪個村子的?”我回答:“是個歷史人物。”他說:“我們這里沒人姓左。”

左相國的下葬,在當年一定是一件盛事。一百多年過去,改朝換代,人事全非,若是一座普通的墳塋無人記得,是不足為奇的。但左宗棠不是普通人,他是我們民族的一位精英,用美國軍人學者貝爾斯的話來說,他是清末“四億中國人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偉大的人”,“不愧為其祖國和人民的光榮”;用儒家的話來說,他是被光緒皇帝賜謚“文襄”的孔教圣人。這樣一個人,是不應該被國人遺忘的。在如今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左宗棠這個歷史人物,理應比過去有更多的人知曉,尤其是在其墓葬的附近。但事實并非如此。這個杰出人物的身后棲身之地,和其湘陰的故居一樣,不僅無人為之宣傳,告知許多愿意前往瞻仰或憑吊而不知其所在的人(其故居柳莊因為管理者沒有交錢,該縣有關部門便拆掉了公路旁的指路牌),而且還遭到過嚴重的破壞。

我們是一個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fā)展的國家,我們有時候把文化振興的調子唱得無比高亢,然而事實上,也許當局更重視的是迅猛的物質開發(fā)建設,是有眼前利益可圖的事業(yè),而往往忽略了延續(xù)對歷史的記憶,而在對歷史的有限的、有時甚至是拙劣而漫不經心的保護中,往往又是做了任意的、有選擇的汰留。左公墓沒有遭到戰(zhàn)爭的摧殘,卻承受了以文化為名義的掃蕩。而如今,我們置身于經濟大開發(fā)的浪潮中,眼見太多的陳跡不可避免地遭到抹殺,但我們也許又忘了,倘若必須記住的歷史也被推土機掃蕩,被壓路機軋平,那么,我們這個民族恐怕就只能與一片水泥森林相伴,沒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記憶了。

那一次的謁墓之行,我幸得一位修車小師傅指點,開完了最后幾公里彎曲盤旋的山道,來到了目的地。左宗棠墓,靜靜地聳立在一條僅能容兩車對過的山間公路旁側。墓墻上有一塊說明牌,表明此墓是省級保護的文物。門口有一道鐵門,鎖著,墓園內外,闃無一人。把車向前開出幾百米,詢問在路邊工作的農人:守墓看門者在哪里?無人知曉。

我們一行三人決定翻墻而入。進去了,登石梯而上,看到墓前的石臺上擺著幾枝香燭,表明最近有人來祭奠過,只是不知,那些謁墓者是否和我們一樣,也是翻墻而入。

一個多月后,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們現在左宗棠墓地附近,在五十八歲的守墓人黃志清先生家里吃午飯。原來黃先生手掌墓園門鑰,在家候客。如果你問到了他的住處,他就可以給你打開墓地的門。這墓地猶如不出名的網站,不宣傳自己,你找到了網址,才能把它打開,但是檢索起來,絕無網絡上的方便。

朋友還說,他聽了一些故事,出自黃先生之口。

柏竹塘的這塊墓地,據說是左宗棠第一次領兵開赴前線,在東進江西的途中親自選定的。墓園規(guī)模和建制的設定,大概與墓主無關,是后人的設計。左宗棠作為經世之學的集大成者,對于鬼神、風水之類,似無深信,也不斥為無稽之談。他的態(tài)度是,若信,則要按照規(guī)矩辦;不信,則可自行其便。但凡記述怪異之事、神靈之說,他都持這種態(tài)度。但他為自己選擇的墓地,位居山巔,周邊蒼松翠柏,東面河流,常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幽靜開闊的處所,適合于身后長眠。

然而,他無法預料,他入土之后不到百年,身邊就會響起轟隆隆的爆炸聲。

左宗棠墓園,原來不盡如現在所見的這樣,堪稱規(guī)模宏大。墓園起初占地廣達百畝,墓道兩旁石雕林立,牌樓高過十三陵,階梯直達河畔。1975年前后,一條戰(zhàn)備公路途經跳馬,將左公墓園一分為二,牌樓拆了,墓道麻石也征用了,用于修路搭橋,墓園面積大大縮水,只剩下原先的十分之一。

那些石雕,包括左宗棠的雕像,以及石人石馬。1977年,“文革”結束后的第二年,當地的公社黨委書記因修石橋缺少石料,決定取之于墓園。如今在當年所修的甕橋之下,還埋著一些雕像的殘部,部分從泥土中露出了崢嶸。

至于墓園響起爆炸聲,是重磅炸藥造成的。

那時候,墓地所屬地方的幾名干部說,左宗棠是清朝的大官,他的墓室里面肯定藏有大批珍寶。他們叫人埋下一百多斤炸藥,用幾十根雷管引爆,炸開了墓室。轟隆巨響,墓室洞開,扒開亂石,露出一副棺木。民工們一擁而上,撬開棺蓋。

棺蓋開啟,一陣香氣撲鼻而來。眼前就是已逝的相國,依舊戎裝披掛,面色如生,似在睡夢之中,令觀者驚詫不已。但是,掘墓者更關心的是珍寶,一番搜索,大失所望。據說,他們唯一的收獲,是從相國嘴里取出了一顆珠子。少頃,死者面色驟變,隨即一陣惡臭襲來。圍觀者害怕了,作鳥獸散,扔下墓廬不管。

幾天過去,殘破的墓廬周邊,仍是惡臭陣陣。黃志清先生的母親當年已逾花甲,信佛行善。她對兒子說:“清伢子,左大人是朝廷大官,有功于國。如今拋尸露骨,怕是陰魂不散哪。快去把土平了,把左大人的尸骨重新埋好,磕幾個頭!”黃志清奉母親之命,鼓起勇氣,讓左公遺體重新入土。

這場鬧劇就這樣過去了,此事后來無人提及,因為對于自己不雅的行為,我們總是很難正視,而且非常健忘。在那個愚昧的時代,愚民層出不窮,愚行比比皆是,但多年已經過去,盡管愚民早已轉變?yōu)橹钦撸珖烂C的自我反省,卻如同極難聽到的天籟之音。

至于墓主左宗棠,這個清末的諸葛孔明,卻未曾算到自己會遭受生后的劫難。他生前勞績赫赫,風光無限,卻未曾享受榮華富貴。原想找個清靜之地,永遠安歇。豈料九十年后,墓穴被炸。今日,這塊墓地雖然貼著文物的標簽,卻是默默無聞,觀者罕至。不論是出于什么理由,國人對這個歷史人物,對這所墓廬下埋藏的千軍萬馬的廝殺,南征北戰(zhàn)的艱辛,抵御列強的抗爭,尋求富強的努力,似乎選擇了集體的忘卻。

我們生活在一個歷史悠長的國度,對某些歷史片段,對某些歷史人物,拋尸棄骨,隨手扔進集體無意識的垃圾箱。這究竟是學者們明智的緘默,還是媒體乖巧的抉擇,抑或是整個民族不具備更大的承荷能力,寧愿把難得糊涂奉為圭臬?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所見的左宗棠墓園,比之我在長沙坪塘所見的曾國藩墓,雖因縮水,規(guī)模格局較小,但通路順暢,保護完好,都是曾國藩墓園所不及的。這種對比,透露著什么樣的信息?

有一種解釋頗為可信。據說,解放軍的王震將軍,建國后開發(fā)建設新疆的領軍人物,看到“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景象,回想起左相國當年為收復和建設新疆所做的貢獻,對這位前輩老鄉(xiāng)甚為欽佩。有一天,他交代部下查詢左公亡靈棲息之地,聽說墓園被炸,頓時眉頭緊鎖,鄭重地說:“左公有功于國,他的墓園,應當修復啊。列為文物,供人瞻仰。”得到這個指示,長沙市政府撥款修復,并刻碑紀念,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在1985年。

1996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將這座墓園公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園得到了高層的重視,顯然是一個信號:這位歷史名人,終究不會被時光埋沒。2002年以來,以左宗棠為主人公的多部小說與評傳相繼問世,在小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左宗棠熱。時隔十年,在左公誕生二百周年之際,或許已有更多的各界人士,有意于回眸這個湘陰人生前的風采,會尋求一個較為通俗的紀實性文學讀本。本書的寫作,就是為了滿足這樣一個閱讀群體的需求。

本書不采野史小說家言,主要依據有關的奏疏、文札、書牘與可信的史傳記載,試圖將左宗棠的主要人生閱歷,做一個清晰而真實的回放。

2、性格決定命運

盡管左宗棠因各種原因宣傳不夠,但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他是照耀過中國近代史的一顆明星。由于他是曾為中國收復了六分之一國土的大將軍,當代人只要展開晚清那一幅幅風卷殘云的畫卷,就怎么也繞不開他的身影。只要你的游思闖入左宗棠的時代,就無法擺脫這位衛(wèi)國元勛的影響。他是左右那個時代的雄魂。

左宗棠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因為他做出的赫赫事功,在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但是有一點很明顯:如果他沒有登上總督與欽差大臣的高位,就無法建立他的軍功政績。那么,他在仕途上發(fā)跡的經歷,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然而,如果我們考察他的發(fā)跡史,便會發(fā)現,那幾乎是一個天方夜譚一般難以置信的故事。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左宗棠是一個漢人,而他生活在一個滿人當道的朝代。在他的時代,漢人當高官,其難度不亞于美國黑人當總統(tǒng)。何況清廷是一家私人機構,不跟董事長沾點親帶點故,總難進入要害部門。就算看在你本事大的份上,讓你管了點事,也有幾雙眼睛在暗中盯著你。越是人才,越是能折騰,人家越要妨著你搗鬼。總之,滿清統(tǒng)治者對漢人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即便你的文章寫得水上能點燈,即便你對皇家俯首貼耳惟命是從,照樣不能真正得到重用。

因此,在仕途的競爭中,左宗棠天生是處于弱勢的,首先因為他是漢人,而且只是一介寒儒;而他的性格又更為他設置了障礙,因為他天性耿介,剛直不阿,不像曾國藩那樣有忍性,能夠逆來順受,更不像李鴻章那樣曲意逢迎,能夠拿巨額的銀子收買大太監(jiān),打開宮廷內的機關暗道。中國封建人治社會中的官場是一個幾乎一成不變的模子,似乎注定裝不進左宗棠這樣不合規(guī)矩的異類。《湘軍記》的作者王定安說,左宗棠這樣的條件,且不說他別想在仕途上獲得升遷,就連在官場的險惡波濤中生存下來都很困難。幾千年歷史中,像他這樣剛直不阿的官員,不知有多少人含冤掉了腦袋,幾乎沒有幸存者。左宗棠沒被扼殺在官場里,能夠逃脫厄運,已經是一個奇跡了,又怎能指望仕途曠達呢?

何況,在左宗棠發(fā)跡的時代,清廷主政的是一位女老板。慈禧太后弄權,疑心多暗鬼,眾所周知。左宗棠這么一個動不動就揮灑真性情的漢人,按常理推斷,真是很難取得這位女老板的信任,從而得到她的重用。

然而,左宗棠硬是走上了仕途,而且走得頗為順暢,幾步跨越,就登上了最高的官位。這位湖南湘陰的硬漢,在六十一歲那一年,在陜甘總督任上,出任清廷的東閣大學士,入閣拜相了。清朝不設宰相,大學士就相當于當朝宰相。用現代國家的官制套改一下,我們就得稱他老人家為左總理了。

如果說內閣在清末只是一個擺設,那么在軍機處這個真正的執(zhí)行內閣里,也曾有過左宗棠的身影。左宗棠當上宰相八年以后,在六十九歲那年,出任軍機大臣,掌管兵部。這樣的高位,連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未能攀達。能者多勞,慈禧太后還讓左總理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清朝的外交部行走,跟洋人打交道,兼管了外交事務,這個位置,是曾國藩未能企及的,李鴻章也只待過很短的時間。這樣的地位,是一人之下,四萬萬人之上。左宗棠只聽令于慈禧這個女人,聽命于這個清末政權真正的大老板。

這是為什么?一個對于清末官場而言是先天性條件極其貧乏的狂傲書生,為什么能夠順利地登上極品的高位?左宗棠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心理學家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誠哉斯言。左宗棠的性格,是決定他成功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左宗棠的性格中,促成其成功的動力,主要有兩層。第一層是不愛虛言愛務實。這一點,毛澤東是看得很準的。他在評價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時曾說:“左為辦事之人。”

毛澤東所說的“辦事之人”,是一位超級的辦事能手,是個少見的技術性人才,為坐江山的人辦好了極欲辦好而別人又辦不好的差事,立下了赫赫軍功,建立了煌煌政績,而且忠心可昭,才可能被女老板任命為宰相,進而掌控軍機,手握重兵,一言九鼎。

于是我們從左宗棠身上看到了一個道理,即仕途成功的道路絕非只有一條,而是因人而異的。各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走出一條獨特的成功路徑,就像左宗棠這樣,作為一個技術性的人才,只要有高超的智慧,有扎實的知識功底,也許不懂官場的潛規(guī)則,也許懂得潛規(guī)則也不屑于置身于俗輩末流,但他在封殺人才的社會制度下,純然靠著時事的打造,依仗超凡的技術才干,借著幾名高官的賞識,得力于若干知心好友的推薦,就可以干出一番宏圖偉業(yè)。

左宗棠性格動力中的第二層,是狂傲、自負與偏激。按照他同時代人的描述,這個湘陰人“剛直矯激,夸大狂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左宗棠發(fā)達之前,其愛妻常在玩笑時打趣其“大志大言”與現實之間的反差;其死黨好友胡林翼說他“過于矯激,面折人過,不少寬假”,又說“其性情偏激處,如朝有爭臣,室有烈婦”。咸豐皇帝沒有見過左宗棠,但他根據從臣子們那里搜集得來的有關這個湖南不可一日無之的才子的情報,得出了“與人寡合,難以位置”的印象。

中規(guī)中矩,恪守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做人方法,也是儒家宣講的成功之學。其實,中庸之道在成功學上也是一個雙面刃,并非只勝不敗的利器。這種為人處世之道有助于明哲保身,維持一團和氣,但往往令人因回避沖突而不敢奮斗,不敢突破,陷入庸碌無為。左宗棠作為一名儒士,因性格的緣故,未能遵循這一處世哲學。幸好如此,而且惟其如此,他才能以入贅妻家、一文不名的一介寒士,盡管三試禮部不第,卻不靠鉆營茍且、權謀傾軋,只靠煌煌事功,坦坦蕩蕩地走入了朝廷的內閣中樞。

靠著狂傲,他在“身無半畝”之時,仍然能夠“心憂天下”、“神交古人”,而未被錢財誘惑而溺陷,未被困境所壓垮;靠著狂傲,他總是在眾人畏難退縮時挺身而出,力任時艱,在年屆六旬之后,敢于不辭萬難,舁櫬出關,收復新疆;他在跨入古稀之年時,還能領命奔赴海疆,大戰(zhàn)法寇,力保臺灣;不止一次,純然是憑著傲氣與執(zhí)著,他在精神和氣勢上壓倒了敵人,以少勝多,反客為主,成為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神話,令英美俄日等國的軍事觀察家為之折服。靠著剛直,他不屈服于權貴,不畏懼于世界列強,不認輸于天災人禍,頑強地成就了一番偉業(yè);還是靠著剛直,他勇于保全弱勢人才,保護無辜民眾,做了很多令人感激涕零的功德。靠著偏激,他對中華民族備受外國侵略耿耿于懷,對入侵者嫉惡如仇,直到晚年,念念不忘要一吐“四十余年之惡氣”,無法像李鴻章那樣追求委屈茍安的所謂“理智的外交”,因而成為中國清流派和愛國主義者永世的紀念。靠著夸大,他常常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和夢幻之中,希望中國迅速地強大起來,于是積極地開展洋務活動,打造中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終身為此目標努力而不稍輟。

左宗棠的性格是雙刃劍,為他功成名就出了大力,也給他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他因狂而處事不夠圓滑,對方方面面照顧不夠周全,往往給小人造成構陷的機會,給政敵提供抨擊的借口,因此而有性命之虞;他因傲而面折人過,使同事和下屬與他難以相處共事;他因偏激而參劾好友與恩人,給一些人造成了“以怨報德”、不近人情的印象,以至于一些友人與部屬離他而去,甚至對他多所訾議。他因驕傲自大而遭到謙謙君子們的非議與嘲笑。他因矯激開罪了許多本來可以和平相處的人等,以至于樹敵頗多,謗議叢生,生前與身后都是相對地寂寞。但是這一切,都是瑕不掩瑜,失小得大。他的得是為民族為國家的,他的失是屬于個人屬于親友的,他的性格帶來的結果,是正面遠遠勝過負面的。即便就個人得失而言,能有如此的造化而名垂青史,左宗棠之靈若天上有知,一定會為自身性格造就的命運感到自豪而無怨無悔。

左宗棠的榜樣告訴我們:你自命不凡,狂傲不羈,盛氣凌人,脾氣不好?這并非致命的缺陷;你出身寒素,血統(tǒng)低微?這也擋不住你前進的步伐;你不會搞人際關系,不會玩弄權術?這也不是你不能仕途亨通的理由。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的見識無人能及,你的辦事能力達到一流,你的氣魄能蓋住山河,那么通過不懈的奮斗,加上一點點運氣,你就可能成為一個功成名就的大人物。

左宗棠成功的另一個法寶,是他的學識與才干。這個因素與性格相配合,就有了無往而不勝的力量。他在四十九歲時剛剛登上高位,就表現得非常干練,說話辦事,一絲不茍,得理不畏強權,敢于和慈禧辯論。慈禧雖然頗為吃驚,但她非常欣賞這種干脆利落的風格,左宗棠凡有所請,她都準奏,有時候,還在一片非議聲中,對這位漢人大臣極力維護。左宗棠在朝中說話為什么這么靈?因為慈禧知道這位漢人大臣眼光遠大,辦事認真,從無私心,忠心可鑒。而且,他不僅不怕內敵,也無畏慈禧曾因畏避而離京的洋人。這樣的大臣,放眼天下,還能在哪里找到?

憑借著慈禧的信任,左宗棠得以辦好幾件別人辦不成也無意于去辦的大事,贏得了朋友的尊崇,也賺來了敵人的尊重,從而成為近三百年來官運亨通的曠世奇才,成為晚清的“第一偉人”(梁啟超語),成為一個流芳萬古的歷史人物,成為值得我們當代的許多有識之士認真效法的楷模。

揭示這樣一個人的為官之道,揭示這么一條成功之路,正是本書的趣旨。

3、一脈相承的關系

常言道:蓋棺論定。然而,此話對本書的傳主而言并不真確。他不是一個在死后能夠得到定論的人物。他和歷史上的所有大人物一樣,在我們這個有幾億乃至十幾億張嘴說話的國度里,注定要在去世之后,接受糾結不清的是非功過的評議。

常言又說: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然而,對于本書傳主這樣的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對的一半是:對于已故者,死亡的確是一了百了的事情;不對的那一半是:對于左宗棠這樣的人而言,他給后世人留下了太多難了的事,有崇敬的褒揚,也有激烈的非議;有無盡的懷念,也有綿長的反思。

其實,事情并沒有這么復雜。要想透徹地了解左宗棠,在我看來一點也不難。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使這個兩百年前出生于湖南省湘陰縣的人物,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以至于我們當代人的活動,有很多事情,不過是其言行的翻版或延續(xù)而已。

因此,在我的感覺中,誕生于二百年之前的左公宗棠,和我們之間,似乎并無歷史的長河阻隔,他那飽經滄桑的身影,仿佛就立在我們身后不遠之處。

的確,只要我們稍稍回眸,就會發(fā)現,左宗棠一生的操勞與事功,和我們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他的功業(yè),就其最大者而言,便是在清朝光緒初年,西歷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指揮湘軍和其他清軍部隊,大戰(zhàn)新疆,為中國收復了一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左宗棠是湖南人,就拿他的籍貫省份來折算,這一片國土,大致相當于八個湖南省的面積。我國領土的面積現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那么只要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能知道,左宗棠當年收復的國土面積,正好是現在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國如今得以坐落在一片遼闊的土地上,跟左宗棠有著莫大的關系。

老年的左宗棠,為他的這份無人能及的勛勞而驕傲。他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收復國土最多的將軍。

但是,左宗棠在中國大西北留下的勛勞還不止如此。作為一名軍人,他用強硬的一手打敗了侵略者,而作為一名政治家和經世家,他同時還用溫柔的一手治理了大西北。作為陜甘總督,作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在戰(zhàn)爭的間歇里,在戰(zhàn)爭結束以后,他在當時瘡痍滿目的西北三省大抓和平建設,醫(yī)治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

西北大開發(fā),建設大西北,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執(zhí)政者提出的宏偉戰(zhàn)略目標,也是歷史人物左宗棠的一個宏愿。他鞠躬盡瘁,拖著衰病之軀,咳著血,拉著肚子,辦了很多實事。他興辦軍屯,鼓勵民屯,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發(fā)展農桑,修路造橋,推行綠化,保護環(huán)境,禁止毒品,穩(wěn)定邊防,他還在西北創(chuàng)辦了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

這些字眼,我們聽起來怎么會覺得很耳熟?那是因為和我們經歷中的時事都能掛上鉤。解放軍新疆建設兵團的建立,是共和國成立以后的壯舉,有些時日了;至于西部大開發(fā),禁毒戒毒,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大搞基本建設,那是近年來媒體經常報道的新聞。

左宗棠的第二大功績,是他致力于創(chuàng)立中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工業(yè)史家說,他是中國近代造船廠的先驅,而他造船的目的,就是為了創(chuàng)建中國海軍,為之提供蒸汽驅動的軍艦。與此同時,他還致力于把洋務運動的成果,體現于中國海陸國防力量的加強。他想讓中國成為一個軍事強國,豪邁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受外國列強的欺侮。他的這個理想,激勵過他身后的無數仁人志士,直到今天,還是我們繼續(xù)為之奮斗的目標。當今天的軍事迷們熱烈地討論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時候,他們應該不會忘記,早在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就無比熱情地創(chuàng)辦了中國的第一個軍艦制造機構。

很多事情,左宗棠先行了一步,我們這些后人跟著他的足跡走下去。他去世之后,歷史前行未遠,仿佛一場接力賽,我們從他手里接過了那根標志性的接力棒。

所以,二百歲的左相國,仿佛就站在我們身后。

希望本書的記述,有助于更加拉近傳主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品牌:春柳文化
上架時間:2024-07-26 15:13:40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春柳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南雄市| 若尔盖县| 玉龙| 长宁县| 北京市| 射阳县| 桐柏县| 屯昌县| 东乡族自治县| 泰兴市| 保德县| 峨眉山市| 高陵县| 六枝特区| 永善县| 建水县| 吴川市| 闻喜县| 曲沃县| 汽车| 隆子县| 海阳市| 永昌县| 塔河县| 山阴县| 普格县| 蒙阴县| 察隅县| 永定县| 崇左市| 灯塔市| 南雄市| 顺义区| 桃源县| 永和县| 阜阳市| 蒙阴县| 龙江县| 丁青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