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廣州隸屬于中華民國政府。一度成為全國政治中心。

廣東軍政府、廣東都督府、督軍府、陸海軍大元帥府、民政長公署、巡按使公署、省長公署、省政府、兩廣軍務督辦府、巡閱使公署、總統府、大本營、國民政府、廣州行營、華南軍政長官公署等高級軍政機關,均先后設在廣州。

1918年,籌建市制,廣州以省會設市。

1921年2月,廣州市正式建立,廣州市區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開我國京都以外城市型行政區域設立之先河。這時的廣州市區,已遠遠超出傳統古城的范圍。

1923年12月,廣州市政廳擬定廣州市權宜區域范圍,“東至東圃車陂,南極河南黃埔,北盡白云山,西達增埗對河之兩島”(1934年版《廣州指南》),正式確定完整的市區劃界。

1924年1月6日,核準廣州市擬定區域,以后照界管轄。1930年,在交界地點立石碑,刻“廣州市界”及“中華民國十九年立”等字樣。

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宣告建立。定都廣州市,廣州又稱穗京。同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并增設市政委員會。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東校場誓師北伐。廣州成為北伐戰爭的策源地。

1929年8月,改市政委員長為市長。

1930年1月,廣州稱特別市,直隸中央,仍為廣東省省會。8月取消特別市,改為廣州市,隸屬于廣東省政府。

1931年7月6日,廣州市政府工務局公布本市權宜區域范圍。

1936年7月,陳濟棠下野,還政中央。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廣州,省府遷粵北。

1940年4月7日,汪偽廣州市政府成立。8月,重慶國民政府任命何彤為廣州市市長。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汪偽廣州市政府解體。9月1日,廣東省政府任命了新的市政府。

1947年1月7日,國民政府公布廣州市改行政院轄市。

1947年3月29日,廣州市改為特別市。6月,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轄市,由中央直轄,但仍為廣東省省會。面積235.35平方公里。

1949年4月,南京國民黨政府南遷廣州。10月14日,解放軍進入廣州城,國民黨統治結束。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民國是廣州從古城走向現代都市的時期,其最顯著變化和發展主要有如下數端:

一、拆去明清兩代古城墻,從此真正地告別古代,進入現代。

在城基上修筑了今天的越秀北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北段)、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北段)、盤福路、萬福路、泰康路、一德路等馬路。呈現出一個現代都市的面貌。

城墻拆去,城區迅速向東、南、西方向不斷擴展。民國七年(1918)廣州設市政公所,全市面積30平方公里。到1949年,全市面積248.60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其間又經歷多次擴展市界及行政區劃調整。

二、辟建馬路成路網。

晚清時在城區內辟建了第一條馬路天字碼頭江岸馬路,第一條城郊馬路東沙路,走的是手拉車、馬車,不是現代汽車。民國時期城墻拆去,城基修筑馬路,同時逐步將主要城中城郊干道拓寬辟建為馬路,越辟越多,呈棋盤式,終成路網。加上街巷整治,市內外交通得到極大改善。

三、騎樓商業街廣泛而大規模的興建。

四、現代高層建筑的大規模興建。

五、1933年2月建成海珠橋,珠江南北兩岸自此連通。

六、東山城區的形成與西式新村的建設。

七、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與發展。

市面上奔走著各式汽車,逐漸取代轎子、黃包車、手拉車、馬車等。珠江上出現了現代電船火輪船,逐漸取代橫水渡。這是民國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以上數端,使廣州古城風貌發生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

大革命時代,國共兩黨合作,改變了社會與人們的思想觀念。后兩黨決裂,廣州暴動。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

民國時期廣州城市的建設發展,基本上是在抗日戰爭之前。這一時期城市建設發展較快,城貌改觀,今天廣州城區道路、坊巷、標志性建筑的布局,大體形成于此時。

淪陷時期,苦難深重,城建基本停頓。勝利后曾出現過短暫繁榮,隨后內戰爆發,民生維艱,元氣大傷,幾乎乏善可陳。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2-11-10 14:40:4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廣東花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佳木斯市| 墨脱县| 正安县| 柞水县| 夏河县| 台南县| 广饶县| 芦溪县| 谢通门县| 会泽县| 康定县| 邻水| 崇阳县| 宣武区| 宝清县| 边坝县| 兰西县| 辽阳市| 海盐县| 扎兰屯市| 阜新| 邮箱| 巴里| 安阳县| 岳阳市| 富平县| 四平市| 宁国市| 高清| 本溪| 池州市| 四平市| 大安市| 上高县| 蓝山县| 玛多县| 黎川县| 望谟县| 天祝|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