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回首往事
“爺爺……爺爺!那是什么地方?”
“嗯……那里啊?那是山河鎮!”
“哦……看起來好大呀!等我長大了,我也要住到那里去!”
“好好好!等小軍長大了,一定可以住到那里去!”
“嗯嗯!我還要帶著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她們一起去!”
“好好好!小軍真孝順,呵呵呵……”
“可是爺爺,我們要是住到那里去了,滿根、小六、三妹還有我那些好朋友們,他們會跟我們一起去嗎?”
“他們要是不跟我們一起去的話?那我要來找他們玩,豈不是要走很遠很遠的路?”
“嗯……這……”
“…………”
二零二零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讓不少在外工作回到家過年的人們,并沒有像往年一樣著急著返崗;依舊在家里待著,而張小軍就是其中的一個。
張小軍的父親張大勇,是村里面的護林員;由于張大勇今天身體不舒服,便叫張小軍代替他去巡山。張小軍自然也是知道現在是疫情期間,要少出去走動,出門要戴口罩,不聚會,不串門……
但張大勇告訴他,有些年輕人不聽勸,經常結伴上山去!害怕一不小心發生山火,那就麻煩了。張小軍父親是個非常敬業的護林員,更是這山里的守護神。正因為有這守護神在,山后村從沒發生過山火。
張小軍拗不過父親,自然也能明白他父親的良苦用心,只好答應!
張小軍在山后村附近山里巡視一番后,來到桃花山下。桃花山是這附近最高的一座大山!當年的小路已經變成了一條寬敞的水泥路。不過,水泥路只修到半山腰上,就直接從桃花山邊上繞了過去,并沒有修到山頂上,想必是也沒什么必要的緣故。
山路蜿蜒盤旋,九拐十八彎!張小軍騎著自己的錢江牌摩托車,來到半山腰上,停下摩托車!然后,沿著一條小路往桃花山山上走去。
此時立春已經過去,但氣候還遠遠沒有暖和過來!桃花山上萬物開始復蘇,一旁的桃花樹,樹上樹下滿是桃花,四周草地上、樹枝上早已冒出了新芽。
張小軍默默欣賞著這里的一切!看了看遠處山腳下的山河鎮,然后,轉過身再看向山另外一邊的山后村。
一條水泥公路從桃花山,山前山后經過,是連接山后村與山河鎮的唯一通道。以前還得走到桃花山上才能翻過去,如今有了這條水泥路,已經不需要了。
山后村與山河鎮,中間只隔著一座桃花山,可兩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高樓大廈,一邊紅磚木房。山后村有著兩百多戶人家,大約一千多人;而如今的山河鎮已經擁有了十幾萬人口。
當然了,一個小山村自然無法和一個小鎮做比較,不然也不會有村鎮之分了。
張小軍一個人站在桃花山山頂上,倚靠著那棵桃花樹,回首往事,歷歷在目!腦海中不停閃過之前的畫面,那聲音依舊在內心深處回蕩著……
張小軍不由得眼角一酸,潸然淚下。
微風不急不燥吹動著張小軍那夾雜有幾根白色的長發,陽光溫和灑在他身上的黑色皮夾克上。
張小軍抹了抹雙眼,擦干眼淚,從桃樹下起身,往桃花山下走去,如今他已經三十歲了!
張小軍從桃花山上一路蜿蜒而下,沒過多久,就來到山后村村口。張小軍停下摩托車,走到一旁一座陳舊的木屋旁,呆呆的看著,木屋大門上掛著一張紅牌子,上面寫著有“另有安全住房”六個大字!
這陳舊的木屋,原先住著一位叫“劉添福”的老爺爺!不過,在黨的脫貧攻堅政策下,劉添福早已搬進了政府新建的安全房;之所以留著這木房,那是因為山后村在二零一六年八月份的時候,已經被納入中國傳統村落。而且在黨的脫貧、扶貧政策領導下,山后村正向著種植業、養殖業、以及旅游業發展。
張小軍望著那一排排煥然一新的紅瓦木房、紅磚白墻,以及寬敞干凈的水泥路面,心中感慨萬千。再看看眼前那陳舊的木房,木房邊上用石粉末寫著幾行大字,那字已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寫;因為在張小軍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養子不教父母過,有書不讀子孫愚!”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張小軍輕聲念著,眼淚不知何時已經模糊了雙眼,一幕幕往事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