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鞘中霜色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楔子(上)
子夜時分,夜黑如墨。
距離紫禁城西北里許的一處四合院中,倏然亮起一星燈火,幾個朦朧的人影映照在薄薄的窗紙上,隨著昏暗的燭光跳躍晃動著。
一條黑影,自四合院外越墻而入,如輕煙般躥上亮著燈光的那間屋檐,緊接著一個“倒掛金鉤”,頭下腳上湊向窗戶。只見他用手指沾了一點唾沫,極其小心地將窗紙捅破一個洞眼,貼近眼睛朝屋內望去。
屋內共有三個人,一坐兩站。坐在八仙桌上首的那人,身穿褐色長毛對襟襖,外披一件厚絨披風,年約三十五六歲。他,便是本朝御馬監提督太監梁芳。
在本朝宦官二十四衙門中,司禮監和御馬監是兩個最為重要的內廷衙門。司禮監代皇帝審批閣票,與內閣對柄機要,實為“內相”;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梁芳雖然司職御馬監提督太監,然因深得萬貴妃的寵信,當今皇上朱見深愛屋及烏,對他猶是言聽計從;又因其頂頭上司——御馬監掌印太監汪直——忙于“提督”西廠,兩面不能兼顧,御馬監的大事小情任由梁芳“便宜”處置,所以梁芳在御馬監可說是權傾一時。
站在梁芳身側之人,身著鵝帽錦衣,腰懸宮禁金牌,亦是三十出頭。此人是梁芳的胞弟梁德,官居錦衣衛北鎮撫司親軍所千戶。
錦衣衛初時為“拱衛司”,負責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下旨裁撤拱衛司,改置錦衣衛,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為了便于運轉,錦衣衛下設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負責本衛的法紀、軍紀;“北鎮撫司”則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獨立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犯人”,不必經過朝廷三法司會審。身為北鎮撫司親軍所千戶的梁德,雖然級、品不高,但因是“皇帝直轄”的“緹騎”頭目,權力亦是達到極致。
梁芳兄弟對面站著的一人,中等身材,身著一襲藏青色羊皮袍,腰束淺黃色繡花緞帶,腳蹬一雙過膝的羊皮蒙古靴。此人是蒙古韃靼部落達延汗巴圖蒙克的特使阿爾木。
不久前,巴圖蒙克集結十萬精銳,襲擾大明邊境寧夏、慶陽、固原等地,被昭武將軍李必鰲率軍重創。無奈之下,遂與大明朝廷簽訂城下之盟,表示歲歲納貢、永不進犯。并以阿爾木為特使,攜帶降表以及良馬、珠寶,來京面謁天朝皇上,以示臣服之意。
此時,蒙古國特使阿爾木剛剛進屋,身為主人的梁芳,翹著“二郎腿”坐在太師椅上并未起身,只將身子象征性地欠了一下,操著帶有嶺南口音的“京腔”說道:
“阿木爾特使夤夜駕臨,咱家未克遠迎,還望恕罪。阿木爾特使請坐。”說完,伸手指指桌子對面的椅子,神情之間頗為倨傲。
“深夜打擾,還請梁公公海涵。”阿木爾將右手捂在胸前,躬身行了一個蒙古禮,然后走到一旁空著的太師椅前坐了下來。
“特使邀咱家夜談,不知有何要事?”沒有寒暄,梁芳直奔主題。
“敝國大汗久仰公公威名,此次出使天朝,特命在下務要專程拜訪。這是敝國大汗給梁公公的親筆書信。”阿爾木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封用火漆封好口的信函,雙手遞給梁芳。
梁芳并未接信,滿腹狐疑地問道:“給咱家的書信?貴國大汗怎的如此瞧得起咱家?他要和咱家說什么?”
阿爾木又將手中的信函向前推了一下,語焉不詳地說道:“公公看過之后不就一切皆知?”
梁芳鼻子輕哼一下,伸出右手食中兩指將信函“夾”了過去,漫不經心地剔去火漆,抽出信函掃視了一遍,然后抬起頭向阿爾木譏諷道:
“貴國大汗命貴使神秘兮兮地送來書信,就為說這些不咸不淡的場面話?這種話應該去向皇上和六部大臣們說吧,大半夜天寒地凍地跑來與咱家閑扯這些又是何意?”
阿爾木淡淡一笑,起身踱到梁芳身后:“梁公公可能尚未看清敝國大汗信中意思,您看……”邊說邊用手在信箋上點了幾點。
梁芳隨著阿爾木的手指一路看去,腮邊的肌肉抖動了幾下,旋即恢復平靜,沉思起來。
阿爾木回歸原座,端起快要涼透的茶碗,用蓋子拂著水面上的浮葉,一雙眼睛卻緊盯著梁芳。
良久,梁芳將信箋往案上一拍,低聲斥道:“好你個阿爾木,求和使臣竟然還敢……阿德,送客,明日早朝金鑾殿上說話。”
阿爾木似是早已料到梁芳會有此反應,并不慌張。他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碗,不緊不慢地說道:“梁公公少安毋躁。在下還有一樣東西請公公過目。公公看過之后,如何發落在下悉聽尊便。”說完,又從懷中掏出一張無封的折紙,遞到梁芳面前。
梁芳睨視著阿爾木,本待不理,但見他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便伸手接了過去。
誰知不看則已,一看之下臉色大變。他一把抓住阿爾木尚未縮回去的手,沉聲問道:“這是從哪里得到的?”
阿爾木抽回手,答道:“是敝國國師寫好并交給在下的,有何不對?”
“國師?這是你們的‘國師’所寫?”梁芳說到“國師”二字時加重了語氣。
“然也,在下見他親筆所寫。”
梁芳低頭又將折紙細細揣摩了半天,繼而搖頭說道:“難以置信,難以置信。這……這不是真的吧?”
阿爾木數度出使天朝,堪稱“中國通”,但對天朝文化的理解并不精通。他以為梁芳質疑此信有假,當下略顯不滿地說道:“梁公公的意思是說在下使詐?罷了,本使不過是一跑腿的,如今信已送到,信與不信,悉聽尊便。告辭!”說罷抬腿就向門外走去。
“阿爾木特使請留步。”梁芳將阿爾木攔住,“阿爾木特使誤會了,咱家并非懷疑此信的真實性,而是事情太過突然,有些震驚而已。阿爾木特使請坐。”
阿爾木才知自己會錯了意思,遂復轉落座,指著桌面上巴圖蒙克的信箋向梁芳問道:“這么說,梁公公是答應了?”
“這個……”梁芳支吾著。
“大哥,您……”
“噓。”梁芳右手食指豎在唇上,截住了梁德的話。然后向他遞個眼神,下頜朝門外輕輕一擺。
梁德會意,轉身向門外走去。
吊在檐下的黑影見此情形,急忙攀上屋頂,屏息匍匐。等梁德進屋后,故伎重施,又倒掛在窗前。
梁德繞著屋前屋后轉了一圈,見沒有什么異樣,又快步返回屋內,關好大門,向梁芳搖搖頭,接著剛才尚未說完的話伏在梁芳耳旁說道:“大哥還猶豫什么呀?那些地方如同雞肋,棄之不舍食之無味。莫如答應了人家,這樣既達成了他們的心愿,又替朝廷減少許多累贅。況且……還有這么豐厚……”說到這里打住話頭,雙眼盯著桌上的信箋,頸間的喉包隨著唾液吞咽上下跳動了幾下。
“金銀雖多,總要有命才能花。”梁芳壓低聲音,瞪眼說道。
兄弟倆當著阿爾木的面商量,自然將聲音壓得很低,同在一間屋里的阿爾木都未聽明白,窗外的黑影饒是屏聲屏息、凝神諦聽,也只看到他們嘴唇開開合合,何曾聽清一句?
梁芳兄弟竊竊私語了半天,卻始終沒有表明態度。阿爾木顯得有些焦躁,催問道:“梁公公意下如何?還請早做決斷。”
梁芳似是拿定了主意,將那封信函推到阿爾木面前,說道:“咱家有心無力,恐怕要令貴國大汗失望了。”
“梁公公請再考慮考慮。”阿爾木不想放棄,勸說道。
“咱家實在無能為力。”梁芳猶豫了片刻,頗為無奈地說道。
“既是如此,在下只好回稟大汗,請敝國師來勸說公公了。”阿爾木慢慢將信函折疊起來,裝進信封,眼睛卻暗暗注意梁芳的反應。
梁芳似乎對蒙古國師非常忌憚,搖手說道:“不是咱家不愿意。咱家一個御馬監提督太監,實在無法左右朝廷。除非……”
阿爾木臉上閃過一絲喜色,隨手將裝進一半的信函放在桌上,問道:“除非什么?”
梁芳湊近阿爾木,壓低聲音在阿爾木耳邊嘀咕起來。
聽完梁芳的話,阿爾木輕輕一擊掌,欣喜地說道:“此計甚妙。敝國大汗和國師那里,定然沒有問題,請梁公公放心。不過,在下笨嘴拙舌,恐怕辭不達意,煩請公公親回一書方好。”
梁芳知道阿爾木要自己的親筆“憑證”,當下向梁德一揮手:“阿德,取紙筆來。”
梁德取來紙墨筆硯,往硯臺中加了一點茶水,用墨磨了磨,鋪好宣紙,又將毛筆舔上墨,交給梁芳。
梁芳伸手接過去,沉思良久,似乎不知從何著手,便將毛筆擱在硯臺上,起身在屋子里踱起圈子來。
約莫過了盞茶功夫,梁芳才停止轉圈,快步走到桌前,揮毫落紙。這次沒有任何遲滯,一揮而就,然后鄭重其事地在落款處蓋上私印。等到墨跡、印泥俱已干透,才交給阿爾木過目。阿爾木看后,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梁芳。梁芳用手指在阿爾木帶來的信函上一指,又在自己的信函上一指。阿爾木會意,又將梁芳所寫書信仔細看了一遍,口中念念有詞,最后露出滿意的笑容,向梁芳豎了豎大拇指,表示滿意。梁芳將信箋裝入信封,用火漆封好口后交給阿爾木。
阿爾木接過信函,妥妥地放入胸前皮襖之內,對梁芳說道:“此間事了,在下告辭。”
梁芳朝阿爾木一拱手,說道:“阿德,你送阿爾木特使到驛館,注意安全。”
“是。”梁德答應一聲,轉身向阿爾木伸手一讓:“阿爾木特使請。”
“告辭。”阿爾木朝梁芳一欠身,當先向屋外走去。
阿爾木走后,梁芳又將“小王子”(明人對蒙古達延汗巴圖蒙克習慣的稱呼)的信函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然后用手搓成圓條,取下懸掛在桌后的《江山秋色圖》,將信函塞入畫軸之內,再掛回原處。接著又后退幾步,從不同的方位對那畫仔細觀察了一遍,確信沒有任何破綻之后,才吹滅燭火朝臥房走去。
屋內燈光一滅,屋外黑影便用匕首撥開窗栓,小心翼翼地推開窗戶,縱身跳進房中,摸索著抽出《江山秋色圖》的“軸頭”,倒出信函,然后轉身出屋,越過四合院墻,向驛館方向飛奔而去。
再說梁德在寒冷的冬夜站了一個多時辰,雙腳早已凍僵,巴不得早點鉆到熱炕被子中暖和暖和。他將阿爾木送到驛館門前之后,未等阿爾木進門,便與他道別一聲,扭頭返回。
這個空當恰好給潛伏在側的黑影一個絕好機會。就在阿爾木將要舉手敲門之際,黑影出現在他的背后,往他肩上輕輕一拍。
阿爾木以為梁德去而復返,轉過身來,正要搭話,卻見眼前是一個身穿夜行衣靠的蒙面人,頓時魂飛魄散,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
蒙面人閃電般點住阿爾木的啞穴,順手夾出他懷中的信函。然后放開腳步,迅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梁德剛走出不遠,忽然聽到阿爾木驚叫,忙返身問道:“什么事?”
阿爾木雙手亂搖,口里“咿咿呀呀”個不停。梁德大驚,方知阿爾木遭人暗算,連忙拂開他的穴道。
“快,信函被蒙面人竊走了。”阿爾木驚魂未定,喘著粗氣說道。
“啊?”梁德一聽頭皮發炸,忙問:“蒙面人?他往哪個方向去了?”
“那邊。”阿爾木手指左方。
梁德往左邊方向望去,隱隱約約看見一條淡色人影在疾奔,于是拔腿便追,邊跑邊交待一句:“特使請先進驛館歇息,有事我來找你。”話音未落,身影已在幾丈開外。
梁德快,蒙面人似乎更快。約莫追出兩里地左右,前面那條身影越來越模糊,最終消失在小巷盡頭。梁德知道此人輕功不在自己之下,于是放棄追蹤,急速返回家中。
一進門,來不及喘氣,直接沖到梁芳的臥室,低聲嚷道:“大哥,不好了,阿爾木身上的信函被一個蒙面人盜走了。”
梁芳泡完腳正準備上床,聽到梁德一喊,心里暗暗叫苦:“真是怕什么就來什么。”立即重新穿上套靴,邊下床邊問道:“怎么回事?不要慌,慢慢說。”
梁德將經過簡要地說了一遍。
“是碰巧還是預謀?”梁芳心念急轉,感覺事情未必簡單,遂向梁德一招手:“走,書房去看看。”
梁芳與梁德快步來到書房,燃亮蠟燭,取下《江山秋色圖》的軸頭,就著燭光往里一看,里面空空如也。梁芳立刻猜出了事情的原委:有人在屋外偷聽了自己與阿爾木的談話,趁自己離開書房之后偷走了小王子的信函,然后又趕在阿爾木的前面,在驛館外埋伏,等到梁德返回、阿爾木單獨一人時,出其不意地盜走他身上的信函。
此人是誰?他為何知道我與阿爾木深夜密談之事?梁芳身子一抖,打了個寒噤。
正在苦想對策的時候,忽聽屋頂傳來輕微的聲響。梁芳又是一驚,丟下一句“阿德看家”后,飛快地躍出門外,仰頭一看,房頂上什么都沒有。于是雙掌虛空一拍,拔地而起,蹬著墻壁攀上了屋頂,這才看到不遠處,一條灰影向東南方向移動。梁芳來不及多想,施展輕功追了下去。大約追了半個時辰,來到近郊的一片小樹林外,灰影止住身形,轉身向梁芳傳聲道:“沒想到深居宮內,師兄的輕功一如往昔,半點都沒有拉下。”
梁芳一楞,停下腳步,沉聲問道:“尊駕何人?敢情故意引咱家來此?”
那人“哈哈”一笑:“請師兄林內說話。”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梁芳一咬牙,雙手蓄勢暗中戒備,隨著那人大步往樹林中走去。及至林子深處,隱約望見七八條人影一字排開,面向自己而立。
正躊躇間,一個嘶啞的聲音傳出:“阿芳,老夫在此。”
梁芳一聽這獨特的聲音,急忙走到跟前,雙膝跪倒:“阿芳拜見師……”
不待梁芳說完,嘶啞的聲音再起,“你看仔細了,別認錯人,老夫現在是蒙古國國師。”
“是,阿芳拜見國師。”梁芳順從地應道,向那人恭恭敬敬地磕了幾個頭。
“起來,起來,不必多禮。”盡管夜深林黑,那“國師”依然帶著一副人皮面具,神情呆板,“阿芳,老夫讓阿爾木與你談的事情談了沒有啊?”
“談過了,只是我孤掌難鳴,還需國師相助。”梁芳小心翼翼地答道。
“嗯?你要老夫如何相助?”“國師”有些不快,冷冷地問道。
梁芳怕“國師”發怒,趕快走到他身旁,附在耳邊說了一陣。
“嗯,嗯。這個法子倒也不錯,老夫知道了。”“國師”轉怒為喜,頻頻點頭。
“不過……”梁芳囁嚅著不敢說下去。
“不過什么?”“國師”不悅地發問。
“就在剛才,那兩封信函被一個蒙面人偷了去。”
“什么?兩封信函都被蒙面人偷去了?你干什么吃的?如此絕密的信函被人偷走,豈不壞了大事?”“國師”大怒,沉聲呵斥道。
梁芳雙膝一軟,復又跪倒在“國師”的面前,顫聲說道:“國師息怒,事情應該不會有那么糟。”
“都被人發現了還不糟?”“國師”斥道。
“那兩封信都是用特殊方式所寫,除非事先約定,很難破解。”梁芳小心翼翼地解釋道。
“國師”似信非信,口氣有所緩和:“巴圖蒙克的信函老夫倒是看過,的確不易破解,但你那封信是如何寫的,可還記得?說來聽聽。”
梁芳附在“國師”的耳邊又說了一陣。
“國師”聽后,思索了半天,說道:“還好,老夫若不知情,恐也無法破解。但是,那個蒙面人會不會聽到了你們的談話?”
梁芳仰面想了好一陣,然后搖搖頭,肯定地說道:“那人確實聽到了我們的談話,但絕對不知我們說了些什么。因為除了不甚要緊的話之外,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是附耳說的。”
“既是如此,我們還是依計而行。你與阿爾木說,不必再寫書信,免得又橫生枝節。巴圖蒙克那里,老夫親自對他講。只是這計中所需人手,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梁芳搖搖頭,答道:“暫時還未想到合適之人。但在阿德那邊,他應該有幾個親信,或許可以為我所用。”
“國師”認真思索了一陣,搖頭說道:“這個不妥。一下子從阿德那里抽出那么多人,肯定會引起別人的猜疑。這樣吧,不必另找他人了。”“國師”指指站立在身旁的幾人,向梁芳說道:“你這幾個師弟,如今是蒙古汗國的金帳武士,老夫作主留下他們助你行事。”
梁芳說道:“如師弟他們能夠留下,自然是可靠得多。”
“國師”沉吟了片刻,說道:“那兩封書信雖然用特殊方式所寫,但中華奇人異士眾多,難免會有破解之人。你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回書信,凡接觸過書信的人,務必都教他們永遠不能開口。”說到此處,“國師”已是聲色俱厲。
“明白。”梁芳與“師弟”們齊聲回答。
“就這樣吧。老夫走后,你們分頭行事。”話音甫落,“國師”已經飄然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