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說酒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沒有人不認識酒,但人們忌諱談論酒的品位與等級,不僅是那些不愛喝酒的人不談,就是那些幾乎是天天都無法回避酒的企業主管、飯店經理、行銷商人都盡量回避,因為他們知道酒雖然是個好東西,但酒容易誤事,酒會亂性,所以他們極度厭惡那些貪杯的人。無論是在行政機關,還是公司內部或社區鄰里,一旦聽說某人愛酒,就會將他當作酒鬼對待,絕不會認為他可能是一個非常有情調,有能力的人,把紳士和品德高尚的人與愛酒的人劃分為完全相反的人。然而事實上絕非如此,我們今天用得最多的“品味”兩個字,本身就是由品酒而來的,現在卻把好酒的人都看成是沒有品味的人,豈不是有點令人費解?現代的人們對酒是極其敏感的,無論是老人還是少年,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遇到酒皆成故事。生活中圍繞酒的話題很多很多,而對愛喝酒的人的敏感,恰好說明了我們對飲酒和賞酒本身存在歧視的嚴酷事實。
在這個世界,可以說沒有哪一種東西比酒更能反映人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對整個人類而言,它曾經是最神奇的物質,也是最偉大的商品。從遠古人類發現酒開始,它就受到了人類的尊敬,并把它視為神靈的物產,智慧的源泉。因此,通過酒客認識現代生活的格調和不同階層的人對酒的欣賞,可以不被千變萬化的事務所迷惑,真實地傳遞出不同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觀點的人的生存狀態的信息。不同的人對酒的認識和“酒給他們的靈感”可以讓我們看到他們各自的有趣的那一面,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時在討論人們的靈魂的時候,酒是最好的媒介,它能證明,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品位是否達到了那一種境界,是否真的品味到了不為宗教意義和生命幻象所淹沒的人生,找到不為疾病、財富、種族所絆的文明意識的最后出路。
一、酒話
說到酒,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溫酒斬華雄的關云長,醉酒的楊貴妃,景陽岡打虎的武松;就會想起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借醉避禍的阮籍,自稱酒仙的李太白,自號醉翁的歐陽修;就會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等名詩佳句;還會想起醉拳、醉棍等武術套路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酒這一獨特的載體,融詩詞歌賦,繪畫書法、歌舞戲劇等藝術于一體,寓男人、女人、人生、事業、夢幻,以及民俗、禮儀、金錢、仕途萬千感慨于其中。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以酒代話,酒話尋知音;以酒品人,酒品皆人品。有什么樣的酒客,就有什么樣的酒友;有什么樣的酒友,就有什么樣的酒話。帝王將相,不廢肉林酒池,指點江山,話千秋偉業;豪門權貴,難舍金尊玉盞,揮金如土,閑話美女與野獸。中國的酒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種以生長霉菌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為糖化發酵劑復式發酵,或半固態發酵而釀成的東方糧食酒,讓達官貴人幾千年來癡情不改,也讓販夫走卒幾千年來執迷不恒,因而有人感慨說:錢就是紙,酒就是水。不管男女男少,不管窮人富人,都能從這水里找到自己的口味,都能在這口水里陶醉,道出千言萬語。
二、酒事
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個方面:酒以治病,酒以善老,酒以成禮。實際上,幾千年來,酒的作用遠不限于以上三條。在中國人的觀點中,酒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會生活中,酒卻具有其他物品所無法替代的功能。酒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農業生產、商業、歷史、文化、藝術等領域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遠古時期,酒為神品,是祭祀的用品,只有祭師才可以飲用,以便接受神諭。之后酒由神壇走進了王公貴族的家中,成了餐桌上的珍品,再后又從宮廷走向了民間。由于酒起源比人類發明文字還要早得多,所以關于酒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在我國,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杜康是我國最先釀酒的人,尊稱杜康為造酒的始祖。《說文解字·巾部》里載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傳說他為中夏國王,生活在公元前21世紀中,可見,如果說是杜康發明釀酒,那釀酒在中國就有4200多年的歷史。
晉代江統認為杜康不是造酒的始祖。他在《酒誥》中說:“酒之所興,肇之上皇,成于帝女。”他認為酒的起源更早,始于比杜康早1000年的黃帝,即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法。江統在《酒誥》中還說:“一日杜康,有飯不盡,委以空桑,郁積成味,文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焉。”他指出了杜康對“飯變酒”這一原始制酒工藝的重大發現,并進行改革,開始將生糧蒸熟后釀酒。西漢《戰國策》中也載“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酣之”。
他們都認為:儀狄、杜康是技藝高超的酒師,而不是酒的發明者。
事實上,最初的酒,人們叫它“猿酒”,古代山林果實盈野,猿猴采食野果為生。夏秋季節,碩果累累,它們將吃剩的果實、果皮隨便扔在巖石縫中。這些果實、果皮腐爛時,果皮上的野生酵母菌,使果實中的糖分自然發酵,變成酒漿。這就是天然形成的果子酒。對此《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述:“平樂等府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曰猿猴酒。”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了這個神鬼同喜的杯中物,它就從祭祀活動,用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臘八節到春節、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飲。再到迎親婚禮,慶生悲死,酒皆成了不可或缺的東西,而現代社會的慶祝活動、商業慶典儀式,到各式各樣的酒宴聚會,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人們再也不敢想像,沒有酒生活將是個什么樣子。
三、酒經
社會是個大熔爐。在今天這個時代,由于人類生活質量的普遍改善,社會觀念的進步,什么是一個人的社會等級標志,這一問題已經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職業,不是你的住宅,不是你的餐桌上有多少菜肴,也不是你能掙多少錢或者擁有多少財產,而是一系列細微的、一個人在自覺不自覺中所呈現出來的行為特征的混合。正是這一切構成了你在這個世界上屬于那一群人,這似乎也是一種等級定位。以喝酒為例,在廣告媒介大力宣揚國際潮流的時代,喝酒也講時尚,即所謂的國際性飲料酒。首先引導這個時尚的當屬現代企業中的高級白領。尤其是那些從事IT行業的高薪白領。他們理所當然的比其他的人群,“最具現代意識和國際意識”。他們打著“點擊財富”
的旗號,感覺中面對的自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而是“錢途”無限的網絡世界,簡單地講,就是“整個世界”,當然這個“整個世界”之前還當加上“未來”二字。
所以,在他們喝酒時,當然首先想到了葡萄酒及啤酒這兩種稱得上是國際性的飲料酒。這是在全球范圍內的很多國家乃至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流行的飲料酒。其國際性的組織為國際葡萄及葡萄酒組織(OLV)及歐洲啤酒協會(FBC)。其中因為還包括香檳酒及白蘭地可謂葡萄酒的再發酵及再加工酒,就廣義而言,也當屬葡萄酒類。威士忌也應屬國際性飲料酒,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出售,并為當地不少消費者所喜愛。近兩年在北京、上海兩地的日本料理店日本的清酒也漸漸流行開來。這也許是因為中國離日本近、北京和上海去日本留學打工的人多,而且日本也一直想使本國的清酒成為世界性飲料酒,在國內不斷地進行清酒的研究及開發新產品,還在像美國、巴西等國建起了清酒廠。總之,與對外界溝通廣,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白領階層,尤其是IT行業的人士,喜歡在彌漫著外國情調的酒吧里,或獨自一人坐在電腦前,一邊敲著鍵盤一邊享受著他們的“國際性的飲料酒”,已成為時尚。
當然,那些暴發戶,首先富裕起來的百萬富翁,也不會忘記如何標榜自己的地位,為自己的身份象征找一個更響亮更高貴的標簽。以此作考慮,在飲酒上那當然首推世界名酒,那些品牌聽起來都是響亮的,什么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世界名飲馬嗲妮。最具世界聲譽的名酒,還是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英國的威士忌。中國產的能稱得上是世界名酒的也只有茅臺酒。以上三種可稱為世界蒸餾酒中的三大名酒。無疑各種名酒在全世界人群中,不管是飲用者或非飲用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酒本身的原料,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風味特點,銷售市場及其銷售量,均是客觀存在的。據說法國的香檳酒及干邑白蘭地,其生產及產品地位,是受到本國酒法,及至某些國際酒法保護的,足見其質量的可靠性及聲譽的權威性。
目前,在全世界市場出售的飲料酒,大體統計一下就不下于一萬種,這些酒都可以說是比較有名的,當然不能均稱其為世界名酒。可以說,全世界飲料酒的實際產品,一定有數萬種之多,而其中能響當當地稱得起世界名酒者,基本上可謂萬里挑一。國際上的酒類博覽會及評酒會也不少,例如國際評酒會、國際酒類飲料評比會、國際釀酒博覽會、國際食品博覽會、世界優質產品評選會,世界葡萄酒及烈性酒競選會等。其中,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國際葡萄酒比賽,在意大利的米蘭國際葡萄酒比賽,在南斯拉夫的盧布爾雅國際葡萄酒評比會,經常進行葡萄酒的評選賽。但是,凡參賽的優秀品種,只能獲得金質獎章、銀質獎章,以及獎狀等榮譽,而不可能獲得世界名酒的稱號。所謂世界名酒就是那些真正地受世界飲用者歡迎的品質質量有保證的品牌,是為全球范圍內所公認的,當然是名符其實的好酒。
據說,像法國的香檳酒和干邑白蘭地,蘇格蘭的威士忌這些酒絕大部分是銷往國外的。又如法國波爾多及勃艮第的頂級葡萄酒,西班牙的雪利酒,葡萄牙的波爾特酒,以及捷克的比爾森啤酒和德國的慕尼黑啤酒,也都是在世界范圍內深受歡迎的世界名酒。如今在國內,在那些款爺們聚集的夜總會,幾乎可以把這些名酒找全,因為人們很難衡量這些人的價值,他們只有從這些世界名酒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大概可以算作“準貴族”吧。
我國自1952年至1988年
這36年間先后舉行過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出了大批國家名酒,而且歷屆評酒會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國家名酒的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第一屆評酒會只評出了八大名酒,即貴州的茅臺酒,四川的瀘州老窖,陜西的西鳳酒,山西的汾酒,浙江紹興的加飯酒,山東煙臺的玫瑰香紅葡萄酒,味美思及金獎白蘭地。但時至第五屆時,僅定為國家名酒的白酒就有17種之多。二是每屆國家名酒中的高度數的白酒、白蘭地及竹葉青酒等高度酒的總數量,均在50%以上。普通百姓的飲酒時尚通常都是跟著廣告走,雖然他們不太喜歡廣告,喜歡唱跟著感覺走,但在喝酒的問題上,不能不說他們沒有感覺。無論什么酒只要肯花錢做廣告,只要在電視上進行“狂轟濫炸”,就不擔心銷量上不去。所以有的酒,花在電視上的廣告費一年就數以億計,實為空前,但不會絕后。國家名酒也不甘示弱,一擁而上。有些酒,雖未被評為國家名酒,因品味也有一定特點,便利用包裝特色,及高價效應而出名,其價位竟超過了茅臺酒。所以說賣酒也是大有文章可做。
而更大的一批飲者,當屬那些酷愛地方名酒的酒君子,只要那些酒是當地生產,其生產技術及產品風格,都有一點長處,又能具有某些特色,價格不太昂貴,酒精濃度稍高一點也不介意對人體有什么危害。那么就經常喝上一口:或每天喝上一口,或頓頓離不開酒,是酒的忠實的朋友。對其他的東西都產生不了感覺,甚至完全麻木,徹底麻木,做了一個真正的“麻木”。因為一天下來酒精自始至終在他們身上都發揮著“余熱”,產生了巨大的作用。