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談到中美關系,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修昔底德陷阱”這一術語。這一歷史隱喻已經成為人們研究中美關系時無法回避的概念,也是引用最多的框架之一。2023年10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的美國國會參議院兩黨代表團時指出,中方始終認為,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軍事作家赫爾曼·沃克在1980年所作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的,主要是針對美蘇冷戰的一種文學“隱喻”和“警示”,當時并未引起較大的重視和反響。[1]后來,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發展了這一概念,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艾利森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學家,在美國戰略和國家安全思想領域頗具影響力。他的研究范圍包括核武器、俄羅斯、中國,以及政策制定。艾利森在哈佛大學任教50多年,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2]和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以下簡稱貝爾弗中心)前主任。他還曾在美國政府中擔任多個高級職位,包括里根政府的國防部長特別顧問和克林頓政府的助理國防部長。

2010—2011年,我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高級研究員時,第一次見到艾利森教授。自那以后,我有幸與他進行了多次深度對話和交流。我們多次在哈佛大學、慕尼黑安全會議(以下簡稱慕安會)、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等各種場合見面。我曾邀請他和勞倫斯·薩默斯[3]到CCG(全球化智庫)北京總部演講,艾利森也曾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接待我。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雖然面對面的交流遇到阻礙,但我們的線上交流并沒有中斷。他熱情地參加了我主持的《CCG對話全球》系列節目的兩次線上討論,這兩次對話通過視頻面向全球播放,吸引了數百萬人次觀看和討論。在中國結束新冠疫情管制后,艾利森再度到訪中國,我們共同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并展開交流。2023年7月31日,為圓滿完成這本意義重大的作品,我赴美國時專程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拜訪他,我們就中美關系、大國競爭與全球化的未來等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自結識他以來,艾利森教授對于一些話題的遠見卓識、歷史視角和清晰的分析一直啟發著我,這些話題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每次我們交流時,我都能學到新東西。在2023年慕安會期間,CCG以“綠洲還是幻影:中美氣候合作關系分析”為題舉辦官方邊會,來自中國、美國、歐洲和全球南方國家的40多位外交官、政策顧問和資深研究者與會,致力于從氣候外交的角度審視中美雙邊關系,討論減少地緣政治摩擦的解決方案和探索合作領域。艾利森參加了邊會并進行了主旨發言。他指出,中美關系除了有競爭,還應有更多的合作。他強調,中美之間產生競爭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中國的崛起挑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然而,他認為,合作與競爭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并建議雙方給予合作同等重視,甚至更多重視。在氣候問題上,中美合作是雙方出于對生存的考慮,但若中美之間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后果將是災難性的,甚至涉及人類存亡。他呼吁,中美雙方應冷靜下來避免沖突,和平對話、公平競爭,并尋找更多合作機會。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時,學者和政策制定者越來越擔憂中美關系的動態與未來。中美關系可以說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這兩個大國能否和諧相處,不僅關系到本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而且對全世界的安全、和平與繁榮也有著重大影響。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從實力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超級大國,分別代表著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世界需要美國與中國合作來應對全球性挑戰和阻止另一場冷戰。然而,中美能否和平共處仍然是一個問題。

格雷厄姆·艾利森的著作《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以下簡稱《注定一戰》)探討了這個問題,警告我們看似穩定的世界秩序存在分崩離析的危險,即使維護這個秩序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這是他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不幸的是,自該書出版以來,隨著跨太平洋緊張局勢的加劇,艾利森教授的警告似乎更加具有預見性和重要性。今天,“修昔底德陷阱”這個術語幾乎被每一個國際關系學生和從業者,以及每一個研究中美關系的學生和觀察者知曉。然而,盡管這個術語經常被引用,但人們仍對其真正的論點和含義存在極大的誤解。

對中國人和美國人來說,對地緣政治和重塑我們世界的變化進行冷靜、客觀的分析,并對對方如何看待世界進行細致入微的了解,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過。在這方面,我想沒有人能比艾利森教授提供更好的指導了。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句常常被引用的至理名言與修昔底德陷阱蘊含的信息相吻合。一些人錯誤地聲稱,歷史模式已經定型,中美之間必定要有一戰。艾利森在《注定一戰》中總結了過去500年中16個他認為可以歸為“修昔底德陷阱”的案例,其中12個案例走向戰爭。他指出,歷史經驗一再表明,當一個崛起國威脅到守成國的主導地位時,就會引發戰爭風險。他的理論引起了廣泛討論,也受到許多質疑。他在分析美國與中國的情況時,顯然是從美國立場出發的,對中國民族性的判斷也是基于西方一些漢學家的論述而非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全面研究。他將西方大國的案例套用在中國這個擁有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文化傳承的東方國家身上,未免會存在偏離實際的問題,容易造成誤導。因此,“修昔底德陷阱”值得研究和借鑒,但將其簡單地套用在中美關系上則會背離現實。不過,歷史的警鐘長鳴,值得我們永遠敬畏。

我們認為,中美之間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這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歷史發展與之前有著根本差異。首先,戰后世界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相對和平;在此期間,經濟空前繁榮,科技快速發展,財富大幅增加,美好的生活對人數最廣大的普通人來說不再遙不可及,而戰爭會破壞這一切,因此是違背人們意愿的。其次,世界上出現了多個有核國家,核武器大國一旦發生戰爭,“相互保證毀滅”的機制將蕩平我們這個地球,因此核戰爭是打不得的,也是打不起的。最后,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各國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迷信“陷阱不可避免”進而挑起戰爭,只會造成“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結果。

事實上,艾利森并不是要通過“修昔底德陷阱”宣揚宿命論,他的本意是呼吁我們采取行動,敦促我們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來避免歷史上多次發生的悲劇性結果。他在《注定一戰》中介紹了4個沒有走向戰爭的案例,并提出了避免落入陷阱的“12個方法”,這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修昔底德陷阱中蘊含的智慧激勵著我們智庫,以及太平洋兩岸的許多其他組織、學者、智庫代表、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領袖,為中美和諧相處而努力,我們認識到競爭并不必然意味著沖突,而中美兩國的命運在根本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就像艾利森對我所說的“不可分割的連體雙胞胎”那樣。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中國讀者了解艾利森的觀點,在這個面臨氣候變化、大流行病和核武器等跨國威脅的時代,為幫助人們理解中美關系的現實,認識到兩國關系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并不總是零和博弈而貢獻綿薄之力。這正是我們為本書取名“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初衷。

本書中文版的順利面世,離不開中信出版集團的大力支持,在此我感謝參與本書出版過程的所有出版負責人和編輯老師,也要感謝本書譯者團隊的兩位同事李衍(翻譯中文初稿)和任月園(審定全書譯稿)。

好消息是,由于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該領域其他專家的努力,兩國現在都清楚地認識到修昔底德動態及其危險。然而,我們還沒有制訂一個可行的計劃來擺脫“歷史的窠臼”。這正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艾利森在2018年TED(技術、娛樂、設計)演講結束時提醒我們,現在需要我們根據歷史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最終只有那些拒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人才注定重蹈覆轍。

王輝耀

博士、教授、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理事長

2023年12月于北京

注釋

[1]轉引自黎海波、宋瑞芝:《“修昔底德陷阱”:認識誤區與戰略應對》,載《現代國際關系》,2017年9月刊,第14—21頁,70頁。——譯者注。

[2]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前身為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研究生院,創立于1936年,因紀念遇刺的肯尼迪總統而改名。格雷厄姆·艾利森在1977—1989年擔任院長,將學院的規模擴大了20倍,締造了現代的肯尼迪政府學院。——譯者注。

[3]美國前財政部長。——譯者注。

品牌:中信出版社
譯者:全球化智庫(CCG)
上架時間:2024-03-20 18:45:09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黑河市| 项城市| 沙坪坝区| 小金县| 武冈市| 新密市| 秦皇岛市| 双江| 山阳县| 大荔县| 斗六市| 佛山市| 阜平县| 商水县| 札达县| 宝丰县| 石棉县| 库车县| 无为县| 贵阳市| 渭南市| 岳阳市| 永登县| 台前县| 会理县| 中西区| 天门市| 花莲县| 甘谷县| 时尚| 高尔夫| 台东县| 舟曲县| 乳源| 巨鹿县| 乌兰县| 内江市| 蓝田县| 类乌齐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