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我從香港移民美國,在美國生活已有五十多年了。我的業余愛好是讀書和寫作,把今昔華人移民美國的故事,和他們的生存圖景描畫出來,一直是我的心愿。幾年前,我創作并出版了《紐約淘金夢傳奇》,而這部中短篇小說集《跳船》,則是在2020年3月初,紐約疫情蔓延,我為了避疫,寄居遠郊一間別墅期間所寫(僅《橋緣》是疫情好轉回來工作后寫的)。這別墅位于地僻人稀的哈德遜河Gair st., Piermont,是我女兒早年購置度假用的。房子附近是一望無際的蘆葦,風景優美,遠離塵囂,最宜讀書寫作。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尤其是在1949年以前,是個相當貧窮落后國家,而進入二十世紀的美國,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能遠離兩次世界大戰,因而成了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移民美國,已被那年代華人視為是擺脫貧窮的最佳途徑。如果追溯到十七世紀舊金山淘金年代,美國在華人眼中,更是世上唯一可以發財致富的地方。這就產生了寫之不盡的華人移民美國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寫之不盡的華人新老移民的千狀萬態的生存圖景。
我個人經歷,非常適宜寫這些故事。首先,我也是個移民。我在美國沒直系親屬,也不擁有投資移民條件。我的移民途徑是以旅游方法到美國,再另想辦法留下來的。我雖無早年被賣豬仔般的悲慘,但比之靠親屬靠留學或靠投資的移民途徑,崎嶇曲折多了。我在這些方面的閱歷,自然比不少人多些。
我以游客身份踏上美國土地后,曾短暫停留過幾個主要大城市,找適合自己的落腳地方,最后選了紐約。當年我是從一個日掙五十美元的粗下工人做起的。華人在美國謀生并非想象那么容易,掙的多是血汗錢,憑靠的是勤勞。在排華年代,艱難困苦就更千百倍了。
在紐約生活了幾十年,我已是一間營業擴及全美的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中醫藥業團體領導人之一。我長期與政客打交道,長期周旋于不同利益社團之間,也曾被“美國華人博物館”選為社區杰出人士。我這方面的見聞該不算狹隘,無論早年的或現今的移民事情,我都不陌生,故事素材可以隨手拈來,無須憑空想象或虛構。
這十篇小說的素材,部分來自史料,部分則來自我個人多年耳聞目睹的人和事。我僅是對這些史料和見聞作了文學藝術的概括和加工,并努力使之不缺可讀性。
本小說集承蒙旅美畫家何智才先生為每篇故事插畫,讓內文生色不少。何先生是一位熱愛生活和藝術的畫家,他的中國水墨畫作品,除了具藝術魅力,還起“筆墨記錄生活”作用,在紐約書畫界廣獲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