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肱股之臣:左宗棠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臨危受命赴長沙
咸豐元年,這本是大清朝新帝登基的大喜日子,可是出了紫禁城,舉目山河卻是滿目瘡痍,大江南北皆是飽受戰(zhàn)亂而流離失所的黎民百姓。在廣西,有一農(nóng)民名曰洪秀全,率地方百姓起義,建立政權(quán),史稱“太平天國”,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稱霸半個中原,可與北方清廷直面對峙。咸豐帝聞之龍顏大怒,于朝上怒斥群臣怠政,八旗軍只知享樂,愈發(fā)腐朽,已難堪大任,須抓緊備練新軍,才是決絕眼前問題的良策。曾國藩于朝上勇于諫言,應(yīng)重用新人,遂咸豐帝深表認同,遂全權(quán)交由曾國藩具體執(zhí)行。曾國藩即刻派其幕僚張亮基趕往湖南團練兵馬,此為清末湘軍之誕生的雛形。
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是從貴州調(diào)來長沙的,但他沒有走南城門,反而是繞了一個大圈兒,從北城門進入的長沙城。既沒有鑼鼓開道,也沒有清水潑街,迎接張亮基的守城官兵反復盤問著,以及長沙的官員一再確認。因為此時,情況特殊,長沙城三面已被太平軍包圍,只留下了城北方向一個小小的缺口,還在清軍的掌控之中,他們生怕被太平軍的細作混了進來。
咸豐二年六月,起事剛剛一年多的太平軍一路攻城略地,便勢如破竹般地侵占廣西、廣東、江西、湖北四省,隨即兵鋒直指湖南,并在短短兩個月內(nèi)便攻到了長沙城下,占據(jù)了湖南半闕。幸得湘軍悍將江忠源率領(lǐng)兩千人火速急援長沙,這才使得長沙沒有立即被太平軍攻破。然而,江忠源手下畢竟只有這兩千人,他雖然驍勇,但官職不高、權(quán)利有限,長沙城內(nèi)八旗兵統(tǒng)領(lǐng)、綠營兵統(tǒng)領(lǐng)、總兵、提督互不統(tǒng)屬,也不聽他調(diào)度指揮、統(tǒng)一作戰(zhàn)。江忠源孤掌難鳴,長沙城破看來也只是早晚的事兒了。
臨危受命的張亮基,對于自己能否抵抗住太平軍并無多少自信,此時此刻張亮基所抱的想法,唯有盡人事聽天命而已。張亮基的手中握著一封胡林翼給他的舉薦信,胡林翼在信中對張亮基說,在湖南湘陰有一人,有當世諸葛亮之稱,名左宗棠,字季高,號“今亮”,若張亮基能得其輔佐,不但長沙之困可解,整個湖南的太平軍匪患亦無慮矣。
胡林翼在信中對左宗棠極盡溢美之詞,稱他有經(jīng)天緯地之能,乃五百年不世出之人才,連連稱贊不絕。
看完胡林翼的舉薦信后,張亮基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五百年不世出之人才?歷朝歷代也不過三百年一輪回,那些改朝換代的將軍、大賢們,恐怕都不敢說自己是五百年不世出的人才吧!”
張亮基身邊的一個幕僚也不屑道:“胡林翼對左宗棠的贊譽,的確有些言過其實了些,這個左宗棠……卑職也有所耳聞,不過只是一個屢試不第的落榜生而已,他的才名大多也都是拜他的那個好親家,湖南大儒陶澍吹噓出來的。”
聞言,張亮基對左宗棠能力更加懷疑了,但想到胡林翼與自己相交多年,一直也都是一個敦厚穩(wěn)重之人,從來不說什么空話虛話,也從來不做什么沒把握的事情,隱隱中張亮基對胡林翼向他舉薦的這個左宗棠,還是生出了一絲好奇。心想,還是要找機會試試這個左宗棠的本事吧,反正現(xiàn)在湖南這個爛攤子已經(jīng)是這樣了,死馬當活馬醫(yī)唄,還有什么好怕的呢。
剛剛貶低左宗棠的那個幕僚,似乎是看穿了張亮基想法,繼續(xù)不屑地說道:“那個左宗棠呀,不但屢試不第,其素來也沒做過什么實事,多少年來,不過只是在鄉(xiāng)間教書、種地而已。依卑職看,胡林翼如此賣力夸耀、推薦左宗棠不過是因為他們都是湖南同鄉(xiāng)而已,據(jù)說胡林翼和左宗棠乃是同一屆的鄉(xiāng)試生,素有同窗之誼。”
張亮基見這個幕僚一再貶低左宗棠,便知道他是生怕左宗棠搶了自己的飯碗,于是只笑了笑,沒再繼續(xù)接話。被眾人迎進巡撫衙門后,張亮基環(huán)視在場眾人,發(fā)現(xiàn)他們無一不是一臉沮喪頹廢。當眾只有一人,身材雖然精瘦,但是眼神清高、表情堅定,嘴角微微上傾,一副似是不愿與其余眾人為伍一般。
看到這人,張亮基主動上前示好道:“這位將軍……莫不是曾在桂林三敗太平軍的江忠源將軍乎?”
看到新任湖南巡撫如此禮賢下士,江忠源終于放下了自己這一副高高在上的清高架子,對著張亮基拱手拜道:“下官江忠源,見過巡撫大人。”
現(xiàn)在的長沙城主要靠的就是江忠源的這兩千人馬在苦苦支撐,因此張亮基直接忽視了那些無能的八旗、綠營兵統(tǒng)領(lǐng)們,開門見山地問道:“依江將軍才略,眼下我們應(yīng)當如何退敵呢?”
江忠源直言不諱道:“下官雖能依靠長沙城墻高垂寬廣,勉強御敵一時,但斷不是長久之計,目前尚無退敵之良策。”
張亮基道:“將軍莫急,我們可以一起從長計議。”
江忠源又道:“大人……下官可以保舉一人,巡撫大人若能請到他來相助,長沙之困立刻可解。”
張亮基趕忙問道:“此人是誰?”
江忠源道:“此人乃是湘陰人士左宗棠。”
聽到就連曾經(jīng)三次打敗過太平軍的江忠源,都如此推崇左宗棠,張亮基對左宗棠更加好奇起來,驚訝道:“咦?江大人,你且細講講這個左宗棠,到底有何本事能得你如此推崇呢?”
提到左宗棠,江忠源原本掛在臉上的清高神情全然不見,于是詳細解釋道:“若以尋常的尋章摘句,唯務(wù)雕蟲之死板學問來說左宗棠,其屢試不第,年已不惑仍無功名,著實不值一提。然則,左宗棠生平所學都是能夠真正經(jīng)邦濟世的大學問。其讀書破萬卷,精通《讀史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弊》、《水道提綱》、《康熙輿圖》等實用之書,歷史、天文、地理、農(nóng)學、軍事無一不知。當年在林則徐林大人晚年時,曾在湖南住過一段時間,與左宗棠交往一段時間后便曾斷言,此人日后必能匡扶我大清于危難之際。”
張亮基是林則徐的學生,現(xiàn)在聽江忠源說,就連自己恩師林則徐也對左宗棠贊許有加,張亮基不禁問道:“這個左宗棠之才比之胡林翼如何?”
江忠源道:“下官不敢在人后妄議胡林翼,不過下官可以拿項上人頭給巡撫大人擔保,左宗棠之才能勝過我江忠源百倍。我能勉強守城,則左宗棠必能退敵!”
聽江忠源說的如此堅決,張亮基立刻拿出了胡林翼給他的舉薦信交給江忠源,又道:“幾日前,胡林翼也曾向我保舉過左宗棠此人,既然江大人你也認識左宗棠那就太好了,有勞你這就動身前去湘陰,請來左宗棠相助我們守城退敵。”
江忠源有些為難道:“這個,下官雖與左宗棠相交甚深,但是僅憑我一人請不來他這一尊大神,恐怕還得需要巡撫大人你親自去請才行。”
這時,張亮基身邊那個一直看不上左宗棠的幕僚陰陽怪氣道:“哼!這個身無尺寸功名的鄉(xiāng)野落榜生倒是大的架子嘛!”
湖南的這些本地官員也都聽說過左宗棠的大名,也都知道這個人的狂傲性格,這時也紛紛道:“這個左宗棠有才倒是的確有才,不過也是真的難以駕馭。”
江忠源有些厭惡地看了一眼張亮基身邊的那個幕僚,然后繼續(xù)對張亮基講起了關(guān)于左宗棠的一些舊事。左宗棠此人的確是有些狂傲,他自號湘上農(nóng)人,不過私下里湖南的文人們都稱他為三湘狂人。當年他原本是有機會考取功名、入仕為官的,只是因為和同屆考生妄議國事弊端,得罪了當時的主考官,因此才被革除了功名不得入仕的。
后來,朝廷的一些其他考官上位后,因為可惜左宗棠的才情被淹沒,又聯(lián)名舉薦他擔任地方知縣一職,誰料朝廷同意了,卻被左宗棠自己給拒絕了。左宗棠給出的拒絕理由也是相當狂妄,聲稱讓自己擔任小小知縣是大材小用不去也罷。自那之后,左宗棠就算是得罪了這些人,徹底斷絕了自己入仕的道路。
張亮基久在貴州為官,對于左宗棠的這些軼聞并不知曉,聽江忠源講完后,也忍不住唏噓一聲道:“此人……果然夠狂夠傲哇。”
雖然胡林翼和江忠源對左宗棠是極盡溢美之詞,然而張亮基的身份畢竟是一省巡撫,身為朝廷二品封疆大吏,剛一上任就讓他放下身份,去親自邀請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又身無尺寸功名的鄉(xiāng)野閑人來出任自己的幕僚,張亮基還是覺得有失身份,不屑為之。
江忠源也看出了張亮基雖有意邀請左宗棠入自己幕府相助,但是又明顯放不下架子去親自邀請,于是便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稟報道:“不如這樣吧,巡撫大人您親自給左宗棠寫信,就說長沙軍情吃緊,作為巡撫軍務(wù)繁忙,一時脫不開身,特只能修書一封煩請他以國事為重,出山相助。”
張亮基立刻便寫了一封信邀請左宗棠出山相助,承諾了很高的酬金,并許諾若是能夠成功退敵,必上書朝廷力薦他出任長沙知府。為了鄭重起見,最后張亮基還在這封信上蓋上了巡撫大印。
江忠源拿了這封信,一刻也不敢耽誤,騎上寶馬,一路飛馳,直奔湘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