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奶奶教我學識字

我爺一生娶過兩房妻室。我的親奶奶去世后,續弦夫人是黃埔村一個富家女兒。這個新奶奶不但年輕,還識文斷字。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家族就她一個女性識字。在我們那個山區地方,那時候男人識字的都不多,女人識字更是個很稀罕的事情。我爺自己大字不識幾個,也不知道他們是因啥能被撮合到一塊,最后又咋個能成親,而且還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后來,這個女人活到五十多歲去世了。她的淑德很好,附近幾個村莊的人都知道。

我是這個奶奶領大的。尋常,奶奶做針線,也看一些書。晚上,她就給我在燈下念書上的文章,也教我寫字。可以說,在學習上,奶奶是我的啟蒙恩師。后來,我上了村學,就是現在的村辦小學那類學校,只教語文,沒設算術。每次放學回來,奶奶會看我寫的大楷作業,督促著讓我背書、默寫生字。老師講的那些生字,我寫得筆畫稍有不對,她都手把手給我糾正。直到我去耀縣上正規的小學之前,一些漢語初級知識,大都是奶奶在家教會我的。

說到上學這件事情,我們那兒的農戶是很“勢利”的。送娃娃去上學,目的僅僅是為讓孩子識點字,會算豆腐賬、出門不受人騙就行了。當然,有些富裕家庭,講究得起“詩書傳家”傳統的那種大戶人家,他們送孩子念書的功利性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為了光耀門庭、讀書做官。一個農家子弟究竟做多么大的官才算是把“官”做成了,他們也沒個準兒。大約就是能吃上公家的俸祿,哪怕是鄉政府抄抄寫寫的文員之類,都算是“官家”。讓我們當地人去想象,誰家的子弟最終能當幾天縣長就破天荒了,絕對算是有很大名望的“大官”了。

我正規的初小階段教育是在鄉上受的,從九歲到十一歲這個時段,大概讀了三年不到。可能我這個人自小也能算是個“聰慧”兒童,加之受奶奶看書寫字影響,早早知道書中記載的那些村莊之外的故事,一直很喜歡上學。再一個原因,從小學到大學我遇到的都是很好的老師,經常受表揚,讓我覺得學習是個快樂的事情,所以我成績一直都比較好。

在讀小學那個時段,我已經開始參加田間勞動了。放假后,家里就派我干點活。開始是放羊、割草。后邊,就學著干一些大人應當掌握的技能農活。到了十三四歲,我啥農活都會干。只有一樣,搖耬(播種)我不行。這是莊家行里的大技術活兒,也是個大力氣活兒。其他的比如耩地、耱地、撒肥,我在那個時段都很快學會了。我們那個地方是個“山邊邊”,地域氣候很奇特,經常下“偏場”雨。就是山這邊下雨,山那邊不下。下雨后,我們這邊的谷子、糜子得了那點“偏”雨,秋季莊稼就保住了。由于這個氣候條件,加上農人只要肯吃苦、地多、莊稼收成好,家家都不會餓肚子。于是,平原村的女娃娃都愿意嫁到我們這塊“山邊邊”來。可是,這種產莊稼的好地方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那個時候,國共兩黨時常“拉鋸”,我們那個塬就是兩邊的分水嶺,鬧得村莊上經常過隊伍(駐扎軍隊)。抗戰期間,我家這邊被劃到了國統區,北邊叫“陜甘寧邊區”。兩邊只隔一架嶺,還時常搞摩擦。今天你派捐、明日我拉丁,鬧得山民都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政府”。

記得我小學沒有畢業就上“高小”了,那得去縣城里上學。上了一年多點,就遇上“雙十二事變”。我高小念了兩年畢業,畢業那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戰就開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五莲县| 喜德县| 方城县| 泸西县| 奇台县| 吉林省| 宁海县| 泸溪县| 叙永县| 天全县| 安乡县| 监利县| 南澳县| 无为县| 博客| 衡水市| 临漳县| 盐池县| 楚雄市| 宁晋县| 郁南县| 含山县| 甘肃省| 韶关市| 西吉县| 连江县| 自贡市| 巨野县| 阿图什市| 潜山县| 墨玉县| 黄浦区| 同德县| 宜丰县| 江川县| 湖州市| 永寿县| 汉寿县| 德保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