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后,張小軍每個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到學校總得扛著一袋大米,還要翻過那高高的桃花山。這是他最難熬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學業,張小軍還是咬著牙一次又一次的翻越過桃花山。
在張小軍上初中這段時間里,山后村發生了許多事!他每次回到山后村總會聽到一些人們所熱議的事。比如:村里的張大山買了一臺電視機,李老四買了塊手表,王小五買了一臺打米機等等。這些在外人眼里看起來很平常的事,卻在山后村里傳得沸沸揚揚婦孺皆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小軍已經在山河中學度過了大半個學期。這段時間他總是努力著!每天早早起來看書,晚上也是復習到大半夜。他也只能用書中的“時聞夜蟲響,每伴午雞號。”這一詩句來形容自己的狀況。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點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早上六點二十三分返航成功?!吧裰畚逄枴陛d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夜晚,山后村劉大福家里,七八個人正在盯著那臺黑白電視機看。若是換作以前這個時段,劉大福家里那可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而現在卻只有寥寥幾個人,這難免有些耐人尋味。
張大勇也在這些人中,他正坐在一張長木凳上。長木凳上坐著三個人,分別是:張大勇、劉敬業和劉敬業的小兒子。
劉敬業的小兒子正吵吵鬧鬧著要看動畫片,劉敬業正忙著哄自己的小兒子。一旁的一位老爺爺眼睛注視前方,一只手正使勁的往煙斗背面塞著煙葉;剛卷好的煙葉已經被塞得變形,他也不管。而其他人也是不動聲色的盯著那臺黑白電視機看,誰也不想將目光從屏幕上移開。
電視機屏幕上放映的是“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與返航的重播。因為白天的時間人們都在忙著自家的農活,只有晚上的時間才會出來看看電視打發時間。
當看到“航天英雄楊liwei”從逃生艙走出來的那一刻,電視機前的人們再次歡呼著!這一幕張小軍自然也看不到,此時的他正在教室里上著晚自習課。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事跡很快在山后村傳遍開,一些老人家正聚在一起討論著!把人送出地球,那可是千古奇聞。對于那些從沒走出山后村的老一輩人來說,也就只能看到天上飛過的飛機罷了。
不過,這些老一輩人可都是經歷過戰爭年代的風風雨雨;他們用大半輩子的時間見證了祖國的強大,深深體會到祖國強大所帶來的那種自豪感。
張小軍在學校里,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剩下的時間都在學習。因為在學校沒有電視看,更不允許住校學生走出校門;所以,除了學習他實在想不出用什么辦法來打發時間。當然了,偶爾去運動運動還是有需要的!
朝陽溫和的照耀著這片土地,山河中學操場上人來人往。播音室外面的大喇叭正傳出響亮的歌聲,整個山河中學猶如集市一般熙熙攘攘。
山河中學校園角落一條小路上,一群學生正靠墻而坐;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每個人手里都拿著課本。張小軍也在其中,而且還是第一個到?,F在已經坐滿了十幾個人,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小路一旁那一排高過人頭的小樹,將這個地方與外界隔開。使這些學子不受外界的干擾,得以靜下心來學習。
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
清晨來到樹下讀書
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
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
…………
一陣美妙動聽的歌聲飄過,張小軍不由得抬頭看了一下四周。一位身穿紅色衣服的女生正哼唱著歌曲,蹦蹦跳跳著朝張小軍這邊走來……
張小軍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兒時的小伙伴楊三妹。此時的楊三妹已經長成一個大姑娘,而且還是班里的“音樂代表。”既然被選為“音樂代表,”那自然會有些過人之處。這不,聽到這歌聲;就連張小軍這書癡也不由得放下心思,忍不住聽上一小會兒。
楊三妹走到張小軍身邊,用她那甜美的聲音微笑著與張小軍打了聲招呼;張小軍這時倒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過,好在他們都不在乎這些細節;張小軍、楊小六、劉滿根還有楊三妹,她們的關系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張小軍收回心思,再次沉浸到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