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來到明朝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
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陷中都鳳陽,明皇陵被焚毀,張獻忠麾下掃地王“張一川”等人,處死鳳陽府武官四十三人,其余“民戶被屠戮者十數萬”
“做完這一切之后,張獻忠在鳳陽公開“搶掠三日”,不久后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總兵楊御藩,帶領三千人馬來支援,南京方面的援兵也向鳳陽集結,這時張獻忠的軍隊才離開了鳳陽?!?
“此時在北京城文華殿內,崇禎皇帝朱由檢端坐在龍椅上,御案上擺滿了地方上呈報的奏章。整個大殿內沒有一絲聲響,放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過了許久,崇禎將目光偏移向殿內的一個角落,神情呆滯,眼神中透露著茫然…
“原來前些日子中都鳳陽被流賊攻破,祖墳被毀。朱由檢得知此事后,痛不欲生,在太廟穿著喪服放聲痛哭,因為他覺得自己愧對列祖列宗。
“雖然懲罰了此事中鎮壓不利的官員,將鳳陽巡撫和巡按御史全部處死,但是已經為之晚矣!悲憤交加下居然昏迷在太廟中,這幾日醒來后就以病重為由避居在文華殿內?!?
“沒有人知道,此時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朱由檢了,雖然外貌上沒有什么變化,但靈魂卻是一個來自三百多年后的靈魂!”
“陸思宗”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到故宮游玩了一番,卻因為無意間碰觸到了古建筑而意外穿越到了明朝,而且還是明朝末期。
通過這幾天的觀察,確定了現在是崇禎八年,在原本的歷史上,離自己在煤山歪脖子樹上自縊,還有將近十年的時間!
這些日子,自己也嘗試過很多方法,希望能夠回來現代,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不得已下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好在自己前世是一個孤兒,仔細想來也是孤家寡人,無牽無掛!傷感了幾天后倒也是看開了。
“陸思宗”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平常唯一的愛好就是追歷史小說,并且對明末的歷史尤其感興趣,但要說有多了解,倒也算不上,不過既然自己穿越過來了,如果還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漢人最后的王朝覆滅,那就真是千古之恥了!不管怎么樣,先一步步來吧。
“前世在網絡上的各大平臺,對這位明朝末代皇帝的評價褒獎不一,毀譽參半!有人說他性格多疑,剛愎自用;有人說他勤政廉儉,奮發圖強,可惜遇到了王朝末世,內憂外患下終究是難以力挽狂瀾,最終和漢人最后的王朝一同落幕,是個悲劇色彩濃郁的皇帝!”
而對于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可的有那么幾點:“第一,財政崩潰,朝廷入不敷出,官員發不了俸祿,士兵發不起糧餉。第二,天災人禍不斷,又遇到了三百年一輪回的小冰河時期,天下連年大旱,百姓流離失所導致了陜西河南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同時后金自努爾哈赤以后越發強大,在關外時刻威脅著大明王朝的統治,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第三,是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后期對軍隊的控制越發薄弱,將領也大多擁兵自重!從而導致很多戰役失利,就像“南明史”中所描述的:“亡國也要黨爭”
“這幾點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但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太難了,即便自己是”穿越者”高屋建瓴下對歷史走向有所了解,但這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過好在自己對一些歷史名人印象深刻,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還是大體知道的,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先掌握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同時恢復錦衣衛權責和復立東廠,迅速把信息情報的傳達建立起來,這兩者都掌握在手里才能有底氣改變現在的局面!”
想到這里“陸思宗”慢慢回過神來,看了一眼身旁的王承恩。
而后腦海中浮現出歷史上對他的印象:“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的歪脖子樹上自縊,唯一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王承恩一人,崇禎自縊后他也隨之而去”
對于這位大伴的忠心,歷史已經證明過了,對目前的自己來說,是一個絕對值得信任的人,既然自己穿越了,那就絕不能讓歷史重演!
思及至此,朱由檢開口喚到:“大伴”
“奴婢在,皇爺有何吩咐”王承恩立刻趨步上前應聲道
“朕打算恢復錦衣衛,復立東廠,需要任用一些機敏聰慧之人,大伴家中可有忠心之人推薦?朕會安排他到錦衣衛中擔職!”
王承恩聞言立刻跪伏在地,思慮片刻回道:“稟皇爺,奴婢家人中有兩個侄子,但都是做些販夫走卒的買賣人,怕擔不起重任,愧對皇爺”
崇禎聞言一愣:“你堂堂司禮監掌印未給家人安排妥當嗎?其它幾位司禮監秉筆的子侄可都是恩蔭錦衣衛職銜的”
“回皇爺的話,奴婢家人都在老家種地或是做些小生意,已經習慣了在鄉下,奴婢也不好強求,就用這些年的俸祿在老家置辦了十幾畝田讓家人過活?!?
崇禎看著眼前之人,開口說道:“你跟在朕身邊多年,也是朕最為親信之人,今日有此恩典也是你應得的,現如今用人之際,大伴切莫推辭,更何況以后能走多遠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王承恩聞言咚咚的磕頭:”老奴謝皇爺的恩典,皇爺放心,絕不會丟皇爺的臉?!?
朱由檢點了點頭,旋即吩咐道:“起來吧,叫人傳駱養性和李若漣等人覲見”
“奴婢這就叫人去傳”說罷便起身退往大殿門口,喊來一個小太監吩咐了幾句話。隨后這小太監便迅速轉身跑出大殿,直奔錦衣衛值守大堂而去。
不多時,去傳旨的小太監便回到殿外,跪伏在地大聲稟報道:“回圣上,錦衣衛眾堂官請求覲見”
“宣”朱由檢瞥了一眼小太監便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