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叩訪遠古的村莊

石興邦先生口述

關中牛編著

在我們的面前,行走著一位老人,他半個多世紀留下的足跡,穿透了千萬年的時光,給我們捎來了許多塵封的故事。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學者。他就是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

西安市大雁塔北廣場東北角有個小巷道,名字叫“樂游路”。如果你打聽起這個小街名,即使居住在周邊的老住戶都會一怔,然后才回答你。如果直接問“考古院”,他們的臉上馬上又會表示出某種鄙夷。活像你一雙腳站在天安門廣場,卻向他們打聽哪兒是天安門城樓!

事實是,在大雁塔周邊還是一片莊稼地的時候,陜西考古研究所就在這里建有三層高的大樓了。那時候,這里是西安南郊的“郊外”,考古所是這里數得著的大單位,也是最早在這兒落戶的“老住戶”,甚或在那個時候幾乎成了一個地標名稱。眼下,這兒已經變成了一個世界知名的文化大廣場,當年那個最先的住戶,也成了眾多社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型社區。

走進這個住家、辦公兼用的院落,如果你留心,就時常能碰見一位肩膀上搭著舊公文包,匆忙去辦公樓上班的老頭兒。這位就是現年已經九十高齡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石興邦先生。

他,不單是這個院子的老住戶,也正是本書的口述者。至于老人家去近在咫尺的辦公樓上班,將公文包搭在肩膀上這個有異于常人的孤僻動作,用他本人的話講,這是醫生告訴他的“小偏方”。這樣做,久而久之便可以矯正好一個人微駝的肩背。

一位耄耋的老者,既然對自己的形象矯正依然這么自信,那么,他看上去最多七十歲的相貌、見人便打招呼的樂呵樣子,以及朝九晚五從不間斷地上下班,也就不需要我們再發那么一聲無謂的驚嘆了。說起老先生的學術成就,以及學術活動,《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專門辟有“石興邦”條目介紹。在百度,只要輸入“石興邦”三個字,立即就會出現一大片鮮明的標題。你就會知道,老先生不但是考古界享譽全國的名流,而且是被世界考古同行推舉進世界名人錄的人類學專家。

這位一九二三年農歷十月十一日出生于陜西耀縣一個富裕農家的子弟,一九四五年以陜西會考第一名、全國第九名的驕人成績進入“中華民國”最高學府——中央大學邊政系讀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畢業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又考進浙江大學人類學系攻讀民族學、歷史學和考古學,是新中國第一屆研究生。

一九五〇年至一九六一年,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四年,石興邦先后在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六年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一九八四年,這位已經六十一歲、完全可以在北京退休頤養天年的老先生,硬是被陜西省政府作為專門人才“引進”回了陜西老家。

先生先后擔任國家考古所所務秘書、研究室主任,長江三峽考古隊隊長,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陜西省社科院副院長,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考古組副主任等職,并作為代表參加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現在,九十高齡的他依然擔任陜西省文物局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唐帝王陵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

而且,老先生還有許多的社會兼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社科聯常務理事、黃帝陵基金會副會長、軒轅黃帝研究會副會長……

先生先后主持和負責的主要科研工作有:西安半坡遺址的發現和發掘,長江流域的考古調查,山西下川遺址的發掘,臨潼白家村遺址的發掘,秦俑二期發掘,法門寺地宮的發掘,唐帝王陵發掘的先期研究……

石先生一生主攻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其學術專著有:《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半坡氏族公社》《臨潼白家村——前仰韶文化遺址的發掘和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研究》《下川口——舊石器晚期采獵經濟文化研究》等;主編并參與編寫的考古論著有:《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考古學研究》《中國原始文化論集》和《周秦文化研究》等。重要論文有:《馬克思主義與史前史研究》《中國文化與文明發展和形成的考古學考察》《中國人種和族系的形成和發展》《從考古學文化探討我國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問題》《法門寺地宮珍寶的發掘及有關問題》《中國史前文化發展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等等。他幾乎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自己鐘愛的考古事業。

石先生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應邀或派赴希臘、羅馬尼亞、美國、德國、埃及、印度以及日本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訪問、講學和考察,其學術成就在國際考古界亦有比較廣泛的影響。

可是,如果你和這位享譽國際的大學者在生活中碰面,不經別人刻意介紹,你絕對會以為面前站的這位雙手老繭疊加的老漢是一個身板硬朗的村舍農夫。當然,你也會注意到他那個從不離身,款式過時,即使是一個進城農民工也羞于背著四處招搖的帆布“公文包”。那包里邊,永遠只裝有一個少了許多搪瓷面兒的喝水缸子。

專意揭出老先生這個生活“小插曲”,千萬別以為我們是在挖苦老爺子純粹是個故作寒酸的守財奴。有關提著帆布包上班這個“程序”,他曾認真地告訴筆者,這是他這輩子時常出野外養成的生活習慣。即使去辦公室,如果不背著一個結實的帆布包、里邊不放上跟隨他幾十年的那個喝水缸子,他出門心里就不踏實,至少從心理上不認可自己今天出門是去上班。上班,對于他來說,又等同于出野外。

一個考古工作者,終年在山野奔波,一個帆布包,一個搪瓷缸子,這雖然只是一位風餐露宿者的簡單行囊,它卻裝載著一個考古學者的全部人生。

石先生敘說起這些流年往事,一直都是笑呵呵的,在筆者聽來,卻不由自主地從心底生發出由衷的崇敬。他的話語,能把一個身心疲憊者帶到一個熱血沸騰的青春年代……你的眼前,便漸漸會出現一位學業出眾、熱愛本職、功成業就、令人仰之彌高的圣哲。就像半坡紀念館將要為老先生豎起的那尊青銅巨像,令每一個慕名參觀者抬頭觸目,心頭立刻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情感——肅然起敬。

其實,石興邦實實在在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普通人,活像同一個院落居住的左鄰右舍,一個可敬可親的快樂老頭,一位永遠也不會停下來休息片刻的勞動者。能坐下來聆聽他親口敘說自己的那些流年往事,應當是某種緣分。聽著聽著,你就會相信,這個世界真的存在一種東西,她叫做“長青不老”……

品牌:翎遠華章
上架時間:2023-07-13 14:43:54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翎遠華章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定兴县| 留坝县| 双流县| 中西区| 南乐县| 富蕴县| 静安区| 临海市| 崇左市| 白朗县| 东城区| 原平市| 南靖县| 仁怀市| 乌海市| 石门县| 桐梓县| 峡江县| 嘉峪关市| 襄汾县| 巴马| 清水县| 仙桃市| 从化市| 冕宁县| 新兴县| 随州市| 仪征市| 隆德县| 图们市| 包头市| 德兴市| 六安市| 团风县| 务川| 邛崃市| 灵璧县| 保山市| 高碑店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