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回京
一九六零年冬,白雪皚皚。
“吱嘎…吱嘎…”
“嘀…”
“呲…呲…”
伴隨著剎車聲、長鳴笛、噴氣聲,一輛從大西北方向駛來的蒸汽火車緩緩停靠在四九城火車站。
“呼,終于到站了!”
“是呀,累了個半死,身體都快散架了!”
“也不知家里幾個猴子野成什么樣了。”
“哥幾個先去澡堂搓個澡?”
“然后東來順涮一頓羊肉片兒?”
“得咧,聽你倆安排!”
“誒,前邊兒的快點兒,墨跡的像個娘兒們。”
…………
人群的躁動,熟悉的京片兒,窗外的雪花,讓靠窗閉目假寐的王明峰嘴角微勾,會心一笑。隨著手指微敲的節拍,暗哼唱一曲少年·北京:
“繞不開解不開,北京的緣兒”
“陰一陣兒,晴一陣兒,故宮的天兒”
“這位爺那位爺,全瞅我了,圖的是面兒”
“叮咯嚨咚暮鼓晨鐘,嘻嘻哈哈咱都懂”
“八百年帝都興亡過眼,添一壺濁酒喜相逢”
…………
人群的感慨是正常的,這年頭出門遠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存在的。
在這個做啥事都得打報告,買啥都要錢與票的年代,想都不要想。
此時遠行不僅需要所屬單位開具介紹信,不然人在外地都沒旅社單位招待你。
在外地就餐還得換取全國通用糧票,不然糧站不鳥你也沒有飯店管你。
在車上用餐還需要額外換取汽車、火車、飛機等專用糧票。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帶干糧就著開水啃。
一趟蒸汽火車旅程下來,只剩下擁擠、顛簸、噪音、煤炭味兒這些感受。
四五十的時速對于這時代的人們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兒。
但是對于體驗過三四百高速的王明峰來說不值一提。
當然,他并不是瞧不起或者覺得這時代的人們是井底之蛙,他也沒有資格這么想。
相反,他更多的感受是自豪有幸生于種花家,感慨日后種花家日新月異的發展。
王明峰不是這方世界的人,前世為建設九九六大業疲勞駕駛,撞上護欄,最終翻落高速橋,轉行投身到一九五五年的穿越事業。
這是一個極具年代特色的影視時空,物資極其匱乏。
集體化、計劃經濟、票證、工業卷、自然災害等字眼兒都是這個年代的符號。
國家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待全國除個別地區全面解放后騰出手來強勢干預。
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間逐步實現對棉、糧、油的統購統銷。
一九五三年國家宣布第一個“五年計劃”,實行計劃經濟。
所謂計劃經濟就是對社會資料產品的配置形式采取有計劃生產,而對商品采取計劃供應,對單位個人進行計劃分配。
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采取最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印發各種商品票證,有計劃地分配到單位或城鎮居民手中。
非城鎮戶口的農民則是跟土地綁定,土里刨食自給自足,不發糧油蔬菜肉票,其他票證根據工分、交糧、養豬等情況予以分配。
種花家的票證歷史可謂是一部凝重渾厚的民族創業史,是一部華夏子孫與貧窮、饑餓的抗爭史,是囊括種花家農業、商業、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史,是種花家計劃經濟這段歷史的真實寫照和證明。
“花開花謝香山紅葉,人來人往粉墨登場”
“雍和宮往南大柵欄往北,蕩起雙槳白塔紅墻”
“行嘞成嘞得嘞您嘞,清靜清靜消停消停”
“東四十條走上一遭,過了珠市口又到虎坊橋”
…………
王明峰停下手指的節拍。
無人可見的角落里,手上突然出現了一張印著“全國通用糧票一市斤”字樣的糧票。
攥在手里,緩緩摩挲。
糧票上,黑色的文字,青色的圖案,紅色的蓋章,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什么。
種花家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證。
此時的人們絕對想不到。
這個計劃經濟時期極具時代特色的票證,哪怕此時已經走過快十來年的歲月,以后還將會有三十多年的風雨路要走,直到九十年代初才會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退出舞臺。
并且日后發行的種類越來越多。
糧票、肉票、食用油票、蔬菜票、布票、煙票、酒票、煤票、鹽票、火柴票、香皂票、肥皂票、洗衣粉票、板凳票、自行車票、手表票、收音機票、縫紉機票等等。
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數不勝數。
前世的時候,王明峰對這個時代的歷史頗感興趣,查過一些資料,因此還看到過一些稀奇古怪的票證。
比如糞票、尿票、月經帶票……
并不是說上個廁所都得憑票拉撒,而是當時國家工業生產技術落后,嚴重缺乏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
糞便尿液等天然肥料在種植過程中自然是除化肥農藥以外的首選,因此在農忙播種時想要買點用作肥料也是需要憑票供應的。
至于月經帶票……
那也是個緊缺票證,這個時候可沒有什么ABC、七度空間之類的那么方便。
普通婦女基本都是一條碎布里縫上木炭湊合著用的。
不過婦女能頂半邊天。
全面解放女性思想作為國家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國家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還是很關注的。
種花家新建初期,五六十年代,工廠實行勞動保護,因此女性生理期間如有需要,可申請帶薪休假,組織照例準假,不扣工資。
這個假后來叫著叫著就成了不代表有假期的例假,所以后世才會有女性來生理期變成來了例假一說。
此外個別地方甚至發行了0.0055斤油票、一厘米布票……意味著即使要買一滴油、一分布,也得憑票才行。
小小的一張票證,囊括了這年頭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用度。
可以說,離開了票證,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法活。
票證就是人民的命根子。
這其中,如果說糧票是爹,那布票便是娘。
票證制度并不是我國首發,毛熊聯邦才是。此外鷹醬、紅星軍帽棒子、紅星猴子等國家也實行過票證制度。
而我國這些名目繁多的票證,覆蓋了全國兩千五百多個市縣,堪稱“世界之最”。
國家及各地方印發的票證,按照用途大致可以分為“吃”、“穿”、“用”三大類。
“穿”、“用”不談,單從“吃”的方面說。
從一九五二年魔都開始印發面粉票,到一九五五年第一張全國通用糧票發行。
從一九五三年魔都開始印發食用油票,到一九五六年四九城印發食用油票。全國通用糧票自帶食用油供給,因此油票沒有全國通用版的,都是地方發行的。
從一九五七年七月開始印發肉票,到一九五八年春節開始對豬肉、牛肉、羊肉、鮮蛋、白糖、紅糖、糕點、粉絲等八種副食品實行憑票定量供應。
從一九五九年開始對大白菜、蘿卜、蔥、蒜、豆制品、副食調味品、蛋糕、糖塊等不僅憑票證而且限量供應,到一九六零年八月起,四九城飲食行業基本全店面實行憑票用餐。
…………
票證增多的年代,正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年代。經濟形勢的好壞,決定了票證發行種類的多少,也直接決定了憑票商品種類的多少。
不過,一切都會好的。
作為知曉答案之人,王明峰比任何人都堅信不疑。
收起糧票,王明峰也不和別人爭前恐后擠著下車,靜靜地候著人流涌動,繼續敲擊著自己的節奏:
“兜兜轉轉蒼蒼茫茫,何必是故鄉”
“憑誰是誰愛咋咋地,未必是黃粱”
“城南舊事啼笑姻緣,都在我心間”
“紅樓夢里盧溝月下,天地一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